朋友们都知道清朝的乾隆皇帝非常喜欢书法,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同样也非常喜欣绘画,而且他还常常拿起笔来进行绘画。
乾隆出生在皇宫,从小接受到的都是最好的教育,教他绘画的,都是顶级的大画师。除此之外,他也可以和宫中那些满腹经纶的大臣们探讨切磋绘画技艺,但他却偏偏不这样做,而是自己画自己的。所以,他的绘画水平虽然有一定的提高,但总体而言,也就那样吧。别人难得一见的古人绘画精品,在皇宫内收藏了很多,他可以随手就拿出一幅来进行临习,他的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让其他喜欢绘画的人,真的很是羡慕,他也常常对这些精典作品进行临摹模,但,却总也不得法。
作为皇家贵胄,他不用考虑卖画为生,也不用考虑以画交友,甚至也不考虑他的绘画能否在画史上留下多大的闪光点,他更用不着担心笔、墨、纸、砚的质量问题。他绘画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纯粹为了陶冶情操和自娱自乐。恰恰是他的这种心态,形成了他无拘无束的笔墨精神。
作为一国之君,他也想通过绘画来表达一些治国安邦的理念。某次,他在翻看北宋宰相李迪画的《鸡雏待饲图》时,见图中有两只小雏鸡,正急切地盼望着母鸡喂食的情景,由此联想到了治国的某种策略。于是,大笔一挥,将这幅作品临摹了下来,然后让人将他的这幅作品进行摹刻,发给每个省的巡抚。让这些地方父母官对待百姓就像作品中的小雏鸡一样,要有“勿忘小民嗷嗷待哺之情”。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乾隆皇帝的绘画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笔墨简洁,构图洗练,以表现物象的意态神韵为主,并不太注重物象的外貌形状。这些平和淡雅,充满文人书卷气的作品都属于小写意绘画的风格。
从乾隆皇帝的这些绘画作品上来看,他的绘画水平并不是多么出类拔萃。虽然他有最好的老师,用质量最好的笔、墨、纸、砚,但是,他还是没能画一幅精品画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