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提、计提、摊销,这三个名词长得差不多,似乎又不同。究竟有何异同点,入账时要注意哪些,本文一次性给讲清楚、捋明白了。
01.概念解读
2.1相同点
无论是预提、计提还是摊销,都是会计处理费用的一种方法,都是基于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大前提。因为物品或服务一次购买,却可以多个会计期间使用,权利和义务匹配,费用也应平均分摊到使用期内的每一个月。比如公司IT部门购买了阿里云一年的数据库使用权,支付了12000元,则这12000元就应当除以12,每个月承担1000元的费用。
2.2不同点
1)事项不同
预提与计提名称上一字之差容易让人混淆,但其含义不同。
预提,是针对尚未发生的事项,有可能发生(可能性>50%);
计提与摊销,是针对已经发生的事项或已经产生的义务;如工资,月底时企业已经产生支付员工劳动报酬的义务(负债);又比如税金,在销售业务发生确认收入时就立即产生了纳税的义务。
2)与支付无关
有人说预提与计提是先费用化后支付、摊销是先支付后费用化,把“支付”作为比较条件,这是错误的!
比如预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是我方收款,何来的支付?又比如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购买固定资产时有可能已经支付,也有可能是未支付(赊购、信用购),摊销无形资产亦类似。
义务的产生与支付是两码事,义务的产生是按权责发生制要求,而支付与否是收付实现制原则,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3)确定性与处理周期不同
预提是临时性且不确定的事项,有苛刻的触发条件,比如存货减值,存货出现可能减值情况时比如商品霉变、临近保质期才能作预提减值准备;又比如坏账准备,应收账款对应客户出现诸如(小黄单车)倒闭、(贾会计)跑路等情况才能预提的。
而计提与摊销是根据已产生事项或义务及会计准则来确定处理时间,具有稳定性、周期性、重复性。如经营过程中的房租费,无论是否支付,根据租赁期间来进行计提;税金、工资、水电费这种每个月都需要进行计提;无形资产也是每月进行摊销。
4)账务处理要点不同
预提:当满足触发条件时先预提,后期如条件消失再作转回,如条件正式成立时确认坏账金额
1、据可靠消息,贾会计要跑路了,满足触发条件,作预提分录: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2、贾会计已跑路,N个下周六也没回,没戏了,确认坏账,分录: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1、7月30号计算本月工资共30万(行政+管理人员共10万、销售人员20万),计提分录: 借:管理费用 10万 销售费用 20万 贷:应付职工薪酬 30万 2、8月5号发放工资,会计分录: 借:应付职工薪酬 30万 贷:银行存款 30万
1、6月购买电脑10台价税合计6.54万元(税率9%),列入固定资产,年限3年,残值率5%,每月折旧1583.33元(65400/1.09*(1-5%)/3/12),从7月起每月折旧分录: 借:管理 1583.33 贷:累计折旧 1583.3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