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公告,针对13所东南亚高校的硕博学位认证申请加强审查,其中包括菲律宾、泰国、蒙古、印尼、新加坡的多所高校。这让一直饱受“学制短、门槛低、含金量低”等质疑的东南亚硕博,再次站在风口浪尖。
自2021年以来,教育部已多次发布审查公告,共涉及45所国外高校。菲律宾亚当森大学、韩国又石大学等学校因学制短、语言要求低、过程简化而备受批评。例如,有些项目只需短期集中学习或远程授课,论文甚至可以通过中介完成。这种“速成”模式被贴上“水学历”标签,社会认可度逐渐降低。
东南亚因学费低、生活成本可控、学制灵活,一度吸引了大量中国留学生。据统计,2022年有近10万中国学生留学东南亚。然而,许多人选择东南亚硕博并非出于学术追求,而是为了评职称、考编制或快速获取学历,这使得学历质量饱受质疑。部分高校招聘中,对东南亚博士持谨慎态度,有些学校甚至明确不认可其学位。
为遏制“速成硕博”乱象,教育部升级了学历认证体系,并推出《境外大学学科分级目录》,严格把关学位认证标准。用人单位也开始更注重学术能力而非单纯学历背景,高校则优化评价机制,避免“唯学历论”。
虽然东南亚硕博存在争议,但“一刀切”并不公正。仍有部分高校和项目教学质量较高,一些留学生也取得了学术成果。未来,监管与市场调整将共同推动东南亚留学向高质量发展,为留学生创造更公平的就业和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