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麻将桌上
大家你来我往,牌局正酣
59岁的王大哥(化名)也没想到
自己的人生
竟会在一场普通的牌局中
来了个大转弯
一句话说不清,左手一张不开
命运的“暂停键”
就这么毫无征兆地按了下去
但幸运的是
他的故事并没有止步于此
在浙江康复医疗中心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
心肺重症康复科团队和家人的不懈努力下
他不仅从脑出血的险境中闯了出来
还成功重回生活的正轨!
“王大哥,快醒醒!”
麻将桌上的突发危机
那是8月一个普通下午,王大哥正和朋友们搓麻将。“胡了!”王大哥正准备开口,却突然觉得嘴巴不听使唤,连左手拿牌都困难起来。牌友们立刻察觉出不对劲,迅速将他送到了医院。
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双侧基底节区出血”,病情十分危急。王大哥被推入手术室,医生为他实施了血肿清除和侧脑室引流术。手术成功了,可王大哥的意识却没有恢复。他昏昏沉沉躺在病床上,长期卧床带来了腹水和感染,家人眼看着他一天天虚弱下去,心急如焚。
“我们不能等了,得马上开始康复治疗!”家人下定决心,在多方打听后,找到了浙江康复医疗中心心肺重症康复科。这个团队专治“生命停摆”的患者,在促醒和功能恢复方面有一套独门绝技。
康复第一步:
先把“大脑闹钟”叫醒
入院时的王大哥,状态不容乐观:嗜睡、鼻饲进食、导尿管……看似“沉睡”的他,其实身体每一部分都在发出“报警信号”。刘文兵副院长带领康复团队迅速制定了一套促醒方案:
高压氧治疗:为大脑“充电”,加速脑细胞修复;
正中神经电刺激:通过刺激神经“呼叫”意识;
针灸疗法:传统中医的“妙招”,让神经功能早日恢复。
为了让王大哥心情不至于“掉线”,心理康复专家还每天通过音乐疗法和谈话缓解他的焦虑。“醒来后,生活还有很多乐趣等着您呢!”医生们用行动告诉他,前方有无限可能。
康复第二步:
让“懒洋洋的左手左脚”动起来
王大哥左侧肢体无法自主活动,这可急坏了康复师们。他们马上开启了一系列的“秘密武器”:
电动起立床:
帮助王大哥从“躺平”到“站起来”;
关节活动训练:
阻止肌肉萎缩;
一对一PT训练:
物理治疗师手把手指导,从简单的抓握到复杂的运动,一步步帮他找回“动起来的感觉”。
康复团队还用了“踩车”训练,王大哥从“不会动”到“踩一踩”,整个过程让他自己都惊叹:“原来我的腿还能这样配合!”
康复第三步:
从鼻饲到“吃红烧肉”
长期鼻饲进食的王大哥,一提到食物只能摇头。为了让他重新享受吃饭的乐趣,团队展开了“吞咽攻坚战”。通过吞咽电刺激,刺激咽部肌肉恢复反射能力,再配合一对一的吞咽功能训练,王大哥终于有一天张口咽下了一口水!
医生告诉他:“你离吃上红烧肉的日子不远了。”果然,国庆节当天,他用筷子夹起了一块香喷喷的红烧肉,眼眶湿润了,笑得像个孩子。
康复第四步:
让肺也跟上“复苏的步伐”
长期卧床导致王大哥肺功能衰退,排痰成了大难题。团队带来了“神器”——震动排痰机,配合体外膈肌训练和气道廓清设备,为他的肺部打开“清道夫”模式。一个月后,他的呼吸通畅了,感染次数也大大减少。
经过整整一个月的康复治疗,王大哥迎来了“人生翻盘”:意识恢复,能与家人简单交流;左侧肢体部分活动恢复;最重要的,他终于可以自主进食了!这位曾经“躺平”的王大哥,现在不仅能坐起来,还能笑着和医生聊聊未来的康复计划。
王大哥的故事
是浙江康复医疗中心心肺重症康复科
创造的无数生命奇迹之一
专业团队、科学设备、家人的爱和支持
共同为这场生命的“重生”按下了“播放键”
如果说疾病是人生路上的一道坎
那么康复就是跨过坎后的新风景
无论你正在经历什么困难
只要相信并坚持
总有机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科室介绍
浙江康复医疗中心的心肺重症康复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心肺康复、重症康复是康复亚专科之一。
科室拥有一支专业的医疗团队,包括主任及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2名,其中硕士研究生6名,另有10余名护理人员,其中2名为康复专科护师,并特聘国内外知名专家2名。
科室设备先进,配备了体外膈肌起搏器、振动排痰仪、心肺运动试验系统、体外遥测心电监测设备、运动平板、有创及无创呼吸机、电子支气管镜、肺功能仪等,同时开展了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言语治疗、吞咽治疗等现代康复项目,以及针刺、推拿、中药外敷、熏洗等30余项传统康复方法,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康复体系。
科室在危重症康复、呼吸疾病康复以及心血管疾病康复方面有突出优势,尤其擅长神经重症患者的气管切开拔管封管康复,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和康复,为患者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康复服务。
来源丨心肺重症康复科
编辑丨杨美娟
责编丨韩 静
审核丨陈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