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的扬州实践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落实民政部等5部门《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更好地推进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江苏省扬州市民政局创新开展“童享‘扬’光·绿杨心窗”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行动,一方面,结合专家意见建议,设计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制作标准化操作手册和培训视频,对全市符合条件的2746名困境儿童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并同步研发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对测评结果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另一方面,将存在阶段性心理障碍的困境儿童细分为不同类型,建立心理健康个人档案,开展促进性、矫治性、治疗性心理健康服务,探索全周期服务模式。
综合考量,筛选测评对象
测评对象为扬州市范围内8~17岁困境儿童及其监护人或主要照料人,设定筛选范围时,主要考虑儿童和家长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行动能力等(筛除有严重精神智力残疾、有严重视力残疾等导致认知功能和阅读理解能力受限的情况),其中,关于年龄的筛选标准,参考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的“建议初级保健医生对8~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焦虑症筛查,同时建议对12~18岁的青少年定期做抑郁症筛查”相关内容。通过初步筛选,全市符合测评条件的困境儿童有2746人。
科学评估,确定测评模式
为确保测评工作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市民政局多次咨询心理学专家学者,参考美国儿科学会出版的《给儿童医生的心理健康工具》和《用于初级保健的心理健康筛查评估工具》,结合国内发表的多项儿童临床心理学研究,对筛查儿童心理疾病的量表进行深入调研,并选取个别乡镇(街道)开展小范围试点,最终确定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普查“1+N”工作模式,设置初筛、精筛、诊断评估三段式筛查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聘请专业社会组织进行指导,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具体实施。
第一阶段——初筛。该阶段对应的是“1+N”中的1,即对儿童青少年总体功能水平进行评估。采用家长版和儿童青少年自评版的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对儿童青少年的功能水平进行三级评定(正常、边缘、异常),评定的维度包含情绪问题、品行问题、注意力缺陷、人际关系、亲社会行为和总体困难。
第二阶段——精筛。该阶段对应的是“1+N”中的N,即N种心理问题。《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占比中,孤独、网络成瘾、抑郁是最为突出的心理问题。根据临床观察,焦虑症状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也非常普遍,且容易与抑郁产生共病,而负性生活事件对儿童青少年的抑郁、焦虑情况有着重要的预测作用。由此可见,研究负性生活事件对困境L童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精筛阶段选用儿童版流调中心用抑郁评定量表(CES-DC)、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网络成瘾量表(CIAS-R),对抑郁、焦虑、负性生活事件及网络成瘾进行评定。为避免心理暗示的作用,在测评过程中,儿童不会看到每个量表的具体名称。
第三阶段——诊断评估。通过初筛和精筛两个阶段的筛查,可将测评结果进行三色分类:一是绿色,表示暂无风险,为正常群体;二是黄色,表示分量表存在异常,但总分正常,说明某些心理问题正在发展中,需要进行预防干预;三是红色,表示总分异常,说明已经出现抑郁、焦虑或网络成瘾问题,需要接受诊断评估并接受相应的治疗。值得注意的是,测评结果仅作为心理健康评估的参考,不能作为心理疾病的诊断,需要专业人士进一步诊断评估。
规范操作,制定标准流程
为更好地指导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市民政局制定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测评标准化流程,编制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普查操作手册,拍摄制作指导视频,对全市86个乡镇(街道)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制作动画版《心理健康知识小课堂》,向儿童介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如何参与心理测评。录制家庭教育指导视频课《家长的情绪如何影响孩子的一生》,引导家长理解测评工作,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测评工作优先采用小组形式开展,对于无法配合小组活动时间或有特殊需求的测评对象,采用一对一辅导的方式。此外,为了降低困境儿童及其家长对心理测评的抵触情绪,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在开展测评工作时,还将心理健康测评融入日常活动中。
专用平台,做到一人一档
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监测统计分析,利用专业儿童心理健康监测SAAS平台,系统开发设置心理健康档案建设、数据统计、危机预警等功能模块,以可视化、智能化的形式呈现心理健康大数据,建立心理健康个人档案,做到一人一档,追踪测评对象的心理状态。测评对象完成测评后,平台将自动生成个性化心理健康报告,快速识别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及时预警和干预措施建议,为了防止测评过程中因技术问题影响测评结果,市民政局还同步开发了备用平台,如果出现技术问题,可以立即切换,不会对测评结果产生影响。
持续推进,完善服务措施
当前,扬州市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测评工作正在全面开展。下一步,市民政局将联合相关部门、高校、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元主体协同发力,不断细化完善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政策措施,推动关爱服务从物质保障为主向物质与精神兼顾拓展,深化关爱服务内涵,促进困境儿童健康成长。
一是建设心理健康数据分析库。在全面测评结束后,计划与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专家合作,在做好保密和安全管理的前提下,结合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普查“1+N”工作模式,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例如,将不同类型、不同年龄段及性别、不同监护水平的困境儿童进行对比,得出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及参考价值的统计分析结果。此外,还将对已经建成的心理健康个人档案库进行维护,探索开发对档案和儿童心理状态进行动态评估的功能,建设心理健康数据分析库。
二是建设心理健康专家库。广泛吸纳具备心理学、教育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等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真心关爱和帮助困境儿童的专业社工、心理医师、高校教师以及志愿者,组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专家库。根据心理健康测评结果,将存在阶段性心理障碍的困境儿童细分为不同类型,由专家库成员为其分类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讲座、心理团辅、识别诊疗等促进性、矫治性、治疗性心理健康服务。
三是建设心理健康研究资源库。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民政服务站(社工站)等场所,设置心理健康功能室,开展儿童常见心理健康障碍防治知识科普等活动。发挥“苏童成长”协同关爱机制作用,用好博物馆、文化馆、科普馆、青少年宫、图书馆、体育馆等各类见习基地资源,根据基于心理健康测评结果整理出的困境儿童及其家庭心理关爱需求清单,分类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链接高校、研究机构、三甲医院等专业机构心理健康研究资源,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政策制定提供专业建议,为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培育提供有效支撑。
来源:《中国民政》杂志
民政爱民 民政为民
长按二维码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