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写作法
作者:Ashida
一、选材之严:精挑细选,构筑文章之基石
1.紧扣主题,如箭中靶心,如导航之北斗
选材如同射箭。例如,写一篇关于“坚韧”主题的文章,可选取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忍辱著《史记》的事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这些名人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紧扣坚韧的主题,让素材成为有力的论据。就像建造大厦,选材是挑选基石,若基石歪了,大厦必将倾颓。
选材如北斗星指向北极一样紧扣主题。例如写“希望”这一主题,可选取海伦·凯勒在失明失聪的困境中坚持学习,最终成为杰出作家的故事。她用自己的经历向世界证明了希望的力量,“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她的事迹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希望的主题。若选材偏离主题,文章就会如失去航向的船只,在茫茫文海中漂泊无依。
2.选择典型,似精兵之锐卒,以一当十
典型的素材有着以一当十的力量。当我们要阐述“善良的力量”时,特蕾莎修女的事迹是绝佳之选。她一生都在为印度穷人服务,在那些最贫穷、最悲惨的人群中,她带去了爱与关怀。“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她的行为就是善良的典型象征,能深刻地展现善良如何改变世界,让读者深刻理解主题。
典型材料具有强大的代表性。如在论述“爱国”主题时,狼牙山五壮士在战斗中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他们的事迹如同一面旗帜,代表了无数中华儿女在国难当头时的英勇无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种典型素材,能深刻地诠释主题,引发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3.真实可信可感,若大地之坚实,杜绝虚假真实
真实是写作的根基。若写一篇关于故乡美食的文章,回忆儿时母亲亲手做的红烧肉,那色泽红亮、入口即化的口感,还有母亲做菜时的身影和味道,必须是真实的记忆。“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只有真实,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让他们仿佛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之中。
真实是写作的生命。若写一篇回忆童年趣事的文章,回忆和小伙伴们在田野里捉蛐蛐、放风筝的场景,那些生动的细节、泥土的芬芳、欢笑的声音,都必须是真实经历过的。一旦有虚假成分,就像精美的瓷器有了裂缝,会让读者对整个作品产生怀疑。“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4.新颖独特,像奇花之绽放,别出心裁
新颖的选材能让文章独具魅力。在写环保主题时,不只是列举常见的植树造林、节能减排,可关注海洋中的“垃圾岛”以及科学家们利用微生物分解垃圾的创新尝试。“领新标异二月花”,这样的选材就像早春二月盛开的奇花,吸引读者的目光,使文章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
选材新颖能让文章脱颖而出。在写科技对生活的影响时,不局限于手机、电脑等常见素材,可关注如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为患者定制个性化的假肢。“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独特的选材如二月盛开的春花,给人以清新之感。
5.立足生活,为源泉之涌流
生活是素材的无尽源泉。日常的点滴,如邻里之间的互助、街头艺人的表演、市场上的讨价还价,都蕴含着丰富的素材。就像老舍笔下的老北京生活,那些胡同里的人和事,生动而鲜活。“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生活中选材,能让文章充满烟火气和真实感。
二、开掘之深:挖掘素材之富矿
1.由表及里,如剥笋之渐次,洞察本质
对于素材,要像剥笋一样由表及里挖掘本质。比如以共享单车为例,表面上是一种便捷的出行方式,深入挖掘会发现它背后是共享经济模式的兴起,反映了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对资源利用效率的追求。“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深入剖析,才能揭示素材的深层意义。
比如社会上的志愿者服务现象。不能只看到志愿者们在街头帮助他人的表象,更要深入挖掘其本质,是人性中的善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是一种不计回报的奉献精神在驱动。“见一落叶,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通过细微之处洞察到背后的宏大意义。
2.多角度分析,若棱镜之分光,全面透视
一个素材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以校园欺凌事件为例,从受害者角度看是身心的创伤,从欺凌者角度看是教育缺失和心理问题,从学校和社会角度看是管理和引导的不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多角度剖析能让素材展现出丰富的内涵,使文章更具深度。
对于一个素材,要从多个角度审视。以“垃圾分类”为例,从环保角度看,它减少了污染,保护了资源;从社会管理角度看,它需要政府、社区、居民共同协作;从教育角度看,它应从娃娃抓起,培养环保意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样的多视角分析能让素材展现出丰富的内涵。
3.挖掘情感,似引泉之穿石,触动心弦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在写爱情题材时,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他们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生死相依,化蝶双飞,那种坚贞不渝的爱情深深打动人心。“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挖掘素材中的情感元素,能让读者与文章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情感是连接读者和作品的桥梁。若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以朱自清《背影》为例,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那浓浓的父爱在简单的动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在挖掘素材时,要找到其中蕴含的情感,无论是爱情的甜蜜、友情的真挚还是对家乡的眷恋,“情者文之经。”让情感成为贯穿文章的经线。
4.联系古今,如长河之贯通,凸显价值
将素材与古今相关内容联系起来,能拓展其深度。比如写诚信,可联系古代商鞅立木取信,使新法顺利推行,再看现代商业社会中诚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样的联系让素材在时间的长河中找到位置,彰显其永恒价值。
素材只有与现实紧密相连才有价值。比如选取古代的廉政故事,如包拯铁面无私,可联系到当下的反腐倡廉工作,让古代的智慧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呼应。“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样的开掘让文章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5.升华主题,若凤凰之涅槃
对素材进行升华,让主题达到更高层次。如写运动员夺冠的素材,不只是停留在胜利的喜悦,可升华到拼搏精神对民族精神的激励,对国家荣誉的捍卫。“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升华后的主题更具感染力和思想高度。
三、方式方法与技巧:雕琢文章之美玉,打磨写作之剑
1.广泛阅读,博观约取,似蜜蜂之采蜜
广泛阅读是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读历史典籍,了解古今兴衰;读文学名著,感受人性的复杂;读科学著作,探索宇宙的奥秘。像蜜蜂采集百花之蜜,然后从中选取精华用于写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广泛阅读,丰富自己的素材库。
阅读是写作的源泉。无论是经典文学作品,还是时事新闻报道,都是素材的宝库。如读《红楼梦》,可以从中获取丰富的人物塑造素材;读科技新闻,能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为写作科技类文章储备资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观察生活,记录灵感,如渔人之撒网
生活是写作的舞台。清晨街头卖早点的小贩忙碌的身影、公园里老人晨练的姿态、公交车上年轻人给老人让座的温馨画面,都是生活中的细节。用心观察,用笔记下,这些细节在写作时能让文章栩栩如生。“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灵感往往转瞬即逝,要随时记录。可以随身携带笔记本,或使用手机备忘录。当看到一片美丽的晚霞、遇到一个有趣的人或产生一个独特的想法时,立刻记录下来。“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这些灵感的碎片可能成为文章中最耀眼的部分。
3.深度思考,对比联想,若飞鸟之双翼
面对素材,要深入思考。如对于社会上出现的“网红经济”现象,要思考其兴起的原因、带来的影响、存在的问题等。通过思考,让素材在文章中有更深刻的呈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运用对比和联想能丰富素材的内涵。比如写城市的发展,对比过去的破旧与现在的繁华;联想不同城市的发展模式。“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通过对比联想,能更好地展现素材的特点和意义。
4.灵活运用,细节刻画,像工笔之细绘
在写作中,要灵活运用素材。可以将古今中外的素材融合在一起,增强文章的丰富性。比如在论述“创新”主题时,可将苹果公司乔布斯的创新理念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蕴含的创新思维相结合,文章既有现代气息又有历史底蕴。
细节能让素材活灵活现。描写一个老人,可刻画他手上的青筋、脸上的皱纹、眼中的沧桑。“于细微处见精神。”细致的描写能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人物和情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逻辑整合,似拼图之成画
对素材要进行逻辑整合,使文章条理清晰。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因果关系、重要性程度等方式排列素材。就像拼图一样,每一块都有其位置,组合起来成为一幅完整的画面。“言之有序,条理分明。”
四、注意事项:避开写作之礁
1.避免选材的片面性
在选材时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面。比如写“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不能只强调网络的负面影响,如沉迷游戏、不良信息等,也要看到网络为青少年学习、拓展视野带来的积极作用,做到全面客观。
2.避免杂乱,如乱麻之需理
选材不能杂乱无章,不能把各种不相关的素材堆砌在一起。如果写一篇关于传统文化传承的文章,不能一会儿写京剧,一会儿又写现代科技,毫无关联。要围绕一个核心,对素材进行筛选和整理。
3.防止开掘的浅尝辄止
开掘素材不能浮于表面。若写“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只是列举一些传统文化的形式,如剪纸、书法等,而要深入探讨传承中面临的问题,如现代科技冲击下传统文化的生存困境以及解决之道。
4.防止牵强,若强扭之瓜藤
素材与主题的联系要自然,不能牵强附会。比如不能为了写友谊,硬把两个毫无关联的历史人物拉在一起。“强扭的瓜不甜。”牵强的素材会让文章显得生硬,破坏读者的阅读体验。
5.杜绝素材的堆砌
写作不是素材的简单罗列。不能为了显示自己知识渊博,在文章中堆砌大量素材,而没有对素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分析。每个素材都应该为主题服务,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
6.杜绝偏见,似天平之需衡
在选材和分析素材时要避免偏见。如果写关于某一社会现象的文章,不能只站在自己的主观立场,要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听取不同的声音。“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7.注意素材的适应性
要根据文章的风格和受众选择合适的素材。如果是写给青少年的励志文章,就要选择他们熟悉、感兴趣的素材,如校园中的优秀学生事迹等;如果是学术论文,就要选择专业、权威的素材。
8.注意适度,若烹饪之调味
在运用素材和开掘主题时要注意适度。不能过度解读素材,也不能对一个素材反复赘述。要像烹饪一样,掌握好调味的分寸,让文章的味道恰到好处。
▼
【少儿写作课】
(适合8-16岁中小学生,可以永久回放)
▼
6位全国知名儿童文学作家
10+年一线少儿写作教学经验
30节PPT视频录播课,共计790+分钟
1100+页PPT讲义及思维导图
从文学创作素养到实用写作技巧
涵盖素材、语言、结构、思维4大板块
系统帮助孩子提升写作能力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即可订阅课程
👇立即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