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为何在众多的天后宫里面,泉州天后宫成为众多妈祖庙中规格、地位最高的天后宫呢?”
文章最后有投票,记得投上您神圣的一票!
01 缘起.泉州天后宫
公元1127年,金军南侵,北宋王朝轰然倒塌,宋徽宗的儿子赵构于临安(今杭州)登基为帝,开启了南宋的新篇章,他便是南宋的开国皇帝——宋高宗。南宋因都城南迁,对外防线压力骤减,得以有有一段喘息的时间。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此时南宋主要的经济命脉主要靠沿海的几个经济重镇,特别是当时海外贸易发达的泉州,广州等。随着货物的流通,人文的交流也随之加深,越来越多的沿海居民开始寻求海神的庇护,以确保航行的安全与贸易的顺利。公元1196年,据史料记载,泉州海潮庵(今晋江海潮寺)的僧人觉全梦见妈祖要求建造宫庙,于是推举徐世昌在泉州番舶客航的繁忙之地建造了天后宫,泉州天后宫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02 印象.泉州天后宫
在泉州古城的南端,有一处被历史风霜雕琢的瑰宝——泉州天后宫。这里,内接繁华城区,外接浩渺海港,北倚巍峨清源山,南眺悠悠浯江,西扼笋江、巽江二水交汇,东控法石要地,自古便是商贾云集、舟楫往来的繁华之地,见证了无数蕃舶客航的辉煌岁月。
天后宫,一座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庙宇,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逾七千二百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三千三百一十平方米。其建筑群错落有致,中轴线依次排列着山门、戏台、拜庭、天后殿、寝殿及梳妆楼,两侧辅以东西阙、厢房、四角亭,共同构成了一座气势恢宏、主从有序的中轴对称庙宇建筑群,彰显着妈祖信仰发祥地的尊贵与崇高。
图源/泉州天后宫文物保护所 泉州天后宫平面图
步入山门,一座坐南朝北的戏台映入眼帘,它面朝正殿,仿佛在为妈祖的庄严与慈悲演绎着人间的悲欢离合。天后殿,作为庙宇的核心,供奉着妈祖的神圣法相。殿前增设的檐廊,不仅增添了建筑的层次感,更让总进深超越了总面阔,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建筑美学。檐廊明间,一对青石龙柱巍然矗立,据传为郑成功部下师徒所制,龙身腾挪,搏浪驾云,雕工之精湛,纹理之自然,堪称泉州天后宫一绝(关于这对青石龙柱的传奇故事,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中单独介绍,敬请关注)。
图源/网络 天后殿
图源/泉州天后宫文物保护所 戏台藻井
在妈祖神座龛壁背后,一幅清道光年间的巨型壁画《敕封天上圣母图》静静诉说着妈祖的传奇。这幅墨线填彩图,展现了清代莆田湄洲岛妈祖故居的全景,画工熟练雅朴,气派宏壮,为全国妈祖宫庙中所仅见,其历史与艺术价值不言而喻。
图源/泉州天后宫文物保护所 敕封天上圣母图
如今,泉州天后宫不仅是泉州22个世界文化遗产景点之一,更是宋元时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妈祖庙,被誉为“温陵圣庙”。其整体建筑布局严谨,风格独特,艺术价值极高,成为了海内外诸多妈祖庙宇的建筑范本,也是妈祖信仰重要的传播中心。那么,在这众多的天后宫中,泉州天后宫为何能脱颖而出,成为现在除湄洲妈祖祖庙外,规格最高、地位最尊崇的天后宫呢?
03 晋升第三代海神
随着宋元的朝代交替,众多宋代受尊崇的神明在元代遭遇了一定的冷落,然而,妈祖却是例外,依旧保持着其独特的地位与光辉。
元代,这个定鼎于北方燕京(即“元大都”)的辉煌朝代,其粮食与赋税的命脉牢牢掌握在江南地区手中。为了将南方的丰饶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元代漕运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
在元代这个力求革新、巩固统治的时代背景下,妈祖的地位非但没有被削弱,反而更加显赫。彼时,元朝百姓被划分为蒙古、色目、汉、南四等人,南宋遗民即南人,地位最为卑微。海外贸易的舞台上,蒙古贵族是投资巨擘,色目人担任管理要职,而船员则多为闽南籍汉人。这些闽南船员,心中怀揣着对妈祖的虔诚信仰。尽管妈祖是前朝的海神,也是汉民族心中的守护神,但蒙元朝廷深知,为了海上贸易的繁荣与稳定,以及考虑到船员多为南方人的现实,这样一位深得民心的海神是无法被忽视的。因此,蒙元朝廷对这位“泉州神女”给予了极高的推崇。
据《元史·世祖本纪》记载,至元十五年(1278年),朝廷正式册封泉州神女为“天妃”。官方的册封如同妈祖信仰的金色通行证,而元代历史上数次盛大的进香之旅,则成为了妈祖信仰深入人心的“路演”。这两者的完美结合,共同推动了元代妈祖信仰的蓬勃发展,使其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04 妈祖信仰的路演之旅
公元1329年,一支肩负皇命、来自元大都的特殊进香队伍踏上了前所未有的神圣之旅。他们由皇帝身边的重臣——翰林直学士布尼雅实理与国子监祭酒宋本领衔,以“天使”之名,代表至高无上的皇权,携带着一篇篇饱含深情的祭文,开启了这场穿越万里、历时半年的壮丽征程。
从天津天后宫出发,途经淮安到苏州,从杭州到绍兴,再到温州、福州,湄洲直至终点泉州天后宫,这条路线串联起中国东南沿海的璀璨明珠。沿途十五座妈祖庙宇,行程近万里,历经半年,每一座都留下了他们虔诚的足迹与敬仰。
为何元朝不惜重金,动员如此庞大的力量祭拜妈祖呢?原来,元朝自定都北京后,粮食供应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元朝中期,海上漕运线的建立为京师提供了稳定的粮源,然而,天历年间的海上事故频发,损失惨重,迫使皇帝派遣天使,沿途进香,祈求妈祖庇佑海上平安。
每一篇祭文,都是皇帝亲笔撰写,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妈祖的无限崇敬与感激。特别是《祭湄洲庙文》与《祭泉州庙文》,不仅颂扬了妈祖的神圣,更从不同角度赋予了其深远的宗教与政治意义。
《祭湄洲庙文》
惟乾坤英淑之气,郁积扶與,以笃生大圣。炳灵于湄洲,为天地广覆载之,为国家弘治平之化。特命巨恭诣溟岛,虔修崇祀、秩视海岳,光扬今古。于戏休哉!
《祭泉州庙文》
圣德秉坤极,闽南始发祥。
飞升腾玉辇,变现蔼天香。
海外风涛静,寰中麟凤翔。
民生资保锡,帝室借匡襄。
万载歌清宴,昭格殊未央。
妈祖生在湄洲,封在泉州,由此传开。泉州市舶司(后续会有文章单独介绍),是中国最早的海关机构,紧邻泉州天后宫,这里曾是古代商贾踏上丝绸之海征途的必经圣地。每一位远行的商人,在启程前往市舶司办理出海手续前,都会不约而同地步入妈祖庙,虔诚祭拜,祈求妈祖娘娘赐予他们一路平安与顺风顺水的航程。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璀璨起点的泉州天后宫,伴随着宋元时期泉州的空前繁荣,其规模之宏大、地位之尊崇,在当时众多妈祖庙宇中傲视群雄,无出其右。
此后的二十多年里,这样的高规格祭祀活动持续上演了五次,极大地提升了妈祖作为海神的地位。然而,明初洪武年间,为了破除元代影响,妈祖的封号一度被降为“圣妃”。但信仰的力量是坚韧的,随着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与人口流动的增加,妈祖信仰依然广泛传播。
特别是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中,妈祖多次显灵相助,使得永乐五年,朱棣不仅恢复了妈祖“天妃”的称号,还下令建造南京天妃宫,以表谢意。而康熙年间,妈祖更是多次助战显圣,最终于康熙二十三年被加封为至高无上的“天后”,成为了海上的守护神,永载史册。
05 福建的妈祖 世界的妈祖
自古以来,福建沿海居民因生计所需,频繁出海远航,妈祖信仰便成为他们心中的庇护神。随着人口的迁移,妈祖文化也随之漂洋过海,在海外生根发芽。据统计,目前全球已有超过5000座妈祖庙,分布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仰者有3亿多人。这些庙宇不仅是华人社区的精神寄托,也成为了当地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许多海外天后宫(妈祖庙)均源自福建的两大圣地——湄洲祖庙与泉州天后宫。湄洲祖庙作为妈祖的出生及羽化圣地,其分灵而出的天后宫遍布全球,如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天后宫、美国旧金山天后宫等,它们不仅复制了祖庙的建筑风格,更传承了妈祖文化的精髓。
图源/网络 马来西亚吉隆坡天后宫
而泉州天后宫,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及其在宋元时期的官方地位,其分灵庙宇同样遍布东南亚及更远的地方,如新加坡的天福宫、印度尼西亚的芝芭兰天后宫,见证了妈祖信仰随海上贸易的广泛传播。
在台湾,妈祖文化同样深入人心。根据来源地的不同,台湾的妈祖大致分为“温陵妈”“湄洲妈”和“银同妈”。其中,“温陵”为泉州旧称,“温陵妈”便是分灵自泉州天后宫的妈祖。澎湖马公天后宫,这座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的古老庙宇,由移居澎湖的泉州先民亲手创建,建材均从泉州运来,庙宇建筑结构精巧,浮雕技艺精湛,尽显闽南传统建筑之魅力。
图源/网络 台湾省澎湖马公天后宫
福建的妈祖,已不仅仅是地域性的信仰,她跨越山海,成为了世界的妈祖。这份信仰的力量,凝聚着无数人的心灵,无论身处何方,妈祖的慈光总能给予人们勇气与希望,成为连接全球华人乃至世界各地人民的文化桥梁。
关注匠说,让石雕赞美生命!
推荐文章:
泉州清净寺 I 元末明初泉州阿拉伯人为何突然销声匿迹改名换姓 泉州清净寺的敕谕碑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泉州灵山伊斯兰教圣墓 I 它是中国的麦加 世界伊斯兰教第三圣墓 泉州世遗景点之一
泉州清净寺 I 中国现存最早的清真寺 居然不是在新疆 而是在宋元第一大港的泉州
泉州南少林寺 I 三建三废少林寺 乾隆爷下令焚毁 金庸为之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