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洛阳桥 I 中国四大古石桥 首创生物学造桥 依靠民间筹款耗资40亿元

文摘   2024-09-29 09:47   福建  

(一)蔡襄:与洛阳桥共千秋

公元1055年,历史的车轮缓缓驶入了一个新纪元,兴化县仙游才子蔡襄,接获朝廷重托,调任泉州知州,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此时的泉州,与交州、广州、扬州一道称为中国南方四大港口。泉州自唐以前,地广人稀,古泉州人多为北方南下的移民,唐后期和五代期间,又迎第二波衣冠南渡浪潮,中原士族纷至沓来,泉州的核心地位随之日益凸显。古泉州人,凭借得天独厚的海岸线,扬帆起航,将海外贸易的航标点亮,至宋初,泉州已跃升为北宋经济版图上的璀璨明珠,吸引着五湖四海的商贾云集,多元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宗教文明和谐共生,绘就了一幅幅繁荣兴盛的画卷。蔡襄,对这座经济重镇早有耳闻,初来乍到,他深知皇恩浩荡,责任重大,心中暗自许下宏愿,誓要在这片热土上,书写造福百姓的新篇章。然而,蔡襄上任之初,便面临一项艰巨挑战——洛阳桥(古称万安桥)的兴建。根据清乾隆《泉州府志》载:万安桥(即洛阳桥)未建,旧设海渡渡人,每岁遇飓风大作,沉舟被溺而死者无算。”可见民众彼时乘船渡海危机四伏。洛阳桥位于洛阳江入海口,这里的洛阳江并非在河南洛阳。此时的洛阳桥建设的请愿,就摆在蔡襄的按枕上。但是造桥花费甚巨,当时的朝廷根本无力承担,据现存于洛阳桥头的《万安桥碑记》所载:“所花金钱一千四百万”,换算成今天的钱要人民币40亿元,对比南宋朝廷每年财政收入约4500万缗,可知这个建造费用在当时是天文数据。蔡襄为此忧心忡忡,直至某日江边偶遇开元寺僧人化缘,灵感乍现。他意识到,泉州经济繁荣,民间藏富于民,且民众乐善好施,加之僧人在当地享有崇高地位,何不借此东风,发动僧众与民众共襄盛举?蔡襄的这一倡议,迅速得到了积极响应。僧人们普度众生的信念与建桥造福百姓的愿景不谋而合,民众也纷纷慷慨解囊,资金难题迎刃而解。这一幕,不仅彰显了泉州经济的繁荣,更映照出民众淳朴善良、乐于奉献的美好品质。即便放在今天,泉州晋江国际机场也是采用当时的办法集资而来。钱有了,接下来就是如何造桥了?

(二)洛阳桥三绝独步天下

蔡襄,以泉州独特地理为蓝本,匠心独运,首创筏形基础之法,巧妙地运用船只运载巨石,精准抛入江底,构筑起一条坚实而恰到好处的矮石堤。然而,面对桥墩稳固性的挑战,他并未止步,而是敏锐洞察,创新性地提出了“养蛎固基”的绝妙策略。这一举措,巧妙利用了当地牡蛎强大的附着与繁殖能力,让它们在桥墩上自然生长,逐渐将石块紧密相连,形成坚不可摧的基石。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历代均立下严令,守护这份自然赋予的奇迹,严禁取走牡蛎,使得这一生物学与工程学的完美融合,在当时独步天下,成为了洛阳桥独步古今的“三绝”之一。历经七载春秋的精心雕琢,洛阳桥终于横空出世。作为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蔡襄,在此刻情感澎湃,挥毫泼墨,亲自题写碑文,字字珠玑,笔走龙蛇,其书法之美,与桥之壮丽相得益彰,被后世誉为“洛阳桥二绝”。随后,惠安石雕大师们更是以精湛技艺,将这份文化瑰宝镌刻于石,雕刻之细腻,令人叹为观止,与桥体、书法共同构成了“洛阳桥三绝”的传奇。

从此,洛阳桥不仅是中国四大古桥中的璀璨明珠,更是世界上首座梁式石桥的杰出代表,其名声远播四海,成为了泉州世界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蔡襄的名字,也如同这座不朽的桥梁一般,被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供后人敬仰传颂。而洛阳桥的建成,更是为泉州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短短数年间,泉州的贸易额便超越了千年商都广州,朝廷特设市舶司于此,标志着泉州作为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的辉煌篇章正式开启,书写了一段段波澜壮阔的海上丝绸之路传奇。

关注打石匠说,让石雕赞美生命。


打石匠说
岁月不语,唯石能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