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你的认知 古早福建人,冬至吃的可不是汤圆呀!?

文摘   2024-12-20 17:18   福建  

本文1200字,阅读需3分钟

一说到冬至吃什么?毫无疑问,随口就是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汤圆呗。答案放在现在也许没错,但是如果是古代,那就不一定了

0

冬至与二十四节气

2016年,“二十四节气”荣耀登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国际气象界尊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这一古老智慧源自黄河流域的上古时期,历经夏商、西周至春秋的逐步演进。最初,人们通过观察日影确立了冬至与夏至,随后在西周增添了春分与秋分。至春秋时期,基于四时的认知,人们已能辨识包括冬至在内的八个节气,并持续完善,最终在秦汉时期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体系。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首次对其进行了科学系统的记载。公元前104年颁布的《太初历》,正式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体系,精确界定了其天文坐标。

二十四节气的诞生地——淮南国都寿春(今安徽淮南市寿县),恰好坐落于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中点,即淮河与秦岭交汇之处。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便洞察到淮河作为南北分界线的独特意义,正如春秋时齐国贤相晏婴所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一表述生动诠释了地域对物产的影响,也映射出二十四节气背后深厚的自然与人文智慧。

图源/网络

02 

古人冬至做什么

那么古人在冬至做什么呢?冬至被称为“冬节”,官府会在这一天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并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步入唐宋,冬至之风愈盛,成为祭天祭祖的重要时刻。皇帝亲临郊外,举行盛大的祭天大典,而百姓则在家中祭拜父母长辈。同时,冬至逐渐演变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传统节日,民间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美誉。

至明清两代,皇帝依然沿袭祭天大典,称之为“冬至郊天”。宫廷内,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以示忠诚与敬意,同时互相投刺祝贺,氛围热烈,犹如新年元旦。

03 

福建人什么时候开始过冬至

福建在秦汉时期仍为蛮夷之地,文明程度远落后于中原,是没有冬至之说,到了东晋时期永嘉之乱,衣冠南渡,中原汉族文明大规模南迁,并带来了中原的习俗,冬至得以福建发展,并随着朝国力的强盛及官方的推崇得以达到普及并流传至今。

古时福建,冬至之日,家家户户团聚一堂,共祭先祖,以表孝心。而在闽南一带,更有独特的“食冬至圆”之俗。人们将糯米浸泡一夜,而后细细磨浆,巧手捏制成圆润的汤圆。食用时,将其投入红糖水中,煮至软糯香甜,寓意团圆美满。

04

古早福建人的冬至可不是吃汤圆

南朝刘宋时期的《南越志》,由沈怀远编纂,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详尽记录了自三代至东晋岭南地区的风土人情。书中对福建人冬至习俗有如下描述:“闽人十一月一日作京饨,祀祖告冬。”这里的“京饨”,即古代的饺子,体现了南朝福建人在十一月初一这天制作饺子以祭祖告冬的独特风俗。

周代以冬至所在的十一月为正月,称为“周正”。结合《南越志》的记载,南朝福建的冬至习俗可能与北方相似,而与南方其他地区有所区别,这一点从书中单独提及该习俗便可见一斑。

时至今日,从福建及周边各地冬至的饮食中仍能窥见这一习俗的影子。例如,潮汕地区的冬节茧、福州的油扁、闽南的油酥饼,其外观均与饺子颇为相似。然而,如今福建冬至普遍吃汤圆,这或许是在历史长河中受到南方其他地区习俗的影响,逐渐同化所致。

推荐文章:

没有它,福建可能要痛失一项世界文化遗产 闽南海洋文化的发祥地  第一代海神诞生地  世遗景点 I 九日山祈风石刻

泉州市舶司 I 宋元第一大港的泉州为何在明清没落了  中国唯一保存下来的古海关遗址  见证繁荣开放与闭关锁国

泉州真武庙 I 真武庙何以成为泉州世遗景点 南宋末代皇帝曾落难于此  曾是宋朝名流的网红打卡点
泉州天后宫(下篇)I 泉州天后宫为何是规格地位最高的天后宫  湄洲妈祖祖庙呢  妈祖晋升之路
泉州清净寺 I 元末明初泉州阿拉伯人为何突然销声匿迹改名换姓  泉州清净寺的敕谕碑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打石匠说
岁月不语,唯石能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