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说月|古人行军打仗,竟有这么多保密故事,全都与“月”相关!

时事   2024-09-17 08:03   北京  


中秋·花好月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也是一年之中“月”元素最多的一天。


作为围绕地球周期运动的天体,月亮在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中,被赋予博大精深的文化含义。它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它是时间的,又是空间的:“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它是变化的,又是永恒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其实,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岁月里,古人充分观察月亮的变化规律,将之体现在军事作战之中,诞生出一些有趣的军中“密”事。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哥舒翰,是唐代著名军事将领。在西北人民为其所做的民歌《哥舒歌》中,这样歌颂他的勇武以及为边境安定做出的贡献: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哥舒为何夜带刀?这是因为夜观天象的古人早就发现月明星稀的规律。像诗中所言,“北斗七星高”,隐含的意思,就是今晚星光璀璨,月色颇有点暗淡,大气层照明不足。


而正是这样“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极其容易被潜藏于暗中的敌人利用,秘密发起突袭。因此,时刻警惕的哥舒翰夜挎军刀巡视军营,给敌人以极大震慑,即使已经秘密派人“窥牧马”(古代作战,军马至为重要),但也不敢轻举妄动越过临洮而东。

位于甘肃临洮的陇右纪圣功颂碑。此碑为哥舒翰在天宝八年收复石堡城后,为颂唐玄宗圣功而立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有唐一代,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的边塞诗大放异彩。在群星闪耀的边塞诗集中,有首诗因生动刻画了一场“夜间作战”而“脱颖而出”。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唐·卢纶《塞下曲·其三》


诗由写景开始,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原来是敌人夜间出逃——被我方包围的单于正借着月色的掩护,率兵仓皇逃遁。我方将士发现后,即刻轻骑快追,将以必胜的姿态结束战斗。虽区区二十个字,但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不同于“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中月亮以“隐身”的方式出场,在本诗中,月亮扮演了见证者的角色:既照亮了惊雁,让我军第一时间发现趁夜溃逃的敌军,同时也在大雪之时指引着将士们追击的方向。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中,节度使高适雪夜率军奔袭敌人


圆如满月饼,传密义军中


古代军事作战,月亮不仅在战场一线发挥着重要作用,还被演绎进一段保密传奇故事中,挖掘出“载体奇效”。


元朝末年,皇帝昏庸无道,朝政动荡不安。更兼连年大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时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四起。出身草莽的朱元璋与徐达等人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是官府的搜查非常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于是献计,把写有“中秋节,杀鞑子,迎义军”的纸条藏入圆如满月的饼子里,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晚上起义。到了八月十五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借着明亮的月光,向元军发动袭击,起义之火瞬间燃遍了大江南北。

图片来自网络


随着徐达攻下元大都,激动不已的朱元璋传下命令,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秘密传递信息的“饼子”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大家于是将其称为“月饼”。

图片来自网络

中秋·花好月圆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数千年来,亘古不变的思月之情深深植入中国人的家国记忆。月亮代表着国人对中华文明、家乡故土的深深眷恋,既是对过去的坚定执着,也是对未来的殷切期盼。


今晚,让我们一起在月色中共祈国泰民安、共盼人寿年丰。“保密观”衷心祝福大家中秋快乐,阖家安康!


本期编辑:高   健

封面设计:胡晶晶


保密观
传播国家安全观念; 普及安全保密知识; 提升信息保护技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