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美国大选跌宕起伏,最后以特朗普重返白宫画上句号。
11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唐纳德·特朗普,祝贺其当选美国总统
台上,两党竞选人唇枪舌剑、针锋相对;台下,各方势力此起彼伏、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美国媒体普遍认为,2024年大选是美国近年来选情最为胶着的总统选举
在大选的最后冲刺阶段,选票更是成为所有人的关注焦点,许多网友也借此一窥美国大选制度的相关规定。
“保密观”注意到,不少美国媒体在呼吁选民前往投票站投票时,都会着重强调一句,“选票信息绝对保密,不会为其他人所知”,以此让选民“把心放肚子里”,毫无顾虑地投出自己的“宝贵一票”。
那么,美国大选为什么这么强调选票信息保密呢?具体又有哪些保障措施呢?
投票保密:总统选举中的保障措施
众所周知,美国总统不是直接根据普选结果产生。大选施行特殊的选举人团制度,这是从1787年美国《宪法》成文起即规定的一种间接选举制度。
2024年美国大选“战况胶着”,11月5日是美国总统选举的正式投票日。有关媒体报道,全美绝大多数投票站都是在早晨开放,并持续开放至5日晚间。
而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为了保护选民的隐私和个人信息,确保其能够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根据真实意愿投出选票,实现选举的公平公正,这些选票站无一不采取措施加强保密管理。
如有的选举站会专门设置投票室,像一个铁皮制的衣柜,正面挂着门帘,选民依次进入投票时,必须先拉上门帘;有的投票站虽然没有投票室,但也会专门在投票处设置遮挡装备,确保选民的投票信息不会被他人窥探。
也有的投票站通过类似考试的座位间隔设置,来达到信息保密的效果。
不过有趣的是,虽然各地选票站会通过多种措施进行信息保密,一些联邦州甚至规定选民不可对外泄露选票,皆是为了保证选民能够独立自由地行使选举权,但是在真实的实践中,意外情况仍然难以避免。
例如,2016年美国大选时,特朗普夫妇在位于纽约曼哈顿的某一投票站进行投票。期间,特朗普飞快地“偷瞄”了一眼妻子填选票,这一瞬间马上被美联社抓拍。有媒体称,特朗普此举“给大选紧张的气氛带来了些许轻松的调剂”。
无独有偶,特朗普的次子艾瑞克曾在社交媒体上传投票照片,后被指出涉嫌违反纽约州不允许将投票拍照的选举法规定,随即删帖。
各国实践:选举期间尤其注意保密
环顾世界,在其他国家,选举期间也有不少类似保密规定。
如英国选举委员会要求选民不要在投票站内拍照录像,该国法律甚至明文规定,透露、公开、传播别人的投票细节或投票意向,尤其是直接或间接诱导别人展示已经勾选的选票,公开被选和未被选候选人姓名,构成刑事犯罪。
法国大选时,为了保证选举的私密性,选民需要走进挂着黑色布帘的“暗室”,将自己要选的候选人卡片装进小信封。且信封上不能做任何标记,否则将视为无效选票。这些也都是出于对选票保密的考虑。
各国选举中的保密举措各有不同,总的来说,其目的都是为了“真实体现选举人的意愿”,这也为我们了解各国选举制度提供了更多的观察视角和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