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地铁站、商场,还是学校、医院,自动售货机的身影随处可见。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自动售货机以24小时不间断服务、操作简便、交易快速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为我们日常消费带来极大便利。然而,随着自动售货机的普及,其背后潜藏的信息安全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这些安全隐患你知道吗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某高校师生团队曾对上海28所高校内的45台自动售货机进行测试,结果发现,仅有5台自动售货机未收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引发网友共鸣和热议。自动售货机作为现代零售业的创新形式,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了无人值守、自助交易。然而,正是这些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自动售货机在获取用户信息方面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能力”,对用户个人信息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在享受自动售货机带来的便利时,也要警惕其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这些“小心机”。绑定个人信息。一些自动售货机要求消费者绑定手机号码、微信号或银行卡等个人信息才能完成支付或享受优惠。这种强制性的信息绑定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权,也为信息泄露埋下隐患。
生物特征采集。近年来,自动售货机开始引入刷脸支付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一些自动售货机将刷脸支付设置为首选支付方式,以此引导消费者采用。在此过程中,机器会捕获并存储消费者的面部生物特征信息,而这些信息是高度敏感的个人隐私数据。隐私协议复杂。自动售货机的隐私协议往往内容复杂,字体细小,消费者在使用时通常因追求方便快捷而直接点击同意,并未仔细阅读协议内容,导致消费者的“同意”并非建立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且如不点击同意便无法完成支付。数据泄露风险。消费者的支付信息(如银行卡号、密码、支付平台账号等)在支付过程中需要通过网络传输。如果自动售货机的网络系统存在安全漏洞,黑客可能会拦截这些数据,导致消费者支付信息泄露,从而面临财产损失和个人信息被滥用的风险。
亟待重视
向侵犯个人信息行为说“不”
维护公民隐私信息安全,需要法律规范、部门治理等多方合力。而自动售货机运营企业和商家更应明确责任,绝不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并对合法获得的用户信息进行妥善保管,保护广大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自动售货机运营商应加强对售货机网络系统的安全防护,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并定期对售货机的操作系统和支付相关软件进行更新升级,及时修复安全漏洞。此外,支付平台和商家应优化支付流程,减少不必要的个人信息收集。例如,在刷脸支付时,应明确告知消费者收集面部信息的必要性和用途,并征得消费者明确同意。同时,提供多种支付方式供消费者选择,避免强制使用某种支付方式。
为避免不小心掉入“收割”个人信息的陷阱,消费者在使用自动售货机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增强防范意识。消费者应提高警惕,增强隐私保护意识。在使用自动售货机之前,要仔细阅读其隐私条款,了解个人信息被收集、使用和保护的具体情况。拒绝不合理要求。对于自动售货机要求的不合理权限,如强制关注公众号、过度采集生物特征信息等,应坚决拒绝,并寻求其他支付方式或购物渠道,避免个人信息被过度索取。
积极维权。若发现自动售货机存在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向相关部门举报。同时,保留好相关证据,如交易记录、隐私条款截图等,以便在必要时进行维权。
[1]自动售卖机过度索取个人信息,合规责任不可推脱[N].新京报,2024-08-29[2]自动售卖机侵犯个人信息,该管管了[N].法治日报,2024-09-05本期编辑:王 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