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是由细菌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心瓣膜、心内膜炎症。口服疗法治疗IE有大量药理学和观察性研究的支持数据,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也说明口服疗法至少与仅使用静脉疗法同样有效。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口服疗法在细菌血症中的应用仍然很少,对于IE的应用更是如此。近来,Clin Infec Dis 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比较在洛杉矶卫生服务部(LAC DHS)实施新的指导原则后,IE患者接受静脉与仅使用口服过渡性抗微生物疗法(oral transitional antimicrobial therapy)的结果。
该研究为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了在2018年12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LAC DHS系统的3家急诊公立医院仅接受静脉或口服疗法治疗的确诊或拟诊IE的成人患者的治疗效果。主要终点指标是90天的临床治疗成功率,即存活并且无细菌血症复发或治疗导致的感染并发症。
研究共纳入了257名患者,分别接受静脉(n = 211)或口服过渡(n = 46)疗法治疗。人口统计学显示静脉组患者年龄较大,主动脉瓣受累更多。口服组由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引起的IE比例更高。在90天或最后一次随访中,两组的临床成功率没有显著差异,细菌血症复发率或再入院率也没有差异(表1)。接受口服疗法的患者不良事件显著减少,包括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及静脉滴注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显著减少(表2)。两组患者的中位治疗时间与住院时间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表3)。多变量回归调整未发现任何选择的变量与治疗组间临床成功之间的显著关联。最常用的口服治疗是利奈唑胺600 mg,每日两次,联合或不使用利福平。30例(65.2%)患者口服利奈唑胺,其中4例联合利福平治疗,26例未联合利福平治疗。利奈唑胺组使用或不使用利福平组之间的临床结果没有差异(表4)。研究结果证明,口服过渡疗法与仅静脉疗法在IE的实际治疗中的疗效相似,与之前的随机对照试验和荟萃分析一致。三家公立医院的结果显示,可以基于合理的临床标准选择IE患者接受口服治疗,包括被MRSA感染的患者。与仅使用静脉治疗相比,使用口服治疗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相似,但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明显较少。
原文及链接
Freling S, Wald-Dickler N, Banerjee J, et al. Real-World Application of Oral Therapy for Infective Endocarditis: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Clin Infect Dis. 2023 Sep 11;77(5):672-679. doi: 10.1093/cid/ciad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