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一缕秋天微风
凝一份幼教真情
星辰为友,前途有光
一次互助,多种交流
“教学相长理至真,教而不研识尚浅”。为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发挥团队共研力量,搭建优质交流平台。九月份我园开展小组教研现场观摩活动,各小组探讨近期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以及分享经验,通过交流与思想的碰撞,促进教研组个性问题的解决以及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为教师们提供成长契机,为幼儿的成长保驾护航。
小班入园是一个开启美好前艰难的过程。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焦虑表现,作为教师如何采取适宜的方式方法帮助孩子度过这段时间,如何更快的融入孩子,缓解他们的分离情绪,在年级组长的组织下老师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找到帮助他们的好办法。
研讨中,老师们对不同类型分离焦虑的幼儿进行了分析,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策略。
一是丰富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转移幼儿分离焦虑情绪。
二是建立友好的的师幼互动关系,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靠情绪。
三是尊重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一个丰富有效的学习体验。
四是搭建家园互信共育的合力,助力幼儿入园适应新成长。
老师们结合现场研讨的方法策略,根据班级孩子的情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的探讨幼儿入园焦虑的表现,在一日活动中丰富活动的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幼儿缓解焦虑的情绪。老师们以班级为单位,针对幼儿的分析焦虑问题分析,关键经验梳理,结合实际经验共同探讨,为环节幼儿入园焦虑进行优化与改进。
幼儿后期分离焦虑情况:
分离焦虑情况普遍降低,孩子愿意与老师和班上小朋友交往,班上后期表现出明显的积极快乐的情绪,没有一开始的大哭情况。幼儿情绪平稳开心,孩子们越来越喜欢游戏喜欢和人交往、喜欢老师和喜欢幼儿园。
下一步策略:
1.我们始终以爱为前提,营造有爱温暖的班级氛围,老师会和宝贝拥抱、经常倾听宝贝、关注宝贝的细节、重视宝贝的心理情绪,与宝贝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2.我们和宝贝提前做好约定: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3.在班上我们利用绘本、音乐、游戏、美术等一日生活精彩瞬间的共享,共情陪伴,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幼儿园。
4.做好家园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适应情况,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度担心幼儿情况,影响幼儿情绪状态。
通过教研研讨的策略实施,我们班29位小朋友,有25位小朋友的入园焦虑都有所缓解,其中3位幼儿在老师的安抚下情绪可以稳定。目前只有子萱小朋友从不肯午睡,大哭大闹。到可以安静的在床上坐着等待。有时候她也会在午休的时候走来走去,也会哭。入园焦虑也是一个正常,普遍的现象,幼儿从熟悉的家庭环境进入陌生的幼儿园,我们老师需要多与家长沟通和分享幼儿的在园情况,在班级群里及时分享幼儿的照片,视频,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做到家园共育。还有老师需要更多的耐心陪幼儿一起顺利度过入园的焦虑期,健康快乐的在幼儿园生活。
幼儿后期分离焦虑情况:班级28名幼儿,有22名幼儿晨间来园情绪稳定,另外6名幼儿可以在老师的安抚下调整心情,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参与到集体活动中。用餐和午睡已经完全适应,总体情况情绪趋于稳定。
策略反思:
1.把户外时间增多,多带孩子熟悉幼儿园。在丰富的活动中带孩子解锁生活小技能,让孩子感受到幼儿园的有趣。
2.在班级群及时反馈孩子们的成长,让家长心安。比如分享孩子开心游戏、小朋友之间相互关爱的照片和视频,让家长感受到班级体活泼有爱。
反思:上个月在良性的家园互动下,孩子的习惯渐渐跟幼儿园同步,家园合力引导下的幼儿在入学适应方面进步更为明显。对于个别还存在困惑的家长还需要老师一对一做沟通,与其建立信任。
幼儿后期分离焦虑情况:
入学初期,有在大门口大哭不肯自己走到班级的孩子,或者啕大哭,不停地自问自答的孩子、又或者是活动时没有哭,到了午睡嚎啕大哭、暗自抽泣的孩子,经过我们的努力,除了极个别后知后觉型幼儿,班级多数幼儿的分离焦虑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能够自主用餐和入睡。
策略反思:
1.努力打消幼儿对环境的陌生感、未知感,营造安全、有爱的物质和心理环境,增加幼儿熟悉感。
2.有耐心,接纳他们因为分离焦虑产生的情绪,安慰他们。
3.设计组织丰富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开心愉悦地玩耍,做到有效分散幼儿注意力。
4.家园合作,缓解家长的分离焦虑,使家长了解科学的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方法。
5.面对分离焦虑较重的家长,用恰当的方式及时向其反馈孩子的在园情况,缓解其分离焦虑,家长情绪的稳定也有助于孩子缓解分离焦虑。
幼儿园值日生工作作为幼儿教育的一项教育目标,有其独特的实施价值和意义,对幼儿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在值日这件事中,孩子们对职责不清楚,每天需要老师们的不断提醒,在年级组长的组织下开展了值日生活研讨活动。
在过程中,老师们反思教师提供的支持是否有效?教师是如何引导幼儿逐步自主开展值日生工作?老师们研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并基于自己的实践经验,教师们共同梳理和研讨了中班年龄段“值日生”活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能力梳理适宜本年龄段幼儿值日生的具体任务。
2.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设置幼儿自己能自主执行的轮岗方式。
3.创设满足幼儿自主值日的环境,增加值日生手环,根据收官进行分工。
4.面对值日不积极的幼儿采取积极鼓励的方式,使值日行为自觉化、自主化。
5.对于慢的、能力较弱的幼儿多给予时间与引导。
经过教研,教师们清楚地认识到“值日生”这件事需要班级三位教师的合力才能有效落实,老师们持续观察和追踪,把“小小值日生”这一项教育工作落实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里。
在实践与反思中,老师不断引导幼儿逐步自主开展值日生工作。
基于值日生活动出现的共性问题,我们经过研讨后,从值日生牌创设和提升幼儿服务集体的荣誉感等方面进行了改进。戴上值日生手环后,幼儿对值日生的职责更加的明确了,能清楚的记得自己是今天的值日生,其他小朋友也能知道是谁当值日生,便于相互提醒,对当天的值日生进行表扬评价,也提升了幼儿参与值日生任务的积极性。
从环境上改变,值日生墙面让幼儿直观的看到今天是星期几,知道自己是星期几当值日生,并且教育孩子们知道当值日生的意义,培养责任感。
经过研讨回班级的实践情况:我们和幼儿正式的坐下来,讨论这个值日生工作,利用值日生工作牌的方式,让孩子认清自己的工作职责,三餐前孩子们会相互提醒挂上工作牌,进行值日分工。每天下午利用放学前两分钟和孩子们总结今天的值日工作情况,做出表扬,同时也提醒明日的值日生。就目前的值日情况来看,孩子们的积极性有所提高,我们将持续观察。
幼儿值日生工作情况,经过上一次年级组研讨后,班级老师在环创上进行了更调整,让孩子们更直观的知道自己的值日生职责,部分孩子能有意识的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值日生圈套。
自主签到作为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蕴含了很多的教育价值和教育智慧。如何站在幼儿立场,以幼儿为主体,最大限度地挖掘自主签到价值,让自主签到成为充满乐趣、融入教育目标的有效环节。大班组在年级组的组织下从自主签到入手,开展了小组教研活动。
老师们积极分享本班级自主签到的设计理念、思路,自主签到方式详细解读、幼儿经验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述“班级幼儿签到那些事”。
老师们梳理了《指南》中各领域与自主签到相关的核心经验,依托《指南》细致剖析现阶段各班的签到环节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改进的策略。
1.“再思”班级签到:结合推荐签到,思考自己班级的签到情况,幼儿是否感兴趣,是否符合年龄特点,是否能提升幼儿能力经验。
2.“调整”班级签到:根据班级幼儿实际情况,结合要求,对内容、材料、布局进行调整。
针对前期的阶段性诊断与对策分析,老师们就签到台不断实践,调整签到的形式,通过关注幼儿、与幼儿对话,努力找到幼儿喜欢的,并促进幼儿深度发展的签到方式。
签到目标:1.引导幼儿认识并能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2.认通过签到活动,幼儿可以学习认识时钟,了解小时、分钟的概念,增强对时间的感知和理解。例如,幼儿在签到时可以观察时钟,说出当前的时间是几点几分。
整改:整改前是班上所有的小朋友都以同一种方式来签到,孩子们的签到积极性不高。班级根据孩子们的个体差异,重新制定了两份不一样的签到表,会写名字的小朋友书写名字签到,不会写名字的小朋友练习描自己的名字。
反思:经过调整,孩子们签到消极等待的情况减少,孩子们签到的速度变快,大部分孩子都能参与签到。大部分幼儿都认识了自己的名字,会写名字的幼儿也越来越多了。
幼儿对书写字的兴趣通常是从自己的名字开始的,早晨来园签到,很好的让幼儿对书写自己的姓名有一定的帮助,也是在培养幼儿对前书写的一些准备。
调整:
1.根据班级幼儿的发展情况,我们大二班做了以下的调整,每个人的签名方式不同,会写名字的小朋友签到表格是5个格子,不会写名字的小朋友签到表上是名字,幼儿进行描写(前期做了书写名字的调查)
2.不在规定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写名字。
反思:在调整过后,小朋友消极等待的情况减少了,小朋友们不会写名字的也愿意去进行签到活动,当然我们的签到表也不是一成不变,会在进行一个月以后根据幼儿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整。
结合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一大部分的幼儿能书写自己的名字,但是大部分不能单独的书写自己的名字,所以通过描绘的方式,先让幼儿学会描自己的名字,
调整后发现全部幼儿能描写自己的名字,在观察一个月后,开始调整签到台的使用,幼儿学习书写名字、日期、周期。部分幼儿能根据日历来填写日历。
现在签到的目标:1.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2.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前书写。
做了哪些调整:经过和孩子们的讨论后,我们针对不会书写自己名字的幼儿,我们会将她的名字用浅色显示出来,让孩子们学会描写。个别会写名字,但是不会写星期一到五的小朋友,也是用同样的方式展示出来。
调整后的反思:先持续一个月的观察,看幼儿的使用情况,然后再进行改进。目的是提升孩子的书写能力,让孩子学会认识时间并学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
小组教研观摩现场,各位老师积极参与讨论,并根据实际情况,向个组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云永蕾副园长对本次各小组的主题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她高度赞扬了老师们在活动中的积极表现与深入思考,老师善于发现和反思日常教育教学中问题与困惑,并强调指出:“教育是一项需要爱心、智慧与责任的事业。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孩子的经验点、兴趣点、生长点以及各年龄段核心素养为导向进行小组研讨研讨,让教研助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确保我们的教育能够真正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
最后,曾桂萍园长对于此次小组教研活动做了最终的总结和剖析,指导我们要不断拓展思路、丰富内容、优化成果,以幼儿的视角看世界,善于挖掘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以小组教研的形式,研讨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和难点,才能不断提升一日活动的组织,助推幼儿的发展,我们可以不求多,但一定要把一件事情做精做细。
教研,就是在一个又一个的小问题中产生的。而我们的教研,也在老师们的思考中找到答案。从而扎根幼儿,解决实际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