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坚 |漫游金安村

2024-12-02 20:44   云南  

丽江文艺 ▏1438▏漫游金安村

如果你体验了丽江古城的热闹,还想寻找一个清静的地方安放身心,距离丽江古城50公里处的古城区七河镇金安村,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今年五一假期,邀约做客栈的好友雷先生一家一起开车前往金安古村,几个人围绕整个村子上上下下走了一遍,好友雷先生更是用无人机俯瞰并拍摄了很多视频素材,喜爱程度不言而喻。走进金安古村,这里的地理物产、村容村貌、历史风俗、风土人情令人着迷。可以说,金安古村给我留下来深刻印象,如果不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出来,犹如鲠在喉不吐不快,遂有下文,以记之。


沿丽攀高速驾车30分钟左右,从金安口下高速,在路两边稀稀疏疏盛开的蓝花楹的指引下,经过十几分钟山环水绕的路程就可顺利抵达金安村。这是一个传统纳西古村落,静静卧躺在金沙江畔的怀抱,好像在等待远方的人们到来。暮春时节,来到这里,会让人眼前一亮。这里,气候宜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气温湿热,皆宜出游。春季鲜花盛开,酷夏乘凉避暑,秋季秋高气爽,冬季阳光充足,不失为周末假日休闲慢游、放松身心的好地方。这里,民风淳朴、恬静淡然;这里,田园牧歌、生活自然。由于常住人口较少,且多为留守看门的老人居多,整个村落显得非常空旷安静。走在路上,三三两两的老人不时出现在视野里,有的或在小路上悠闲的散步,或聚在河边的凉亭下说笑闲谈、下棋玩牌,又或在炎凉的树下摆摊设点,出售自家田里院里产的水果蔬菜。有的干脆在自家的小院里摆上两三张桌子,经营起纳西传统小吃——鸡豆凉粉、凉宵等美食,从游人进进出出的频率来看,生意还蛮不错的。从每个人脸上呈现出的满足感来看,真应了那句话:无论何时何地,唯有美食不可辜负。沿着村道走完整个村落,这样的场景走了一路看了一路,这种生活场景对久居城市的人们来说,真是既熟悉又陌生啊。


在这里,你能够读懂纳西文化精神脉络的延续;在这里,你能够读懂一座活着的茶马古渡的前世今生。走进这个传统古村落,石板路铺就的村道凹凸有序、干干净净,道路两旁的屋舍均为纳西建筑风格,三房一照壁居多,错落有致、鳞次栉比。这里家家流水潺潺、户户垂杨依依,莺飞燕舞、鸟语花香随处可见。三角梅开的热烈奔放,石榴树上挂满了绿油油的果果,漫山遍野的沃柑在阳光下泛着金黄的光泽,芭蕉树的叶子宽大而厚实,房前屋后到处都是绿肥红瘦、菜畦里蜂飞蝶舞,各类时令蔬菜郁郁葱葱。


这里山高沟深林密,小桥流水人家;这里环境清幽、景色清丽,宜居宜游,只等你的到来。住在这里,开窗见山、推门见水,一蓑烟雨江南的美景就会跃然浮现在眼前。金沙江从脚下缓缓流过,好似系在山间的一条柔软绵长的蓝色飘带,一江碧水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这里是有风的地方,江上清波浩荡,清风徐来,不急不燥,习习柔柔,叫人心清气爽。干热的河谷气候造就了这里丰富的物产,从山腰到江边,桃树杏树梨树苹果树等传统水果和樱桃、芭蕉等各种热带果树依次分布。难怪同行好友开玩笑说,当年诗人笔下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地方吧!随行其他人听后冁然一笑,笑声在村间小路上久久荡漾,我心里暗想,这难道不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最真实的写照吗?


金安村,好一个“藏在深闺人未知”的世外桃源。


走进金安村,这里是当年滇西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万里长江第一桥——梓里桥(今称金安桥、属国保文物),就坐落在这里的山水间。看群山之间,梓里古桥悬居江上,一桥分架,18根巨大铁链贯通东西,斑驳的桥板写满了古道沧桑。走在桥上,回望历史,山间铃响马帮来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桥下,长江干流——金沙江气势磅礴,穿山越岭奔腾而来,挽起千山万水一路向东,浩浩荡荡奔向大海,涛声回荡在天外。


穿越历史的天空,梓里古桥经历了过往的风雨,也见证着新时代的巨变。在这里,我要重点大书特书推介一下万里长江第一桥——梓里桥的前世今生。


金安村的梓里江桥又名梓里桥,号称“金沙江上第一桥”,位于云南丽江市永胜县和古城区之间金沙江上,东连永胜,西接丽江、鹤庆。该桥建于清代光绪六年(1880年)正月,由提督蒋宗汉捐资建造,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长江上现存最古老的桥梁,曾有“万里长江只一桥”的称喻。2006年被列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说起桥体设计,梓里金龙桥桥面单孔净跨92.3米,引桥(含桥亭)丽江岸长24.2米,永胜岸长15.1米,全长为131.6米;桥宽为3.5米(木板面)。其主体结构是由18根手工锻制的大铁链悬系两岸,其中16根为承重底链,上横铺木板,再直铺行步木板、横行钉木档成为桥面。其余2根铁链为两侧护栏,高出底链80厘米,以扁钢条作等距支撑,每根铁链由约500个铁环扣联而成。铁链两端,分别拉设于东西桥亭的地面,再延伸压入引桥石板下,缠绕锚固于引桥地下地龙石室内的石砭上。梓里金龙桥建成后,丽江东路驿道畅通,促进了马帮运输的发展,丽江与江东各地之间的经济交流日渐频繁。


对丽江茶马古道文化而言,梓里桥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重大。梓里桥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是丽江市重要的古迹之一。据《新编丽江风物志》介绍,梓里桥是我国桥面最宽、铁索最多的铁链桥。同时,梓里桥也是金沙江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铁链桥,处于“茶马古道”的要塞,这对研究茶马古道历史及其文化考证意义不言而喻。梓里桥地处永胜梓里村,梓里村原为永胜子土司管辖,叫子里,后又划归丽江木土司,又更名梓里。地名同是一个音,但用了一个木傍的梓字,意为木土司管辖。梓里桥东连永胜,西接丽江、鹤庆,是过去四川内陆通往丽江、西藏乃至印度、尼泊尔的交通要塞,在丽江茶马古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据史料记载,在茶马古道活跃时期,每天从桥上走过的骡马都在四五百匹以上,多时达千匹,丽江古城的生活用品,有相当一部分是从这座古桥上运送。雍正《云南志》乃称:“金沙渡有三,上渡在(永北府)城西北一百五十里的梓里”。乾隆、光绪《丽江府志》以旧地名称梓里桥为“古井里渡”,并注“冬春用双木槽,夏秋用溜筒”渡江。从这些历史资料的记载说明,梓里为丽江永胜鹤庆三县的三角地带,滇、川、藏的交通咽喉,重要地理位置不言自明。


金安村梓里桥历史沿革十分曲折,可谓一波三折。光绪二年(1876年),清贵州提督蒋宗汉(1839年-1903年,字炳堂,鹤庆人,彝族)私人捐资10万修建该桥,历时5年,于清光绪6年(1880年)建成。关于梓里桥的历史,差不多云南所有的史志上均有记载。明万历年《云南通志》上载:“上江桥,在州治西150里。”《永北直隶厅志》说:“梓里桥在郡治西150里子里汛,西跨金沙江,为永郡通鹤庆、丽江要冲,计长28丈,宽9尺,系铁索18股,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现授贵州提督鹤阳蒋宗汉炳堂捐资创修”。各个时期文人墨客关于金龙桥的文章诗赋更是多不胜数。《丽江文史资料》引唐代《笮桥赞》一诗来说明过梓里渡的险峻:“笮桥横空,相引一绳。人缀其上,如猱之缚。转贴如渊,如鸢之落。寻樟而上,如鱼之跃。顷刻不成,陨无底壑。”因此,梓里渡又曾一度称篾缆渡。关于建桥的历史,更有一传奇的记载。《新篡云南通志》引国史馆传中有一记载,颇为传奇:“宗汉始居亲丧时,回酋马全保数过其家,强加以秩,宗汉阳许诺,夜间盗走官军营,及金沙江,追口四合,宗汉穷急,无以渡,指江水誓曰:苟天相吾,幸存活宗汉身,他日必灭此贼。忽一浮搓随流至,因得渡脱去,其臣贵仕,及出资造梓里桥江上,利便行旅,人至今称德云”。蒋宗汉修建梓里桥,是光绪二年(1876年)。贵州提督鹤阳蒋宗汉,为鹤庆辛屯乡人。当年,蒋宗汉投资十万,修建梓里桥。蒋宗汉修建梓里桥的动机,史籍上的记载颇为传奇,想必属于民间流传。我们现在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蒋宗汉修桥的动机肯定与当时人们过渡金沙江的艰难,两岸物资交流的困难等诸多因素有关。但蒋宗汉修建金龙桥的时间为清光绪年间,当时朝廷腐败动乱,而蒋宗汉修桥属私人出资,工程巨大,共历时五年,死工人48人,这不能不说明蒋氏建桥的决心。据史料记载,蒋宗汉建桥之时,交通十分困难。大桥所用链环,只能在丽江城内加工,然后用牲口驮到江边,再加工成铁链。桥共有链18根,每根链500个环,重约一吨。根据当时的条件,重一吨的铁链,如何一根根拉在江上,并使之平衡,实属奇迹。之后,梓里桥建成后七十年间,仍然是金沙江上游唯一的大桥,更堪称奇。


金安村梓里桥历经历史风雨洗礼,多次化险为夷,颇为传奇。梓里桥修建好以后,梓里不仅是丽江东境驿路交通的咽喉,也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这里曾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毁桥、护桥的历史桥段。在过去,丽江每逢有战事,都要派重兵来金龙桥把守。引据历史文献说,临到战事将起,“每恃长江为要,此桥之旋修旋拆者非止一次”。1926年,维西镇守副使、丽江团练罗树昌在永胜起兵反唐继尧,兵败退回,便恃此桥死守。另据《丽江文史资料》里记载,1929年夏,滇军军长张汝骥、胡若愚在与龙云的军阀混战中败退,张部溃走滇西,从鹤庆直奔梓里桥。龙云部卢汉率军追击,并命令鹤、丽两县速将梓里江桥炸毁以堵退路。鹤庆县长怕两军在鹤庆交战,怏及县内平民,便不予执行。丽江方面,县长接到电令后,马上召集会商此事。丽江知名人士方贞元、王竹淇都康慨陈词,说金龙桥为丽江交通要道,输送城乡物质的枢纽,一旦毁去,修复之日难料。此说得到和庚吉、周寇南等支持,终未毁桥,张部便渡桥退到永胜。其后,龙云部里应外合,击退张部江防,卢汉的兵部也过了梓里江桥,一直北进,到四川境内活捉了张汝骥,押回丽江枪决。战争结束后,卢汉从鹤庆电召两县县长并绅士会议,旨在查办拒绝执行毁桥人士。方贞元、王竹淇、和庚吉、周寇南等都在电文之上,要求到会。但诸君临危不惧,各带随从前往鹤庆赴会,更还有携带入殓衣物前往者,大有誓死如归之气。诸君到会后,当面向卢汉陈述金龙桥之重要,护桥为人心所向。卢汉听后,不愿为此事犯众,诸公才得于安然回丽江。此次诸君之行,成就了地方乡绅力保梓里桥的一段佳话,在丽江地区广为流传。值得一提的是,1936年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前,国民党二路军总司令部布置滇西各县严加防守,永胜县长、滇军上校徐建佛招安地方武装,于沿江上下三百里重点堵防。后因红军觉得从梓里桥经过,有腹背受敌的危险,才另辟路线北上……诸多事实说明,梓里古桥在丽江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它重要的文史价值也不言自明。


梓里桥作为丽江重要的历史文物,近年来倍受国内外人士的关注。2000年,丽江七星国际越挑战赛的队员曾徒步跑过梓里桥,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梓里桥承载着一个民族久远的历史记忆。现在到梓里桥的人,除了欣赏古桥建筑的艺术之美和领略金沙江“奔入中原壮大观”的气势及两岸旖旎的风光以外,人们看重的还是心头挥之不去的“茶马古道”的历史记忆 。人们来到梓里桥上,就是在回味丽江茶马古道历史的沧桑,仰望这座古桥镌刻的一个民族为追求发展筚路蓝缕,艰难跋涉、砥砺前行的厚重印记。虽然昔日繁盛的马帮已经离我们远去,让梓里桥成了国宝文物寂寂橫亘在金沙江上,但新时代赋予梓里桥的使命远未有结束。一座活着的古桥,在新的时代正在以全新的姿态,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就像一位老者,在静静陈述着过往的历史云烟的同时,还在奋力书写着现在与当下新的文化传奇,在助推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兴业富民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样的传统村落,不一样的金安村。在春末夏初走进金安村,不由得让我想起白居易的那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的诗词来,当然,其中特色韵味,恐怕只能等你前来实地打卡,才能一一体会。

配图来自网络

编辑木小贝,邀你共话丽江文艺

陈志坚

喜欢文字的外乡人,在四季中寻找一个个美丽的细节,愿时光留下温暖的记忆。



如果,你的梦里有丽江。

那么,这一定是个文艺的梦。


长按二维码 即可关注


在对话框发送“投稿”查看投稿方式

作品为原创,转载及他用请联系管理员

丽江文艺
丽江文艺,不止丽江,不止文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