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小医被手机推送的一条短视频深感痛心,视频里4岁男孩一遍遍喊着癌症晚期的妈妈,让人泪目
就在昨日(10.17)
抗癌网红寸丫头被宣告病逝
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0岁
此前,寸丫头与癌症顽强斗争了一年
可惜奇迹还是没能降临在她的身上
因治病已花费70余万元
最近一个多月更是暴瘦40多斤
2023年8月,寸丫头突然昏厥,最初医院给出的诊断结果为胆囊炎,结果在术中发现其胆囊部位存在病变,最终被确诊为胆囊癌。
此后,丈夫便带着妻子来到昆明治疗,期间,寸丫头的病情一度得到控制,但今年7月份,寸丫头又因为腹部疼痛去医院复查,结果却显示她体内的癌细胞已经转移。
(一家三口曾经合照)
天!病情发展速度竟然如此之快
小医赶紧找到
连一医肝胆外科专家李锴主任
一起和大家聊聊
胆囊作为人身体里的“苦力担当”,它不仅要储存苦涩的“胆汁”,还得忍受各种疾病之苦——息肉增生就是其中一种。
正常人的胆囊内壁都是柔软光滑的,而有的人胆囊壁上却多长了这么个“肉粒”。
这主要是因胆囊受刺激形成的多出来的肉,虽然有一定癌变风险,但大部分是良性,本质上也跟肿瘤不同。
它就相当于一个报警信号,有发现就要警惕起来。
据近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
全球胆囊癌新发11.5万例,死亡8.4万例
均居消化系统肿瘤第6位
我国是胆囊癌的高发地区之一
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
国内胆囊癌发病率为3.95/10万人
死亡率为2.95/10万人
女性大于男性
亲妈耶!
没想到一个小小胆囊
竟然有如此大的威胁力
以下这些干货
速速收藏起来
啥是胆囊癌?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胆道恶性肿瘤的80%~95%。
胆囊癌症状与体征无特异性,与胆囊结石和胆囊炎的症状难以区分,极易误诊误治,晚期确诊患者超过50%。
GBC具有很强侵袭性,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5年生存率低于10%。
越来越多人患胆囊癌
3个吃饭习惯尽早改正
美国《癌症》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胆囊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上升。胆囊主要是用来储存和浓缩胆汁,帮助消化脂肪。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胆囊癌的发生与饮食习惯有着重要的关系
尤其是以下3种饮食习惯
可能会增加胆囊癌的发生
1.不吃早餐
经过一夜的睡眠体内的胆汁库存十分丰富,且胆固醇饱和度较高。
此时如果不吃早餐的话,胆囊内胆汁就无法排出,胆汁会在胆囊内长时间浓缩,胆固醇也处于过度饱和状态下,非常容易形成结石。
2. 饮食油腻
油腻的食物摄入过量,会导致体内胆固醇水平增加,肝脏分泌到胆汁内的胆固醇就比较多,容易引起结石发生。
3. 长期节食
规律进食时胆囊也会规律收缩让胆汁排出肠道促进消化,长期节食会让胆囊无法得到充足的刺激,胆汁浓缩在内无法及时排出。长时间储存在胆囊内,胆固醇更容易析出形成结石。
出现以下症状请尽早就医!
1.腹痛
早期可能表现为右上腹的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疼痛可放射至右肩或背部。
2. 消化不良
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
3. 体重减轻
未经试图减肥而出现的体重下降也是一个常见症状。
4. 黄疸
由于胆道阻塞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可能出现皮肤和眼睛巩膜变黄。
5. 腹部包块
在右上腹部可能触及到的胆囊区域的包块。
做好这些
可提前发现胆囊癌
1.定期体检
特别是对于有胆囊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长期患有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家族中有胆囊癌病史等,应进行定期的体检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
2.注意症状变化
对于上述提到的症状,尤其是持续性或逐渐加重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评估。
3.影像学检查
如B超、CT、MRI等可以帮助发现胆囊异常,对于疑似胆囊癌的患者,这些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
4.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
如CA19-9、癌胚抗原等,虽然它们不特异于胆囊癌,但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专家介绍
李锴:连一医肝胆外科科主任、三级岗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省医学会、医师学会胆道学组委员,省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省抗癌协会肝脏专委会委员及肿瘤代谢专委会常委、胰腺专委会常委、感染性疾病专委会常委,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疾病精准治疗委员会常委,省老年医学会胆道专委会副主委,市医学会胆道学组组长,市科教强卫创新团队领军人才,国际外科学院委,主持市级科研课题数项,发表高质量SCI、中华等文章数十篇。
擅长:肝胆胰脾良恶性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肝胆胰恶性肿瘤的腹腔镜微创治疗,率先在省内开展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等胆道疾病微创手术。
肝胆外科专家门诊:周二全天(高新院区),周三全天(通灌院区)
声明:图片综合来源于网络科普图,仅用于大众科普使用,无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文字编辑丨唐晗涵
专业审核丨李锴
审核丨江荣
出品丨宣传统战处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