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作者杨恒金,男,1953年11月出生。江都区检察院退休老干部,扬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在国家级和省市级报刊等媒体发表散文、随笔、小小说数百篇。著有《浪花》《爱满旅途》散文集。
近日,在江都区委老干部局、离退休干部工委组织的“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征文活动中,杨恒金撰写的《这里也是我的家》一文喜获二等奖!
这里也是我的家
傍晚时分,一家人出门散步,行至江都区检察院的大门前。年幼的外孙女指着高耸的大楼问我:“外公,这楼房上挂着国徽呢!这是什么地方?”我告诉她:“这里是检察院,也是外公的家。”“啊!它怎么会是你的家?这么大一个家,应该有好多人吧?他们都做什么事呢……”外孙女一连串的问号勾起了我深深的回忆。
新中国成立后,江都县曾设检察机关,后因“文革”而撤销。拨乱反正后,国家法制建设逐渐步入正轨。1978年11月,江都县人民检察院恢复重建,我荣幸成为创始人之一,并坚守检察岗位35年,直至退休。我亲眼见证了检察机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我为检察机关恢复重建后发生的巨大变化而感到无比自豪。
我清楚地记得,1978年11月1日上午,县委办公室主任找我谈话,说检察院恢复重建,县领导研究决定抽调我去参与筹建,主要担负文秘工作,希望我保持在县委办的良好作风,虚心学习,勤奋工作,不要辜负领导的期望。
次日上午,我怀揣组织部的介绍信,跨进了县政法大院的大门。公安局办公楼前西侧新砌的、门口挂着“检察院”三字小招牌的两间红砖青瓦小屋将我吸引过去。在那里我见到了检察长。报到后我才知道,筹建检察院的就是姜佑祥检察长(原任县财政局长)、张廷祥(法院调来)和我三个人。检察院重建完全是白手起家。这两间小屋就是姜检察长和老张先来几天砌起来的,是江都检察院的“发源地”,是干警之“家”的雏形。我还以小屋为背景拍照留影,保存至今。
报到后的一个星期内,我完成了检察长交办的第一项任务,与公安局商借了四间办公室,让陆续来院报到的同志有了阅卷办案的地方。
1980年,县里决定将消防大队搬迁,原地建造一幢两层小楼,作为检察院的办公用房。自此,检察干警才真正有了自己的“家”。
随着检察职能逐步扩大,“家”里人不断增加,办公用房越发紧张,只能先后两处租房办公办案。租用的房子低矮狭小,夏天热得像蒸笼,衣服从早湿到晚,冬天又四面透风,冻得人瑟瑟发抖。
处于发展中的检察院,虽然房屋紧缺,设施简陋,条件艰苦,但全体干警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以民为本,秉公执法,办理了许多在扬州市乃至全省全国有影响的大案要案,有的还上了央视《焦点访谈》,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监所、刑事、控申和反贪反渎等检察工作,以及队伍建设,都创出特色,走在扬州市乃至全省全国检察系统前列。
在市委市政府(1994年撤县设市)的关心支持下,一幢高9层、面积近7000平米、拥有现代化设施且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检察大楼于2003年11月建成,从根本上改变了检察机关办公办案条件落后的状况。
检察干警的“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励着“一家人”团结拼搏,改革创新,砥砺奋进,辉煌不断……
跨进新时代,检察工作围绕护民生、促发展、保安全,新举措层出不穷,新成果数不胜数。
首先是办案质量高。每年都有高质量的案件登上全省乃至全国检察系统的“精品榜”。仅2023年,就有12件案件入选省级以上典型案例。其次是工作特色新。检护民生、检察护企、检教同行等新举措接续出台。2020一2023年连获江都区“工作创新奖”。围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和粮食购销监管等问题制发的检察建议,先后被省检察院和最高检评为“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2020年和2022、2023年获评扬州市先进检察院。再次是干警素质强。每年都有不少干警受到检察系统和各级党委政府的表彰,十佳政法干警、十佳公诉人、最美人民勤务员、勤学上进好青年、创新社会治理先进个人、检察理论研究和信息宣传先进个人等奖牌奖杯,琳琅满目。近年来,检察长王旭深耕检察业务,潜心开发20余门课程,四处受邀传道授业,直至国家检察官学院的课堂。全院有四分之一干警先后走上各级各类讲台,研讨检察业务,交流办案经验,宣讲法律知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家”的文化氛围特别浓厚。自2018年起,院里便以《春江花月夜》为主题,系统打造包含地域文化、检察发展史、党建廉政文化、检察业绩、干警风采、江潮检苑书吧等内容的检察文化阵地。“检察开放日”等文化活动不断,内容精彩纷呈,去年还荣获江苏省“十佳”检察文化品牌。干警们在这清新怡人、温馨和畅、精神浸润、催人奋进的环境中执法办案,怎能不精神抖擞,业绩骄人!
一流的设施、一流的业绩、一流的队伍,令我羡慕不已,心驰神往。我虽退休,在小家赋闲养老,但仍心系检察院这个大“家”,总想为她再做点什么,哪怕微不足道。
退休不久,院里聘请我担纲第二轮检察志(时间跨度17年)的编篡工作。为了修志大事,我放弃了旅游和打牌等娱乐时间,苦干三年,按时保质完成了任务。编写“家史”间隙,我还撰写了几十篇宣传稿件,为院里的宣传教育作出了一份贡献。
2018年,我被“家”里人推荐参与了江苏省检察机关恢复重建时期口述史的收集整理工作。撰写的《一个萝卜几个坑》被省检察院编辑出版的《我的检察岁月》一书收录,永久收藏于江苏省及省人民检察院的档案机构。
为了让青年干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奉献检察事业,我先后走上江都区(2011年设区)、扬州市检察院的讲台,为青年干警作了《用心度人生》的专题讲座。同时,我还向两级院的青年干警们赠送了自己所著《浪花》和《爱满旅途》散文集,勉励后辈们热爱本职,勇于担当,奋发有为,无愧人生。
2022年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家”里还将我推荐至最高人民检察院,拍摄了“喜迎二十大,老党员话初心使命”专题片《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专题片播出后,在全国检察系统引起强烈反响。
退休十多年来,不断有人问我:“你为何这么痴迷检察?”我总是笑着回答:“参与重建它,我耗费过心血,挥洒过汗水;发展壮大它,我付出过辛劳,作出过贡献。人生能有几回博?我几乎将一生献给了检察事业。我对检察院有着挚热的感情,早已把它当成了第二个家。”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祖国强盛,检察辉煌。每当我从庄严的区检察院门口走过,总会停下脚步,仰望那高悬的国徽,环顾那绿树环抱的庭院,与佩戴检徽的干警们打声招呼……因为我太爱检察院这个“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