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我曾在北京东京上海美国流浪

文化   2024-06-24 12:35   美国  

出品 | 你也来这躲一下嘛

作者 | 十年

微信号 | shinianyuppie10


之前看了一本日本作家写的《东京八平米》,书里介绍了作者在八平米房间里的日常,

八平米在日本被称为“四畳半”,即只有四个半榻榻米大小的房间,租金便宜。因为八平米房间没有厨房和冰箱,也没有洗澡间和洗衣机,她兴致勃勃地写起如何饮食起居,以及亲历的日本生活日常。

在第二章中,作者提到“忽然细想自己到底住过多少房间呢?屈指算来大概有三十个,自己都不太敢相信。”看到作者的记录,高中之前住在家里不算,之后住过东京的公寓;台湾地震后去做义工,在台湾的不同城市,如台南,台北;

后来去法国打工度假,在诺曼底地区,阿尔卑斯山脉附近,巴黎,加上去德国游玩,这些不同城市都居住过一段时间;再后来结束欧洲的行程,回日本后就职于一家媒体,老板把她派到马尼拉又待了一年多;

但她还是渴望“回”到中国,因为成都留学期间,作者喜欢上了那里的人情味,在马尼拉工作不到两年,获得了在北京做编辑的职位,先在上海受训一个多月,然后搬进北京大望路附近的公寓;后来随着男友住在了上海,在上海师大附近的公寓;

结婚后,随着丈夫工作的变动又搬到了北京,从毛坯房到朝阳区的中等装修房屋;离婚后搬出来,住在了地坛公园附近;三年前又回到了东京,换了两处房子后,才住到了本书写的——八平米的小屋。

文中作者写道:

我也知道不上班的日子难免有苦闷和煎熬,我羡慕的那种人生也会有折磨,人总是想要自己得不到的东西。

滚石不生苔藓,像我这样经常换地方生活的人肯定不聚财,但我亲身体验过、观察过的各种不同人生和思维方式,对我来说却是宝贵的财产。

这些财富其实也是作者生活收入的来源,是作者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

她的职业也是自由撰稿人,写作者有超过常人对于生活的感受力,洞察力,毋庸置疑更丰富的生活经历必然会给予作者更多写作的发挥空间。

也就是这样宝贵的财富,吸引了我,让我在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心里产生了深深的羡慕以及幻想,我坐在椅子上畅想:在法国农场喂养小猪小羊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在马尼拉周围的小农场来这里买到的蔬果、面包和奶制品味道如何呢?

而且看到作者也体验过婚姻了,虽然结束了,也没有孩子。但是回到东京八平米后也能够如此自洽,满足的生活着,不断延伸着八平米之外的人生版图,着实拥有比大部分焦虑而又内耗的人更高质量的人生体验。

毕竟人生是一场体验,房子带不走,但这些经历和伴随的回忆,永远专属于你。

让我回想起我25年的人生旅途中,也算是跌跌撞撞,爱冒险和不确定性的我,也拥有不少一想起来就会闪闪发光的人生经历。

毕业三年多,我居住过不少城市,搬过四五次家,但是每一个房子,街道,地区,城市,国家,都在我的回忆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尤其是在我初出学校,独立生活,价值观迅速成型的这几年,意义非凡。

北京

刚毕业的时候,去北京工作,住在王府井附近的北极阁胡同,对面就是先锋剧场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寸土寸金的地方相对应的是极小的面积,公用的卫生间。下了班我就常在王府井步行街压马路,王府井书店也成了我常去的地方。

住在有历史气息和北京特色的胡同里,屋内是拥挤局促的,但屋外是一片广阔的天地,走两分钟就能到的东单地铁站,每天都能看到气派的长安街,吃完饭遛弯到王府井,随处可见的奢侈品牌,餐厅。

这每天都能感到的巨大反差,对于当时的我而言,是新鲜的,是明知不属于我,但看看也开心的人生稚嫩阶段。

去年考研结束后,又去北京待了近半年之久,这次我住在满是互联网大厂的西二旗附近,北京昌平成了我常活动的区域。在这里充满着各种外地务工的人,各种尘土飞扬要建造的房屋桥梁,是与二环内截然不同的北京。

互联网大厂的搬迁,让这里也成为了打工人常选的居住处,房租与二环内相比并不逊色。在这里,我“进城”一次,往返要两个多小时,每次若要赴约晚餐,回来到家都接近十二点。

这两次加起来,我觉得我在北京呆了很久,而且我后来还兼职在北京当导游,整个北京的各个景点基本被我跑了个遍,故宫,王府井,圆明园,颐和园,天坛,前门,各个博物馆,对我而言都很熟悉。

所以,我对北京有一种亲切感。

北京是值得玩的,也适合旅居,或者要上班的就周末去玩,玩一个地方,休息两天。感觉若是一个个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轮着来,几乎能半年不带重样的玩。

但若是要上班,每天拥挤的交通和快节奏的生活,对人还真是折磨,也许对玩也提不起兴趣了。

所以,若有时间,我还是推荐旅居一个月,四季每一个季节都有它的美,秋天满城的银杏,给整个北京裹上新衣,是北京最美的季节。

关于北京,我体验过它的深沉,它的陈旧,它的拥挤,它的繁华,是有魅力,有吸引力的城市。

东京

其次我住过的日本东京,我在东京山手线的驹入站,住过半年左右。这个房子是当时的觉得离语言学校近,交通便利,房东人好,而且附近有朋友所定下来的。

整体而言,我很满意。下楼就是超市,拐角就是711便利店,商业街就在楼下,一连排有好几家不同的拉面店和烤肉店。所有生活需求,几乎10分钟步行区内可以全部满足。和现在在美国的小镇生活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我与三个女生合租,一人一个房间,我很喜欢我的房间,因为有一个很大的窗户,以及衣柜,整体估计和文中姐姐的八平米也差不多。

在樱花季的时候,沿着电车的出口,回家有一条下坡的路,那条路上满是盛开的樱花,那美丽的景色令人难忘。

再过一周花落了,整条路便成了花路,加上附近有高中,早上常能看到身穿精致日本校服的高中生们,走起来感觉置身于日漫之中。

那段时光对我而言,是有些低谷而压抑的,但是每天早上睁眼能透过窗户看到的静美日出,以及在异国他乡收获到的无数暖意和帮助,还是能默默的治愈我。

上海

再算长时间住过的地方,上海算一个。前一次考研失败后,萌生了想要去上海工作的想法。巧遇上海封城,在线上工作了一段时间,解封后,我就去往上海了。

在上海住的房子,是大家所俗称的——老破小。我当时住在上海普陀区的桃浦新村,十一号线直通迪士尼。那一片都是一些老破小的小区。

日常通勤于桃浦和南翔之间,上海的繁华与纸醉金迷与我无关,住了小三四个月,也就去过三次左右市中心。其余的时候,我更多是骑着小电驴在探索周围的一些美好,是城中村的脏乱差,是老年人满满的养老感。

很多时候,我甚至不觉得我在上海,只有偶尔在徐家汇地铁转乘时,我才恍惚一下,我这是在上海啊。

在那里,我最快乐的时候便是周五的晚上,那个晚上骑着小电驴吹的风仿佛都更凉爽了,回家的路会路过普陀体育中心的篮球场,

路过的时候,我总忍不住停下车驻足几分钟,灯光透过绿色的铁网闪闪发光,那些跳动的身姿是周末晚上的松弛感,就算只是看几眼,也能让我感觉轻松不少。

整体而言,我没那么喜欢上海,大概是觉得她太过于精致,而不适合我这种糙人,也可能是在那里发生的事情,我对上海是喜欢不起来的。

其余还有不少短住一个月左右的城市,如三亚,惠州,大理等等,都各有各的风味,路途上遇见的人,发生的事情,都是我回忆中闪闪发光的部分。

这个夏天又在美国的新泽西住,体验也是前所未有的。

我不符合绝大多数东亚女孩的按部就班,更不服从于循规蹈矩,重复的生活,看起来充满了不安全感,不算世俗意义的‘听话小孩’,因为好似兜兜转转走了一些”弯路”,浪费了一些时间。

但回看时,反而真的深感幸好当时那么做了,毕竟真的很多事情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毕竟我深信——人生就是一场体验。

昨天坐在车上,我在想我对我人生的满意程度是很高的。

因为马斯克说过:人生一百分的幸福,要有契合的伴侣,喜欢的事业,两者缺一不可。

我感觉目前的我都找到了,我有能够永不退休的热爱,我相信它能成为我引以为豪的事业。

我也有什么都能商量着来,进行很多深度交流,情绪稳定的伴侣。

回头看过往的时光,因为敢爱敢恨,所以爱过,恨过,努力过,失落过,兴高采烈的欣喜过,痛哭流涕的痛彻心扉过。

我将此归结为——活过。

就像最近很喜欢的那段话:“所谓的我,就是过去的一切的总和,我是我接触过的人,创造过的物,感受过的情爱,迷失过的痛苦等等,所有的一切才成为此刻的我,少一点都不是。

每个人都要独自走过自己的人生,在漫长的路途中,承受玷污,承担罪过,痛饮苦酒寻觅出路。

别人眼中的你不是真正的你,你眼中的自己也不是真正的你,而你眼中的别人才是真正的你,如果一个人的瞳孔脏了,那么整个世界必然充满恶意。

往期内容:
写于我25岁这一天
我是有钱人这一点,不来三亚也能证明。
做自媒体三年,我是如何做到经济独立,带自己团队。
作者介绍:
十年,专注于个人成长与亲密关系类文章的创作与分享,小太阳用文字记录自己永不止步的感性冒险人生。
想要围观美国的生活日常pyq,欢迎扫上图二维码,
备注——读者

你也来这躲一下嘛
我相信文字的力量,也相信写作的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