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小常识--古建筑中檐柱、副阶檐柱、老檐柱的区别是什么?

楼市   2024-12-17 08:03   北京  


学术使命,本真情怀

更多精彩

欢迎关注建筑史学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古代建筑之美

【古建之美,在于细节之处】




副阶是指在殿堂等主体建筑四周设置的出廊结构,其主要由柱子、斗拱、梁架、屋檐、瓦顶等部分组成。副阶一般应用于殿阁、殿堂、佛塔等规格较高的建筑之中,它具有增加建筑美感与实用性的双重功能,能够形成环绕的空间,人们可在此空间内遮阳挡雨、稍作休息。


周匝是指环绕一周,在建筑领域中,是指主体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回廊,从而形成重檐结构,这种结构被称为副阶周匝,它是宋代《营造法式》中的专业术语,常见于重檐建筑 。



《营造法式》中有这样四副地盘分槽图,其中有三幅明显比另一幅大一圈,这一圈称为副阶,也就是出廊





副阶檐柱




副阶檐柱又称副阶周匝柱,在有副阶周匝(清称大檐廊)的建筑中,位于副阶上的那排柱子在宋式中被称为副阶檐柱。它主要的作用是支撑一层外檐回廊的屋顶,对于建筑主体本身而言,并不起主要的承重作用。




檐柱




檐柱檐柱是古建筑中一种重要的柱子类型,在没有廊柱的建筑里,檐柱指的是位于建筑物屋檐下的外围柱子,处于屋檐的最外一列,故而通常也被叫做 “外柱”。一般情况下,在建筑物的前后屋檐下均能看到檐柱的存在,它们共同支撑起屋檐的重量。在楼阁建筑中,其上下层的檐柱有着明确的区分,分别被称为上檐柱和下檐柱,这些檐柱作为建筑立体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楼阁的整体稳定性和造型美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承担着来自屋顶的荷载,还与其他建筑构件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楼阁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空间形态。




廊柱



 

廊柱作为传统建筑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支撑廊檐的柱子。在传统建筑中,廊柱虽不像一些主要承重柱那样引人注目,但却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通常位于建筑檐柱的外侧,是用于建造附檐的关键支撑结构。





老檐柱




老檐柱实际上是金柱的一种,金柱依据其位置的不同,可细分为外围金柱与里围金柱。其中,与檐柱相邻的金柱被称作老檐柱,也就是外围金柱。

老檐柱与檐柱在位置上存在明显区别。檐柱位于建筑的最外围,故而也被称为外檐柱,它是直接支撑屋檐的主要柱子,处于建筑结构的最外侧边缘位置。而老檐柱则位于殿身内部,准确地说,是在檐柱以内、建筑中线以外的区域,一般在带外廊的建筑中较为常见。当建筑设有外廊柱时,老檐柱所处的位置就相当于大殿殿身的檐柱位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承担了一部分类似于檐柱支撑屋檐的功能,但又因其处于殿身内部,相较于檐柱,又具有独特的结构作用和空间意义,是古建筑中一种重要的柱子类型,对于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和空间布局都有着重要影响。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也欢迎把此文章推荐给你的家人好友



— END 

来源:平一中式设计

声明:本文章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有出入以真实情况为准,本公众号不对因使用本文章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最终解释权归本公众号。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建筑史学
关照建筑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学科研究前沿和传统文化视野,回应建筑史、建筑遗产保护及建筑史学研究当代被忽视,抚慰建筑史与建筑学术的伤痛,弘扬以建筑史与古建筑研究为主脉的中国建筑原生学术研究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目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