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使命,本真情怀
更多精彩
欢迎关注建筑史学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千年盐运之城,正在重新改写城市内核。
万里黄河,自黄土高坡一路南下,在运城拐了一道弯,自此向东流。滚滚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而这座因“盐运之城”而得名的城市,也是最早叫“中国”的地方之一。
盐,承载着运城的荣光与发展基因。运城南部的中条山下,东北西南走向的狭长湖泊,便是世界上三大硫酸钠型内陆湖之一的运城盐池,而字典里收录的生僻字——“盬(gǔ)”其实也是专指运城盐湖产的盐。据史料记载,宋朝时期,运城盐湖的盐税占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包拯、欧阳修等能臣廉吏都曾在此署理盐政。
11月10日拍摄的运城盐湖。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运城盐湖于历代王朝举足轻重,成为国家的重要宝藏。新中国成立后,运城盐湖又成了盐化工厂的生产基地,洗衣粉、化肥的原料从这里被开采出来。
转变在2020年9月到来,运城以壮士断腕般的决心,停止盐务生产,挥手告别粗放型开发模式,开启全面实施“退盐还湖”,迈上生态经济与绿色发展的新道路。
11月10日至12日,“万里山河路”山西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调研团走进运城,探寻盐池由资源型开发步入保护性开发阶段的变迁,在“文化+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中被重新定义,往日的“用湖”转变为了“看湖”。
从这一角度来看,盐湖无疑可以成为洞察运城和更多城市转型升级的样本。
这里最早叫“中国”
《史记·五帝本纪·集解》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在我国历史上古时期,运城地区曾是尧、舜、禹活动的中心区域。
全国高考语文题曾有这样一道题:“最早叫中国的地方在哪里?”答案便是运城。
事实上,目前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的西侯渡遗址也在运城。上世纪60年代,在运城市芮城县,考古人员发现了180万年前人类最早用火的证据,这也把中国古人类用火的历史,从50万至70万年前周口店北京猿人,又向前推进了110万年。
作为华夏民族和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运城散落着大量的历史遗存。公开数据显示,运城现有不可移动的文物6205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达102处,数量居全国地级市第一,运城也因此被誉为“国宝第一市”。
运城盐湖边的池神庙是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运城市永济蒲州古城西边黄河东岸的鹳雀楼上,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留下了千古佳作《登鹳雀楼》,成为无数中国人的共同文化记忆。
在《神雕侠侣》中,郭襄初次遇见杨过的风陵渡并非虚构之地,而是源自运城的老渡口——风陵渡,其处于晋、陕、豫三省交界的黄河大拐弯处,素有“鸡鸣一声闻三省”之说法。在小说中,风陵渡也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上一度成为江湖与官场之间的隐形分割线。
运城还是关公故里。位于运城解州镇西关的解州关帝庙是全世界规模最大、建制最高、保存最全、历史最悠久的关帝庙宇,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如今,这座庙宇不仅是关公文化的发源地与集散地,更是承载着“忠义仁勇”这一关公文化的核心精神,这一品质已然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标识。
一池河东盐,半部华夏史
盐湖是又一与运城深度捆绑的IP。
在运城南部的中条山下,有一条呈东北西南走向的狭长湖泊,这便是著名的运城盐池,古称河东盐池。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写道:“盬,河东盐池”。换句话说,“盬”字是专门为河东盐池创造的一个字。
运城盐池起源于65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时期,后经过新的地壳变化和自然蒸发作用,逐渐形成了如今的盐池。目前,运城盐池总面积约132平方公里,是世界上三大硫酸钠型内陆湖之一,也是世界上开发利用最早的盐池,拥有4600年以上的食盐开采史和70年的化工开发史。
“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相传,夏朝时,舜帝曾在莫云岗上面对着盐池抚琴吟唱《南风歌》。南风起,盐始生,从中条山吹下来的南风,加速池盐析出,给百姓们带来了财富。值得一提的是,如今运城的南风广场、南风化工、南风百货的名字均取自于《南风歌》。
河东池盐最原始的采盐方法是“捞采法”,而当步入唐朝时期,河东盐池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垦畦浇晒法”,又称“五步产盐法”。
11月11日,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办公室主任李文卓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介绍,这种方法领先于世界制盐史1000多年,极大提高了盐的产量。宋代时,河东盐池的产量达到了8250万斤,盐利收入占到国库收入的六分之一。
运城池神庙建筑精美。 @无须豆蔻 图
实际上,运城的得名也与盐有关。元朝建立后,首次在盐池附近筑城,盐从这里运往各方,因此这座城便被命名为运城,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因盐而设立的城市。历朝历代都在此设立机构,专门管理盐政,包拯、欧阳修等能臣廉吏都曾在此署理盐政。
在河东盐池博物馆内,收藏着一块高1.03米,宽1.07米的石刻《河东盐池之图》,为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出任河东巡盐御史的吴主持镌刻,是研究明代河东盐业的第一手资料,可以说是运城版“清明上河图”。若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石刻中盐池周围被围城环绕,据讲解员介绍,古禁墙从唐代始建,宋代继建,明代建成,前后历经一千多年,起着防止盗盐走私,抵御自然灾害,防止客水犯池等作用。
养育着周边众多生灵的盐池,很早就引起先民的敬仰膜拜,唐代以前就建有供奉盐神的“ 盬宗”庙。唐朝大历年间,因池生红盐,被视为祥瑞,唐代宗李豫赐运城盐湖为“宝应灵庆”池,钦定在盐池建庙,赐封池神为“灵庆公”,以后的宋元明清各朝均有加封祭拜,庙宇内祭祀的则是与盐的生产有关的要素——池神、风神、太阳神,这也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座皇家所封供奉池神的庙宇。
池神庙背靠卧云岗,俯瞰盐池,站在庙南的望湖亭上,放眼望去,“千古中条一池雪”的旷古圣景尽收眼底。
盐湖被重新定义之后
仲夏季节,南风从中条山方向吹来,吹荡着盐池中的卤水,带走池面上方的富水蒸气,加快了卤水蒸发和食盐结晶的速度,“盐花得此,一夕成盐”。若从空中俯瞰,块状分割的盐湖,会呈现出红黄绿蓝紫等颜色,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运城盐湖北靠市区,南依中条山,在特定天气、季节里会呈现出七彩斑斓。 运城市委网信办 供图
运城盐保中心副主任王斌解释说,由于每块小湖由于钾、钠等成分浓度不同,会催生湖中不同类型的盐藻、卤虫的繁殖,加之在高温和强光作用下,便形成了“七彩盐湖”的奇观。
在过去,“冬天出硝、夏天产盐”是运城工业的生产节奏。1948年运城解放后,盐池成为盐化工厂的重要生产基地,这里开采出的硝板等原料被用于生产洗衣粉和化肥等产品。
运城盐湖的无机盐系列和洗涤剂系列产品曾辉煌一时。据新华网报道,1996年,运城盐化局被认定为“中国最大的无机盐工业基地”。南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后,产品在国内外受到青睐,奇强品牌日化产品连续四年位居全国销量第一。
然而,经过数千年的开采,盐湖的生态环境已濒临红线,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到2020年9月,运城全面实施“退盐还湖”,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在盐湖保护范围内停止一切工业生产。
原盐开采业务的终结,意味着运城将挥别昔日的荣光,需要探寻新的发展路径。从2021年起,当地启动盐湖生态修复工程,进行堤埝整治、江道疏通、垃圾清理等,让盐湖恢复应有的生态面貌。
与此同时,通过制定出台《盐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运城市盐湖保护条例》,当地持续加大盐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减少工业开发、矿产开发,以求恢复“湖”的本来面貌。
忙碌的千年的盐池,得以休养生息后,开始以另一角色登场。如今,盐湖从产盐池、工业区转变为旅游打卡地、生态保护区、科研基地。
2023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运城盐湖考察时指出,盐湖的生态价值和功能越来越重要,要统筹做好保护利用工作,让盐湖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资源一代代传承下去,逐步恢复其生态功能,更好保护其历史文化价值。
“盐湖生物多样性日渐丰富,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11月11日,运城盐保中心副主任王斌向澎湃新闻介绍,去年,盐湖湿地入选全国候鸟重要栖息地,再过一个月,将有候鸟迁徙至此。
公开报道显示,近年来,盐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扎根的鸟类和植物种类越来越多,有反嘴鹬、火烈鸟、天鹅、大鸨等大约205种,柽柳、芦苇、碱蓬草、蒿草、二色补血草、盐角草等30余种。
王斌还表示,去年以来,运城在盐湖周边先后实施了北坡绿化、岸带绿化、荒滩绿化等大规模国土绿化工程,同时,还实施了鸭子池水生态提升工程和两期运城盐湖堤埝除险加固及生态修复项目,通过修整堤埝、疏通江道,强化湖水调度,湖水循环更加畅通。另一方面,为厘清盐文化的重要实物载体,运城对盐湖周边禁墙、古盐道、池神庙等47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普查和全面梳理,并整理出了《运城盐湖人文历史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目录》。
向“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盐池,正在重新定义自身的价值。
体验运城盐湖黑泥浴的游客。 运城市委网信办 供图
对于市民而言,在盐湖,清晨迎着朝阳跑步、夜晚伴着南风跳舞,成为不少市民的日常;而对于游客而言,盐湖的改变,让游客来到“国宝第一市”有了更多的游玩选项:可以在七彩盐湖景区,坐一次热气球,体验一次黑泥养生、盐雾清肺、盐水漂浮等“五绝”康养项目;又或者打卡完博物馆后,去池盐文化博览园观看《宋韵·南风歌》沉浸式实景演艺演出……
盐湖蜕变,也让邻近的小村庄迎来了蜕变。柏口窑村位于运城市区以南10公里处,南有凤凰谷,北有盐湖,地理位置优越。为挖掘村庄的经营性收入,柏口窑村打造了城郊休闲文化街。据柏口窑村党支部书记张若尧介绍,当前,街区目前发展了商铺127家,其中本村村民经营38家、外来投资89家,围绕“吃、住、游、玩”四种业态,发展餐饮73家、民宿8家、婚纱摄影5家、零售商铺41家,可提供1300余个岗位,解决了本村280余人的就业问题,也为盐湖、凤凰谷等景区增加了旅游配套。
李红文是运城的一位本土居民,在休闲街区经营着一家餐饮店。随着盐湖地区旅游业的开发,他的店铺也迎来了显著增长的客流量,据他估计,今年的年营业额将突破百万。
干净整洁的柏口窑村。 澎湃新闻记者 陈鑫露 图
值得一提的是,柏口窑村还发展了“山上见”网红餐厅、“乐奇小镇”游乐场、露营基地等新业态。张若尧称,目前,南山新境市民广场、奥莱游乐城项目正在建设,将会吸引大量本地、外地游客,极大地带动柏口窑村的发展。2023年,柏口窑村集体经济收入73万元,正在朝“百万元村”努力。
随着盐湖的生态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的提升,运城盐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了改变。今年9月,运城盐湖美景成功登上《美丽中国》系列邮票。王斌称,“五一”假期,全国最受游客欢迎的20个小众旅游目的地运城位列第二,盐湖006号灯杆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据不完全统计,国庆长假期间盐湖累计接待游客人次66.05万人次,累计经营总收入954.8万元,创历史新高。运城打造的“国宝第一市 天下好运城”IP被越来越多人所了解。
“终于,运城不再沉默……欢迎来到我的家乡”,徐槿榕在目睹今年国庆期间,家乡迎来突增的游客后,在社交平台上写下如是感慨。
今年6月毕业后,决心留在家乡发展的徐槿榕,成为七彩盐湖景区的一名讲解员。在她看来,家乡运城实际上是一座被低估的文化名城,那些藏于解州关帝庙、池神庙等古建筑背后的历史,正亟待更多人的“看见”。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千年盐运之城,正在重新改写城市内核。
万里黄河,自黄土高坡一路南下,在运城拐了一道弯,自此向东流。滚滚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而这座因“盐运之城”而得名的城市,也是最早叫“中国”的地方之一。
盐,承载着运城的荣光与发展基因。运城南部的中条山下,东北西南走向的狭长湖泊,便是世界上三大硫酸钠型内陆湖之一的运城盐池,而字典里收录的生僻字——“盬(gǔ)”其实也是专指运城盐湖产的盐。据史料记载,宋朝时期,运城盐湖的盐税占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包拯、欧阳修等能臣廉吏都曾在此署理盐政。
11月10日拍摄的运城盐湖。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运城盐湖于历代王朝举足轻重,成为国家的重要宝藏。新中国成立后,运城盐湖又成了盐化工厂的生产基地,洗衣粉、化肥的原料从这里被开采出来。
转变在2020年9月到来,运城以壮士断腕般的决心,停止盐务生产,挥手告别粗放型开发模式,开启全面实施“退盐还湖”,迈上生态经济与绿色发展的新道路。
11月10日至12日,“万里山河路”山西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调研团走进运城,探寻盐池由资源型开发步入保护性开发阶段的变迁,在“文化+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中被重新定义,往日的“用湖”转变为了“看湖”。
从这一角度来看,盐湖无疑可以成为洞察运城和更多城市转型升级的样本。
这里最早叫“中国”
《史记·五帝本纪·集解》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在我国历史上古时期,运城地区曾是尧、舜、禹活动的中心区域。
全国高考语文题曾有这样一道题:“最早叫中国的地方在哪里?”答案便是运城。
事实上,目前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的西侯渡遗址也在运城。上世纪60年代,在运城市芮城县,考古人员发现了180万年前人类最早用火的证据,这也把中国古人类用火的历史,从50万至70万年前周口店北京猿人,又向前推进了110万年。
作为华夏民族和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运城散落着大量的历史遗存。公开数据显示,运城现有不可移动的文物6205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达102处,数量居全国地级市第一,运城也因此被誉为“国宝第一市”。
运城盐湖边的池神庙是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运城市永济蒲州古城西边黄河东岸的鹳雀楼上,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留下了千古佳作《登鹳雀楼》,成为无数中国人的共同文化记忆。
在《神雕侠侣》中,郭襄初次遇见杨过的风陵渡并非虚构之地,而是源自运城的老渡口——风陵渡,其处于晋、陕、豫三省交界的黄河大拐弯处,素有“鸡鸣一声闻三省”之说法。在小说中,风陵渡也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上一度成为江湖与官场之间的隐形分割线。
运城还是关公故里。位于运城解州镇西关的解州关帝庙是全世界规模最大、建制最高、保存最全、历史最悠久的关帝庙宇,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如今,这座庙宇不仅是关公文化的发源地与集散地,更是承载着“忠义仁勇”这一关公文化的核心精神,这一品质已然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标识。
一池河东盐,半部华夏史
盐湖是又一与运城深度捆绑的IP。
在运城南部的中条山下,有一条呈东北西南走向的狭长湖泊,这便是著名的运城盐池,古称河东盐池。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写道:“盬,河东盐池”。换句话说,“盬”字是专门为河东盐池创造的一个字。
运城盐池起源于65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时期,后经过新的地壳变化和自然蒸发作用,逐渐形成了如今的盐池。目前,运城盐池总面积约132平方公里,是世界上三大硫酸钠型内陆湖之一,也是世界上开发利用最早的盐池,拥有4600年以上的食盐开采史和70年的化工开发史。
“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相传,夏朝时,舜帝曾在莫云岗上面对着盐池抚琴吟唱《南风歌》。南风起,盐始生,从中条山吹下来的南风,加速池盐析出,给百姓们带来了财富。值得一提的是,如今运城的南风广场、南风化工、南风百货的名字均取自于《南风歌》。
河东池盐最原始的采盐方法是“捞采法”,而当步入唐朝时期,河东盐池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垦畦浇晒法”,又称“五步产盐法”。
11月11日,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办公室主任李文卓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介绍,这种方法领先于世界制盐史1000多年,极大提高了盐的产量。宋代时,河东盐池的产量达到了8250万斤,盐利收入占到国库收入的六分之一。
运城池神庙建筑精美。 @无须豆蔻 图
实际上,运城的得名也与盐有关。元朝建立后,首次在盐池附近筑城,盐从这里运往各方,因此这座城便被命名为运城,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因盐而设立的城市。历朝历代都在此设立机构,专门管理盐政,包拯、欧阳修等能臣廉吏都曾在此署理盐政。
在河东盐池博物馆内,收藏着一块高1.03米,宽1.07米的石刻《河东盐池之图》,为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出任河东巡盐御史的吴主持镌刻,是研究明代河东盐业的第一手资料,可以说是运城版“清明上河图”。若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石刻中盐池周围被围城环绕,据讲解员介绍,古禁墙从唐代始建,宋代继建,明代建成,前后历经一千多年,起着防止盗盐走私,抵御自然灾害,防止客水犯池等作用。
养育着周边众多生灵的盐池,很早就引起先民的敬仰膜拜,唐代以前就建有供奉盐神的“ 盬宗”庙。唐朝大历年间,因池生红盐,被视为祥瑞,唐代宗李豫赐运城盐湖为“宝应灵庆”池,钦定在盐池建庙,赐封池神为“灵庆公”,以后的宋元明清各朝均有加封祭拜,庙宇内祭祀的则是与盐的生产有关的要素——池神、风神、太阳神,这也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座皇家所封供奉池神的庙宇。
池神庙背靠卧云岗,俯瞰盐池,站在庙南的望湖亭上,放眼望去,“千古中条一池雪”的旷古圣景尽收眼底。
盐湖被重新定义之后
仲夏季节,南风从中条山方向吹来,吹荡着盐池中的卤水,带走池面上方的富水蒸气,加快了卤水蒸发和食盐结晶的速度,“盐花得此,一夕成盐”。若从空中俯瞰,块状分割的盐湖,会呈现出红黄绿蓝紫等颜色,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运城盐湖北靠市区,南依中条山,在特定天气、季节里会呈现出七彩斑斓。 运城市委网信办 供图
运城盐保中心副主任王斌解释说,由于每块小湖由于钾、钠等成分浓度不同,会催生湖中不同类型的盐藻、卤虫的繁殖,加之在高温和强光作用下,便形成了“七彩盐湖”的奇观。
在过去,“冬天出硝、夏天产盐”是运城工业的生产节奏。1948年运城解放后,盐池成为盐化工厂的重要生产基地,这里开采出的硝板等原料被用于生产洗衣粉和化肥等产品。
运城盐湖的无机盐系列和洗涤剂系列产品曾辉煌一时。据新华网报道,1996年,运城盐化局被认定为“中国最大的无机盐工业基地”。南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后,产品在国内外受到青睐,奇强品牌日化产品连续四年位居全国销量第一。
然而,经过数千年的开采,盐湖的生态环境已濒临红线,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到2020年9月,运城全面实施“退盐还湖”,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在盐湖保护范围内停止一切工业生产。
原盐开采业务的终结,意味着运城将挥别昔日的荣光,需要探寻新的发展路径。从2021年起,当地启动盐湖生态修复工程,进行堤埝整治、江道疏通、垃圾清理等,让盐湖恢复应有的生态面貌。
与此同时,通过制定出台《盐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运城市盐湖保护条例》,当地持续加大盐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减少工业开发、矿产开发,以求恢复“湖”的本来面貌。
忙碌的千年的盐池,得以休养生息后,开始以另一角色登场。如今,盐湖从产盐池、工业区转变为旅游打卡地、生态保护区、科研基地。
2023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运城盐湖考察时指出,盐湖的生态价值和功能越来越重要,要统筹做好保护利用工作,让盐湖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资源一代代传承下去,逐步恢复其生态功能,更好保护其历史文化价值。
“盐湖生物多样性日渐丰富,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11月11日,运城盐保中心副主任王斌向澎湃新闻介绍,去年,盐湖湿地入选全国候鸟重要栖息地,再过一个月,将有候鸟迁徙至此。
公开报道显示,近年来,盐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扎根的鸟类和植物种类越来越多,有反嘴鹬、火烈鸟、天鹅、大鸨等大约205种,柽柳、芦苇、碱蓬草、蒿草、二色补血草、盐角草等30余种。
王斌还表示,去年以来,运城在盐湖周边先后实施了北坡绿化、岸带绿化、荒滩绿化等大规模国土绿化工程,同时,还实施了鸭子池水生态提升工程和两期运城盐湖堤埝除险加固及生态修复项目,通过修整堤埝、疏通江道,强化湖水调度,湖水循环更加畅通。另一方面,为厘清盐文化的重要实物载体,运城对盐湖周边禁墙、古盐道、池神庙等47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普查和全面梳理,并整理出了《运城盐湖人文历史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目录》。
向“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盐池,正在重新定义自身的价值。
体验运城盐湖黑泥浴的游客。 运城市委网信办 供图
对于市民而言,在盐湖,清晨迎着朝阳跑步、夜晚伴着南风跳舞,成为不少市民的日常;而对于游客而言,盐湖的改变,让游客来到“国宝第一市”有了更多的游玩选项:可以在七彩盐湖景区,坐一次热气球,体验一次黑泥养生、盐雾清肺、盐水漂浮等“五绝”康养项目;又或者打卡完博物馆后,去池盐文化博览园观看《宋韵·南风歌》沉浸式实景演艺演出……
盐湖蜕变,也让邻近的小村庄迎来了蜕变。柏口窑村位于运城市区以南10公里处,南有凤凰谷,北有盐湖,地理位置优越。为挖掘村庄的经营性收入,柏口窑村打造了城郊休闲文化街。据柏口窑村党支部书记张若尧介绍,当前,街区目前发展了商铺127家,其中本村村民经营38家、外来投资89家,围绕“吃、住、游、玩”四种业态,发展餐饮73家、民宿8家、婚纱摄影5家、零售商铺41家,可提供1300余个岗位,解决了本村280余人的就业问题,也为盐湖、凤凰谷等景区增加了旅游配套。
李红文是运城的一位本土居民,在休闲街区经营着一家餐饮店。随着盐湖地区旅游业的开发,他的店铺也迎来了显著增长的客流量,据他估计,今年的年营业额将突破百万。
干净整洁的柏口窑村。 澎湃新闻记者 陈鑫露 图
值得一提的是,柏口窑村还发展了“山上见”网红餐厅、“乐奇小镇”游乐场、露营基地等新业态。张若尧称,目前,南山新境市民广场、奥莱游乐城项目正在建设,将会吸引大量本地、外地游客,极大地带动柏口窑村的发展。2023年,柏口窑村集体经济收入73万元,正在朝“百万元村”努力。
随着盐湖的生态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的提升,运城盐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了改变。今年9月,运城盐湖美景成功登上《美丽中国》系列邮票。王斌称,“五一”假期,全国最受游客欢迎的20个小众旅游目的地运城位列第二,盐湖006号灯杆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据不完全统计,国庆长假期间盐湖累计接待游客人次66.05万人次,累计经营总收入954.8万元,创历史新高。运城打造的“国宝第一市 天下好运城”IP被越来越多人所了解。
“终于,运城不再沉默……欢迎来到我的家乡”,徐槿榕在目睹今年国庆期间,家乡迎来突增的游客后,在社交平台上写下如是感慨。
今年6月毕业后,决心留在家乡发展的徐槿榕,成为七彩盐湖景区的一名讲解员。在她看来,家乡运城实际上是一座被低估的文化名城,那些藏于解州关帝庙、池神庙等古建筑背后的历史,正亟待更多人的“看见”。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也欢迎把此文章推荐给你的家人好友
— END —
来源:澎湃新闻
声明:本文章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有出入以真实情况为准,本公众号不对因使用本文章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最终解释权归本公众号。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