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使命,本真情怀
更多精彩
欢迎关注建筑史学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本文字数1858,阅读大约6分钟。 导读:北洋水师全军覆没,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在丰岛海域突袭北洋舰队,甲午战争爆发。在第二年的威海卫之战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朝276年历史正在播出,本文转载于全知识APP)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朝割让台湾岛及澎湖列岛等地给日本,赔偿2亿两白银等要求。
它的签订,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
《马关条约》的签订,是日本对清朝的步步紧逼所导致的结果。清政府在签约谈判中,一直陷于被动的地位。
日本挑起甲午海战后,清朝水师频频失败,致使日本愈发嚣张。日本又把战争从海上转移到陆地,逼迫清朝满足他们的利益需求。慈禧太后担心再打下去,会威胁京师,因此派户部侍郎张荫桓、湖南巡抚邵友濂赴日谈判。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认为张、邵不够资格,指名要李鸿章来谈。
朝廷被逼无奈,只得召李鸿章进京,商讨议和之事。
1895年2月22日,光绪帝举行了朝会,面见了李鸿章等重臣。李鸿章表示了对谈判的想法,他说无论如何都不能割地。
光绪帝的老师翁同龢则主张,如果可以不割地,即便要赔偿巨额赔款,也可以忍辱负重。
大臣孙毓汶等人对此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日本早就有侵占土地的想法,如果对割地条件避而不谈,谈判可能会破裂。
为了避免割地,李鸿章找了各国公使,希望他们能居中调和下。公使们见风使舵,不可能真心帮朝廷,让李鸿章极度失望。
赴日前,李鸿章就“割地”一事询问光绪帝,希望他给个明确的指示。光绪帝被逼得没有办法了,只好表示可以“商让土地之权”。
李鸿章听后,随即领着100多名随从前往日本进行谈判。到了日本后,李鸿章等人和日本方面进行了三轮谈判。
第三轮谈判结束后,李鸿章回到住所。在途中,一个男青年突然冲出来,朝李鸿章开了一枪。这一枪没有要李鸿章的命,却打到了他的左脸上了。
开枪的人叫小山丰太郎,是个日本议员的儿子。此人没有很深的政治背景,就是个类似于“愤青”的无业青年。他刺杀李鸿章,完全出于个人的臆想,认为李鸿章来谈判会破坏日本“高歌猛进”的战争势头。
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刺杀没有帮日本,反倒使日本因理亏处于被动地位。
伊藤博文怕李鸿章拿这个事为借口回国,转而求助于其他国家,使谈判中止。这样,日本眼看着到手的好处就没有了。
伊藤博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急忙对李鸿章给予慰问、治疗。治疗的外科医生还是天皇亲自派遣的。医生见到李鸿章后,对他说,定将如同我等父母受枪伤一般,加以认真对待。
实际上,李鸿章自己就带着两名医官。日本人派自己的医生给李鸿章治病,是不想他和自己的医官接触,尽量拖住李鸿章等人,不让他们回国。
李鸿章没有像日本所担心的那样立即归国,而是继续谈判。日方代表延续了之前的强势态度,在谈判桌上继续压制李鸿章。
当时,日本破译了李鸿章给总理衙门发的电报,得知清政府对“割地”并不坚持反对。日本代表提出十分苛刻的议和条件,并要求清朝在三、四日内答复。
日本要求清政府确认朝鲜独立;赔偿军费三亿两;割让台湾岛及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等一系列条件。
李鸿章看到这些后,认为日本简直是狮子大开口。他马上给朝廷报告,准备采取拖延战术。
伊藤博文见李鸿章不好对付,要求清政府改命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为全权大臣,随李鸿章一起谈判。
朝廷没有办法,只得照做。李经方见到伊藤博文后,就被他吓唬了一顿,伊藤博文说,如果清朝再不答应,那么北京的安危就不好说了。
李经方拿不定主意,还得听李鸿章的。李鸿章坚持争取利益,和日本代表周旋。
第五轮谈判中,伊藤博文提出了最后修正案,其中对辽东半岛的割让范围收缩了,赔款减为2亿两。伊藤对李鸿章说,中堂这次不要多说了,就说答不答应。李鸿章问,难道不准分辩?伊藤博文回答,你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
不久,双方举行了最后一轮谈判。李鸿章仍奋力争取,但是日本方面几乎寸步不让。双方最终定下条件后,就在马关春帆楼签了条约,因此叫《马关条约》。
后果:乙未战争,1895年6月2日,因《马关条约》,台湾被清朝割给了日本。台湾人民不愿拱手让台,日军展开数月的战争,历史上称为"乙未战争"。
结论:《马关条约》的签订,显示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它使举国上下受到了强烈的刺激,各方人士开始寻求救亡图存的办法,台湾则掀起了反割台的斗争。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朝割让台湾岛及澎湖列岛等地给日本,赔偿2亿两白银等要求。
它的签订,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
《马关条约》的签订,是日本对清朝的步步紧逼所导致的结果。清政府在签约谈判中,一直陷于被动的地位。
日本挑起甲午海战后,清朝水师频频失败,致使日本愈发嚣张。日本又把战争从海上转移到陆地,逼迫清朝满足他们的利益需求。慈禧太后担心再打下去,会威胁京师,因此派户部侍郎张荫桓、湖南巡抚邵友濂赴日谈判。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认为张、邵不够资格,指名要李鸿章来谈。
朝廷被逼无奈,只得召李鸿章进京,商讨议和之事。
1895年2月22日,光绪帝举行了朝会,面见了李鸿章等重臣。李鸿章表示了对谈判的想法,他说无论如何都不能割地。
光绪帝的老师翁同龢则主张,如果可以不割地,即便要赔偿巨额赔款,也可以忍辱负重。
大臣孙毓汶等人对此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日本早就有侵占土地的想法,如果对割地条件避而不谈,谈判可能会破裂。
为了避免割地,李鸿章找了各国公使,希望他们能居中调和下。公使们见风使舵,不可能真心帮朝廷,让李鸿章极度失望。
赴日前,李鸿章就“割地”一事询问光绪帝,希望他给个明确的指示。光绪帝被逼得没有办法了,只好表示可以“商让土地之权”。
李鸿章听后,随即领着100多名随从前往日本进行谈判。到了日本后,李鸿章等人和日本方面进行了三轮谈判。
第三轮谈判结束后,李鸿章回到住所。在途中,一个男青年突然冲出来,朝李鸿章开了一枪。这一枪没有要李鸿章的命,却打到了他的左脸上了。
开枪的人叫小山丰太郎,是个日本议员的儿子。此人没有很深的政治背景,就是个类似于“愤青”的无业青年。他刺杀李鸿章,完全出于个人的臆想,认为李鸿章来谈判会破坏日本“高歌猛进”的战争势头。
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刺杀没有帮日本,反倒使日本因理亏处于被动地位。
伊藤博文怕李鸿章拿这个事为借口回国,转而求助于其他国家,使谈判中止。这样,日本眼看着到手的好处就没有了。
伊藤博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急忙对李鸿章给予慰问、治疗。治疗的外科医生还是天皇亲自派遣的。医生见到李鸿章后,对他说,定将如同我等父母受枪伤一般,加以认真对待。
实际上,李鸿章自己就带着两名医官。日本人派自己的医生给李鸿章治病,是不想他和自己的医官接触,尽量拖住李鸿章等人,不让他们回国。
李鸿章没有像日本所担心的那样立即归国,而是继续谈判。日方代表延续了之前的强势态度,在谈判桌上继续压制李鸿章。
当时,日本破译了李鸿章给总理衙门发的电报,得知清政府对“割地”并不坚持反对。日本代表提出十分苛刻的议和条件,并要求清朝在三、四日内答复。
日本要求清政府确认朝鲜独立;赔偿军费三亿两;割让台湾岛及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等一系列条件。
李鸿章看到这些后,认为日本简直是狮子大开口。他马上给朝廷报告,准备采取拖延战术。
伊藤博文见李鸿章不好对付,要求清政府改命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为全权大臣,随李鸿章一起谈判。
朝廷没有办法,只得照做。李经方见到伊藤博文后,就被他吓唬了一顿,伊藤博文说,如果清朝再不答应,那么北京的安危就不好说了。
李经方拿不定主意,还得听李鸿章的。李鸿章坚持争取利益,和日本代表周旋。
第五轮谈判中,伊藤博文提出了最后修正案,其中对辽东半岛的割让范围收缩了,赔款减为2亿两。伊藤对李鸿章说,中堂这次不要多说了,就说答不答应。李鸿章问,难道不准分辩?伊藤博文回答,你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
不久,双方举行了最后一轮谈判。李鸿章仍奋力争取,但是日本方面几乎寸步不让。双方最终定下条件后,就在马关春帆楼签了条约,因此叫《马关条约》。
后果:乙未战争,1895年6月2日,因《马关条约》,台湾被清朝割给了日本。台湾人民不愿拱手让台,日军展开数月的战争,历史上称为"乙未战争"。
结论:《马关条约》的签订,显示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它使举国上下受到了强烈的刺激,各方人士开始寻求救亡图存的办法,台湾则掀起了反割台的斗争。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也欢迎把此文章推荐给你的家人好友
— END —
来源:驼峰历史
声明:本文章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有出入以真实情况为准,本公众号不对因使用本文章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最终解释权归本公众号。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