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的德国,不管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只要你发论文,基本操作是你自己不仅是第一作者,还是通讯作者。导师总是把自己放在所有作者中的最后一位或者中间。
而在国内,总是会看到这样的新闻:老师和学生抢一作或者通讯,或者实验室为了一作吵的不可开交的事情。
那为什么在德国很少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笔者问了身边的德国人,以及他们的科研体系以后,总结了几点原因。
1】作为博士生,在德国算是一份工作,而且也算是一个初级的研究者,那么你的科研就是你工作的组成,自然你的成果出来后,那你就要文责自负,所以自然而然,第一作者是你自己,通讯作者也是你自己。
2】德国没有以论文为主导的科研评价体系,也就是说发的论文再多,也不会有任何的奖励,他们也不看重期刊的影响因子,也没有我们所说的水刊,以我的研究领域为例子,我发现多数德国人发的Sci期刊,并不是国人所追求的高分期刊,而且多数在中科院分区里面都是三区和四区的期刊,而他们更看重的是论文的实用性,而不是为了发文而发文。
3】在德国做科研完全是一个为爱发电的事情,德国的科研经费只能用作科研使用,而不能套取为私有。所以做科研,发文章,完全是出于对科研的热爱,他们比较尊重劳动成果,尊重知识产权,是你的就是你的,不会借用或者抢第一作者。
总体而言,在德国做科研的本身压力比较小,但是感觉德国的科研机构比较官僚主义,做事情拖拖拉拉,计时以月为单位。所以很容易的一件事,最后磨磨蹭蹭的花了很多时间,最后因为办事磨叽,让你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对那些拿奖学金的学生来说。
而德国本土学生,读博很佛系,我看到一些博士生读了4年多,出去工作1年再回来答辩的,还有一直在学校赖着,不毕业的,反正有工资拿,拿不拿到毕业证对他们来说是无所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