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邦国的批示和孙志刚案

文摘   2024-11-18 23:13   广东  

2024年的秋天,我们痛失了一位杰出的领导人——吴邦国。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一个批示,曾改变了一个青年的命运,甚至推动了中国法治的一大步。


这个青年就是孙志刚,他的故事令人痛心,也发人深省。


孙志刚,一个普通的湖北青年,为了生计去广州打工。只因没有随身携带证件,竟被当作“三无人员”收容遣送。在收容所里,他因声称有心脏病而被送到救治站。


但谁能想到,就因为他大声呼叫,竟遭到护工和其他收治人员的群殴,最终惨死。



这是一起令人发指的暴力事件,更暴露了当时收容遣送制度的严重问题。


好在,真相最终没有被掩盖。


《南方都市报》率先披露了孙志刚的遭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其他媒体接力报道,让这个案件成为了社会焦点。


人们开始反思:一个公民,就因为没有暂住证,就要被收容、被遣送、被毒打,甚至被剥夺生命吗?


当然不能!


这起事件引发了民间、学界和媒体的强烈反响。三位法学博士和五位法学家联名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求对《收容遣送办法》进行违宪审查,并建议废除这一制度。他们的呼声得到了回应,也让民众看到了法治的力量。


而在这个关键时刻,吴邦国的一则批示成为了转折点。



2003年6月4日,吴邦国将材料转送给温家宝,并附上批语:

自孙志刚被错误收容,遭殴打致死一案发生后,在法学界、新闻界部分人中引起强烈反映。核心问题是将收容的“救济性”变为对外来人口(主要是民工)的“强制性”管理,收容范围扩大,加之利益驱使、粗暴执法,造成对外来人口自由和身体的侵犯。据初步分析,这有法规上的问题,但主要还是执行中的问题。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人大法工委可派人参加),切实纠正现城市收容遣送工作中的问题。以上意见请酌。


在吴邦国的推动下,事情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命令,废除了已实施21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并公布了新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这一变革,不仅是对孙志刚案的回应,更是对中国法治进步的一次重要推动。


吴邦国为何能如此果断地作出批示?这离不开他一贯坚持的党性原则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在清华大学求学期间,他就表现出色,不仅成绩优秀还担任政治辅导员。


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也坚持原则、抵制错误。


这样的经历让他更加明白法治的重要性,也让他更加坚定地推动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


孙志刚案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但它的影响依然深远。它让我们看到了舆论监督的力量,也让我们看到了法治进步的可能。每一个为民请命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每一个为民松绑的行动都是值得铭记的。


如今,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时, 同样会为吴邦国的批示和孙志刚的遭遇而感慨万分。


正是这些人和事,推动了中国法治的不断进步,也让国人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公正。






备用号↓↓


洞见报告
犀利的视角看世界,温暖的心态看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