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在为锁边固沙闭环而努力
总台《新闻30分》和央视新闻直播报道
就在11月28日上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于田县,随着最后10米沙地栽上宽100米胡杨、梭梭、红柳、玫瑰花苗,长达285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空白区顺利实现锁边“合龙”。
锁边固沙施工中
这场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中,中国铁建承担了和田地区民丰县35公里、13万亩的锁边固沙任务。今年5月20日,铁建发展落实中国铁建与国家林草局2023年12月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牵头实施的民丰、于田固沙锁边项目正式开工。
修路又锁边,阻止沙漠“向前跑”
中国铁建此次参与的阻击战地点位于新疆和田地区,整个环塔固沙锁边圈最后的285公里缺口,其中超过75%的任务都集中在和田地区。和田地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长期以来饱受风沙侵袭之苦,“和田人民苦,一年要吃一斤土”。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地,为了尽可能减少流沙对铁路的侵蚀,中国铁建建成了“变路为桥”的和若铁路,以桥代路防风沙段53.7公里,让流沙自己过桥,让沙漠变坦途,和田地区人民出疆路程缩短1000多公里,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新引擎”。
中国铁建是最早投身荒漠化防治的央企,承担了新疆全部铁路干支线和多数铁路专用线的勘察设计工作,曾牵头设计、实施青藏铁路、兰新铁路、和若铁路及沿线防风固沙工程。推沙填坑、平地夯基……一条条铁路、公路线穿越沙海,绵延至沙地深处,道路两侧一个个草方格经纬有序,将沿线沙地紧紧锁住。
“工程治沙+生物固沙”双管齐下
“满眼望去全是连片的沙丘,沙丘之间最大落差能有30多米,机械、物资运输都面临巨大难题”,2024年6月,铁建发展民丰项目一期负责人李晶第一次勘察现场时被深深震撼,“遇到沙尘暴等极端天气,沙漠里无法定位的问题就更加突显,我们只能采用人工定位来推进。”
《工人日报》客户端报道
塔克拉玛干沙漠自然环境恶劣,风沙肆虐,遍布十几米高的流动沙丘。为了最大限度减少风积沙对公路、铁路的影响,在工程治沙过程中,按照“阻沙先行、固沙为主、固阻结合”的思路,采取“工程治沙+生物固沙”方式,最外围设立2道间隔20米的高立式沙障,再铺设50米宽草方格,然后再设置4条总宽60米的宽林带,种植胡杨、沙枣等经济作物,通过高立式沙障、草方格、宽林带三道防线实现固沙阻沙,构建“固沙+阻沙”综合防治体系,牢牢地锁住了沙漠,阻止了向南侵蚀。
锁边固沙植被示意图
除了传统的工程治沙、植被固沙,中国铁建建设者还运用智能沙障机等新兴设备,推出抑尘宝等治沙系列产品,使用机械治沙、新技术新材料治沙,因地制宜推进治沙新模式。
沙漠土壤化,治沙又致富
沙漠也是一种资源,联合国大会将2025年至2034年定为“联合国防治沙尘暴十年”,治沙是一项全球性挑战,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空白区锁边“合龙”,将为全球提供中国方案、世界样本。中国铁建将继续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把防沙治沙固沙与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结合起来,不断探索人与沙漠和谐共生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