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案例”
颁奖仪式现场
“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由中国国际减贫中心、世界银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发起,面向全球关心扶贫的组织和个人征集原创优秀减贫案例,旨在以案例为载体,推广分享各国减贫成功实践。入选案例将被收录到《全球减贫案例集》当中,为世界各国关注减贫的机构和人士提供减贫模式和实施方案。
莫桑比克中非赛赛农业合作项目,是中莫两国产能合作重点项目,也是目前中国在非洲最大的水稻种植项目,莫桑比克前总统格布扎亲自给项目生产的大米取名“好味道”。自2017年中铁二十局负责管理以来,来自中国铁建的管理团队和农业技术,让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烂泥地”到4.5万亩良田
有钱赚,更有劳作的积极性。
正在拓荒开垦的中非赛赛农业项目(2017年5月)
“没什么能比收获更让人快乐了!”种植大户何塞·吉尔达尔说,“我承包的水稻种植面积足足4公顷,庄稼丰收后,我只需把粮食交给中铁二十局进行仓储、加工和销售,自己不用再为销路发愁了。”
别看如今稻田道路纵横交错、沟渠首尾相连,2017年中铁二十局刚开始负责开垦时,林波波河两岸尽是一片荒草丛生的“烂泥地”。中铁二十局项目团队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才完成农田的前期开垦工作。
第一年只有30多户签约,到后来参与种植的农户超过1000多户,而项目的水稻种植总面积也扩大到4.5万亩,这一切都极大地带动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从亩产100公斤到突破550公斤
只有好技术,才能种出“好味道”。
在没有先进种植技术时,每亩地只能收获100公斤粮食。近年来,中铁二十局联合南京农业大学、莫桑比克蒙德拉内大学孔子学院,对农户进行专业的水稻种植技术培训。
“我们采用水稻旱直播、水直播、人工插秧和机械插秧等多种模式,相互结合,总结出了简单实用且本地人易掌握,适合莫桑比克乃至非洲大陆应用的水稻种植技术。”中非赛赛农业合作项目负责人胡计高介绍,在中国专家的指导下,所有种植户都能独立操作机械,掌握科学种植方法。水稻从亩产100公斤,提升至550公斤以上。
从“一畦田”到现代化产业园
只有撒播下种子,才能孕育出万千希望。围绕着“好味道”,越来越多产业致富的故事在莫桑比克上演。
水稻加工厂负责检查维护机器设备的员工马奈卡说:“莫桑比克人过去的主食是木薯和玉米做成的‘西玛’,感谢中国朋友,让我们吃上‘好味道’的白米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