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偷得浮生半日闲,因无事可干,就突发奇想开着小电驴一路向南从官桥下到化州市区。没有目的地,就一路开到步行街附近,心里觉得去逛吃逛喝也无聊,正愁去哪里打发时间时,抬头突然看到“化州市博物馆”的牌子,心想来化州好几年了,也没去过化州的博物馆,也出于职业习惯,于是不由自主走进去了。化州市博物馆不大,展馆共三层,一楼介绍的是党史,二楼介绍的是化州的文物,三楼介绍的是化州的风土人情。老实说,没进博物馆之前,印象中一直认为化州是山卡拉的地方,没什么历史可讲。我曾经去过广东省博物馆、西安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贵州省博物馆等等,参观这些大型博物馆让我眼界大开,精美的文物深刻在我脑海中,所以对化州市博物馆,一开始我只是抱着看一看的心态罢了。
但是,进去之后,我不禁被打破了思想的禁锢,感叹原来化州也有丰富生动的历史。从古朴的原始陶器到华丽的明清彩瓷,每一件都展现着古人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审美情趣。看着那些细腻的花纹、精致的造型,我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我欣赏到了化州地区精美的瓷器,原来它们也不输于我认识的那些出名的瓷器。在博物馆我也看到了化州古城遗址,还有很多化州的历史人物,他们见证了朝代的更迭、英雄的崛起与陨落,让我对历史的沧桑变迁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原来化州从隋唐建城到现在新时代也是经历了历史的栉风沐雨。还有化州各城镇的由来,正如博物馆的展示墙上写道:“宝山苍苍,鉴水泱泱;罗江陵川,橘城石龙。一座文楼,一条合江,一架官桥,一丛杨梅,一缕良光,便打发江湖骚客的大好春光。村墟聚落,是化州人的家乡。这里的每个地名都有着一段历史,或沿用继承,或寓美好意愿,或因地形地物,或用人物姓氏。”
展馆不大,我用半小时就逛完了,但足以给我带来了心灵的撼动。其一,让我改观,其实泱泱中华,无论多渺小的犄角疙瘩,同样历史悠久。我们总习惯以为身边无历史,小地方无历史,平时看到学到的都是课本上那些遥远的距离。其二,特别是看到化州文庙的历史,让我想起了在大学图书馆写毕业论文的日子,当时选的论题是关于粤西地区民间祭祀文化的研究,当时在图书馆研读过《化州县志》,啃着厚厚的县志,东拼西凑写出人生第一份属于原创的学术论文。毕业答辩的时候,导师说了一句让我毕生难忘的话,他评价说这才是历史专业学生该有的学术态度,精心去研读古籍。若干年后,机缘巧合下我来到化州这片土地工作,亲睹了自己论文中的孔庙,也算是一种缘份。其三,参加工作后,我想把我的课堂要与乡土资源结合,有时参加论文比赛或者命题比赛的时候,我也总会不自觉地往这方面靠近,这次博物馆之行,好像增加了我的信心,收获颇丰,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忙于追逐物质利益,而忽略了精神文化的滋养。在博物馆里,我静下心来,仔细观察每一件展品,认真阅读展品的介绍说明,仿佛在与古人对话,与历史握手。
然而我也叹息,博物馆就在实验中学旁边,每天无数学子在它面前匆匆而过,又有几个曾踏足?博物馆和孔庙也在步行街附近,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行人的目的地多数是旁边的灯红酒绿,偶尔也会有一两个像我一样心血来潮,进去看一眼,旁边的步行街摩肩接踵,而博物馆门前寥寥无几。这何尝不是一种寂寞?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文化的传承和艺术的瑰宝。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下,本土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历史的潮水奔涌而来,波澜壮阔,激荡人心。鉴水泱泱,人文化州,愿我们生活的城市焕发光彩,愿生活在家乡的每个普通人,也用自己行为,在历史长河中增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化州梦,中国梦,全民参与,全民见证,我们都是历史的书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