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的路上,读毕淑敏的新书《生命是一万次的春和景明》,我要哭了,她真的好会写!
我经常痛恨自己时不时会出现无能为力的感觉。这感觉恰像忠实的狗,不管主人多么落魄,始终紧紧跟随。
后来,我改变策略。我不恨这种感觉了,我把它当作正常的七情六欲的一部分。
因为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女人。
因为我身上有许许多多的弱点和缺陷。
因为我经常得不到上天的眷顾。
因为我不能奢求我无法得到的好运。
所以,我常常在生活的重压之下叹息和停顿。
我不再讨厌无能为力的感觉,这是我身体和精神的真实写照。
如果我降低要求,这种无力感就会稍稍减轻。
如果我鼓起勇气,这种无力感也会消散一部分。
如果我和朋友们有一次畅快的沟通和交流,这种无力感也会稀释一点浓度。
甚至,如果我随手拿起报纸,看到一场天灾人祸,看到某些比我还不幸的人在挣扎和抗争,我的心也会松弛一些。
有时觉得,这种在别人的辛苦中感到相对比较幸运的想法,是否自私甚至幸灾乐祸?又一想,尚不致卑鄙至此,不过是在这种比较中,看到了事物的更多侧面,激励自己不要轻言失败。”
毕淑敏《生命是一万次的春和景明》
这短短的400字,是《生命是一万次的春和景明》里的一个短篇,让我感到深深地被共情:原来不止我一个人有这样的感觉:间歇性努力,常常感觉无能为力。
《生命是一万次的春和景明》是毕淑敏的一本散文杂文集,记录了她对生活的观察、对幸福的感悟:人生有清晨,人生也是有夜的。夜晚过去,就娩出黎明。
这本书非常好读,随便翻开一篇就能读起来,而每一篇不同主题的故事,又共同回答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怎样度过人生的低潮期?
“关注你的身心,人生也是有节气的,春天就去做春天的事情,去播种。秋天就去做秋天的事情,去收获。夏天游泳,冬天堆雪。”
毕淑敏是作家,也做过内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她对生活的体察,带有很深的心理治愈风格,在“是劳累而非舒适,让我们充分满足”一篇中,她从内啡肽的分泌角度,讲了适宜强度的劳动,可以帮我们培养健康的内分泌习惯,是现代人的精神课题。
了解我们的身体,好好对待它。
认识我们的心理,在精神上富养自己。
除了自己,还要找到你的“支持系统”,“好的支持系统,是你万般愁苦的时候,陪你叹息,为你殚精竭虑思索出路的人。”
看完这本书,就像在冷风中走进一家咖啡馆,下班路上吃到刚出炉的栗子,整个人都暖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