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厄休拉·勒古恩
有作家称如果没有勒古恩的《地海传奇》系列,就不会有后来的《哈利·波特》,村上春树、戴锦华说勒古恩是自己钟爱的女作家,斯蒂芬·金称她是“文学大师”。
88岁时,勒古恩出版了一本极私人的随笔《无暇他顾》,收录了81岁至85岁的部分博客文章。她畅聊个人生活、文学创作、社会议题,也记录自己作为大猫奴的日常。“我所有的时间都被占用了,它被生活占用。”
一生反叛规则的女性创作者
勒古恩走上文学之路时,科幻、奇幻都处于边缘地位,在人们眼中,它们是不入流的东西。那时文学界推崇男性作家的阳刚写作。
女作家都不多,女性科幻作家更是少数中的少数,就连勒古恩都曾笑称自己是“十分罕见的生物”。
但她在这样一个由男性主导的世界中开创了独属于自己的风格。
她从一开始就坚信自己的作品并非二流,其中蕴含巨大的文学价值和反叛精神。她在《无暇他顾》中反复强调——“奇幻文学是一项理性十足的事业。”
她相信,“文学倾向于破坏。文学是我们解放自我的地方。”
她在文学中尽可能直接地表现她强烈的悲伤、愤怒与爱,终于在男性主导的科幻文坛杀出一条血路。
勒古恩的反叛不仅体现在创作,更体现在她的性别意识。她作品中的很多人物都模糊了性别,甚至雌雄同体。她说,“我消除性别,是为了看看还能剩下什么。”
作为母亲的勒古恩
勒古恩并不像正统的女性主义者。她遇见自己的伴侣,结了婚,养育三个孩子,同时坚持写作。
这并不妨碍她思考女性主义,她不断思考性别之于自己与世界的意义。她说“厌女绝不限于男性”,也说“在大多数女性主义者还没找到火柴时,两性中惊慌失措的厌女者就在哀号房子要被烧毁了。”
很多人给她贴上了“高知悍妇”的标签,这是独属于勒古恩的魅力。
80岁依然犀利,怼天怼地、人间清醒
事实上,勒古恩之所以被众多读者追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敢于发声。
甚至在2014年获得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时,面对一众评委、书商,她依然为文学的价值高声呐喊。
她就像一位敏锐的社会观察家,80岁依然保持着对社会议题的关注。她不是高高在上的导师,只是展示一直以来自己在思考的事。
如她所说,并不是写了一本关于什么的书,就完成了对该主题的思考,总有空间可以不断拓展自己的观点。
《无暇他顾》记录了她的诸多思考,看起来质疑一切、怼天怼地,但其实不无道理。
她思考资本主义无限制的增长——“显然是从千禧年开始,资本主义的增长已经是在错误意义上的增长了。不仅无穷无尽,更是毫无制约,完全随机。如同肿瘤的增长,如同癌症的发展。”
她批评资本主义对文学奖项的腐蚀——“公司资本主义将奖项作为营销策略,有时授奖者还将其当作政治噱头,损害了奖项的价值。”
她也表达对孩子们缺乏想象力,一味沉迷游戏打怪升级的担忧。“看到一颗心陷入无休止重复的暴力行为,没有意义,没有出路,只有升级才能保持刺激,这令人恐惧。”
她谈论政治、权力、社会议题,很多观点极具参考价值。
在世界变动的今天,我们不仅喜爱她,更需要她。作家狄奥多拉·高斯评价她“始终是一位人类精神的代言人”。
在勒古恩的众多作品中,《无暇他顾》最特别的一点在于展现了她暮年的真实生活。抛开一切头衔,她在这本书中是一个真实、坦诚的老太太。
“告诉我老年不存在,就是告诉我‘我’不存在。抹去我的年纪,就是抹去我的生命,抹去我。”
她偶尔会写到年龄带来的不便,自己和丈夫查尔斯都开不了车,一次要采购两周的生活用品。
会找不到路,会在楼梯上颤颤巍巍。
尽管如此,她怀抱对生活的无限热爱。无暇他顾,因为在忙着生活,忙着感受自然,忙着和猫斗智斗勇。
勒古恩和小猫帕德
我是自由的,但我的时间不是。我的时间被睡眠、白日梦、经营、给朋友和家人写电子邮件、阅读、写诗、写博文、思考、遗忘、刺绣、做饭吃饭、清理厨房、弄懂维吉尔、见朋友、同丈夫聊天、出门购买杂货、散步(如果能走的话)、旅行(如果我们在旅行)、时而坐禅、时而看电影、练习中国八段锦(力所能及时)、拿一卷《疯狂猫》躺下来午休所占据……所有这些都不是空闲时间。我无法拨冗。哈佛在想什么啊?下周我就八十一岁了。我可没有什么空闲时间。
自顾自的忙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全然没有那种强迫自己做事的紧张感,而是井井有条、分毫不乱的坦荡与从容。
她热爱生活、热爱一切,因为生活才是真正重要之事。
如果你要问最好的年纪是什么,勒古恩会掷地有声地回答你:最好的年纪,就是“爱谁谁”的年纪。
因此,如果你希望自己的生活多一些主动,多一些自由,就请在勒古恩的文字里,感受“无暇他顾”的爽感吧!
哪些时刻让你感到“爱谁谁”的爽感?
关注我们,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将抽取5位书友,每人赠送《无暇他顾》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