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画小画儿》
陈乐 绘著
译林出版社
到故宫,怎么个玩法?“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中轴线啊!”
这个答案太传统。游览故宫,可以走一条宝藏路线,带你发现各种故宫秘境。
近日,《我在故宫画小画儿》由译林出版社出版,作者陈乐(阿乐)是故宫博物院的一名普通员工,她将故宫人眼中的风景凝结在一张张小画儿之中,用一笔一画记录下属于故宫人的角角落落,对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小细节情有独钟,比如断虹桥上一只憨萌的小狮子,比如慈宁宫花园的槐柏合抱,比如翊坤宫里桀骜不驯的一只铜凤,比如御花园里的怪物喷泉……在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的细节摹写中注入温情,使得故宫因此跳脱出往常印象中的宏大气象,展现出日常、可爱的一面。
《我在故宫画小画儿》是凤凰出版子品牌“方尖碑”书系“在故宫”丛书中的一本,由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院与译林出版社合作推出。如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在该书序言中所说,“在故宫”丛书通过“故宫人讲故宫”,介绍故宫人的学术研究和工作日常,既体现故宫研究的重要成果和最新进展,也积极回应公众的好奇与关切,以亲历者极具现场感的讲述,传递故宫人的精神,也传播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新书出版之际,现代快报记者专访了陈乐,听她讲述故宫情缘,讲述故宫人的可爱、坚守与执着。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凡
图片均为陈乐画作
把我们共同走过的地方画下来
读品:请分享一下最初是怎么和故宫结缘的?大学毕业之前,故宫是你心向往之的工作地吗?你在故宫从事的也是艺术相关的工作吗?
阿乐:最早对故宫有记忆是在十岁的时候,由爸爸妈妈带着参观故宫。我觉得对于很多人而言,能来故宫工作都是向往之事,我也不例外。但能在大学毕业后与它真正结缘其实主要还是因为幸运,即便我在其中从事的就是一份默默无闻的普通工作,只是一枚小小的螺丝钉。
读品:在故宫上班这件事会让很多人羡慕且好奇。每天在故宫上班,是一种什么体验?在故宫上班的人,是不是特别没有“班味儿”?会时不时地产生穿越之感吗?
阿乐:可能读者会有些失望,因为据我对自己和周边人的观察,同事们好像和普通上班族无异:不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里,都有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面对的人生问题也都差不多,并无一例外。唯一的区别大概是:工作地点不同。说到底这还是幸运,所以也很希望自己能时时感恩。并没有穿越感,但特别愿意去了解相关知识。书的最末部分推荐大家去读的书单里有一本橘玄雅的《清朝穿越指南》,书中科普了清代的礼教、服饰、生活、饮食、文化……相信大家了解后,真穿越了亦不会露馅。
读品:书的最开始就写着,“谨以此书献给 LX”。这一定是你书中提及的已经退休的那位同事。可以讲述一下你和LX之间的友情故事吗?
阿乐:LX是我曾经的同事、也是我的好朋友的名字缩写。自我入职不久便认识,办公室曾相邻,共用一间休息室,两个科室午休时间都聚在这里。对她的第一印象是安安静静地坐在一隅——一边吃饭一边读报。这画面于我仿佛就在昨天,但现在一晃就要迈入第十五年。曾有工作交集也曾一起度过很多时光,快乐的刹那、艰难的瞬间大多有她相伴。大概在2017年,听她说起想要提前退休的想法,我便萌生了把我们共同走过的地方画下来、给她留存的念头。没想到时光一晃又过去了七年,如今总算如愿以偿。虽然也担心写在卷首有点矫情或给她带来困扰,但这也确实是我画故宫的初衷之一。总还是要有始有终。
故宫办公区域城隍庙一角
一笔一画的记录虽笨拙,
但笃定、踏实
读品:故宫风景常有,而画风景的人不常有。是什么样的动力让你一直坚持用画画的方式来记录故宫。当下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大多数人可能都会选择用手机拍照的方式,而你选择用画笔。用画画来记录故宫的特别之处在哪里?你说不太喜欢宏大的建筑题材,更关注小细节。请你做一个总结的话,哪一些细节是格外动人的?
阿乐:可能就是因为喜欢。我从小就很喜欢画画,也有写日记的习惯,后来两者合二为一,成了画画日记。虽然画技水平一般,但记录周围的人和事、偶尔的旅行见闻,对我而言是一种日常与习惯,不需要动力。一笔一画的记录虽然在速度上有点慢甚至略感笨拙,但是也给人笃定与踏实之感,似乎证明了时间并没被荒废。其实我最喜欢画的是一些不被注意但也自成美好的事物,倒也不全是因为宏大建筑画着费力,只是比较容易对小细节产生情感。比如二月兰,学名诸葛菜,是一种淡紫色的小花,以前在我们单位的院子一片片地野蛮生长、到处都有它的身影。花朵开得很不张扬,但也依旧有它的动人。画故宫能发现一些平日里忽略的细节,比如画陶瓷馆的三彩胡人俑的时候,我才注意到原来胡人的肩上坐着一只猴子。
读品:你的画作有一种日记的风格,你形容是“画日记”。比如有一幅画上写道:“2022.7.7 雨后阳光灿烂,早上打水时发现英华殿的门开了”,你记录了你那一刻的感受。你说自己实在算不上画家,只能算是个记录者。你怎么看待记录这件事情的价值和魅力?书里也有很多你的私家记忆,比如你分享应聘时的糗事,“来应聘的时候,通知在神武门集合,路痴本人竟跑去了午门。”你会怎么权衡“私人记忆”和大众分享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阿乐:我没有仔细思考过价值和魅力这件事。但最近几年里一直很喜欢看回忆录和口述史这两类书,我的一位50后好友曾经说:想要去了解一个时代,就去看上述题材,通过阅读很多人的诉说与叙述,那个时代的风貌便也在脑海中逐渐清晰。这样看来,可能朴素的记录如我的“日记”也有了它存在的意义,也许还原了一段时间里故宫的四季风光?其实没有也无妨,只是记录了我便很高兴。我也不会去衡量“私人记忆”和“大众分享”,我经常什么也不想就闷头做能做的事,可能有点无脑之嫌,但我很开心身边退休的老同志们(我的好朋友们)能从书中获得快乐与亲切感。
翊坤宫前的铜凤
读品:对故宫的植物和动物,你也花费了很多笔墨。比如断虹桥北面著名的十八槐、永和宫的紫藤萝树、御花园的古树等等,还有故宫的猫、狗……相比建筑的凝固,它们是有生命的,你怎么看待故宫里的动与静?
阿乐:动静各有特色,动静皆美好。就如同有时候很喜欢安静的风景抑或是独处,但是游人如织的画面、朋友相逢这种热闹也有它的美妙。
槐柏合抱是慈宁宫花园的奇特一景
乾隆花园,
很多故宫人的最爱
读品:多数人到故宫,可能都是走马观花。网络上也有各式各样的导览,大多都是走中轴线以及逛东西六宫的路线,有太多错过的区域。比如你说慈宁宫,不论宫殿主体还是建筑细节都比其他地方要精致不少,整个故宫的亭子在慈宁宫花园里坐落的数量最多,翠芳亭内还有一处流杯渠……这些都是故宫的“秘境”。如果让你推荐,你会推荐怎样一条躲避人潮的小众路线?
阿乐:我觉得推荐都是具备一定的个人喜好或者是结合了当下的心境,就如我此刻想到的是从午门入口进来往东穿小路直达箭亭广场,而后右转进入珍宝馆后直奔乾隆花园。因为花园一直在维修,很久未开放,就很想念古华轩、遂初堂、矩亭……据说乾隆花园也是同事们最喜欢的一处。
书中还附了一张私房故宫游览路线图,剧透一下,有武英殿、断虹桥、慈宁宫花园、慈宁宫、翊坤宫、御花园、永和宫、宁寿宫区域、畅音阁、文渊阁10个地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来寻找书中描绘的10处宝藏。
读品:你也毫不保留分享了你最爱的故宫风景,我看到有这么几处,一个是乾隆花园,一个是倦勤斋,一个是图书馆,它们的共通点似乎就是安静。这是不是也体现了你的性格?
阿乐:乾隆花园的喜爱理由刚刚提及过,就不赘述了;喜欢倦勤斋其实是因为它的建筑本体很有趣:小二楼的设计、镜子背后是暗门,还有小戏台……喜欢图书馆在书中曾提及过,主要是因为人——好友曾在那里工作。我的性格中确实有安静的成分,否则也不可能自得其乐地画画是不是(笑),但它不是全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安静的环境适合画画。
读品:收录在书中的画作有数百幅,书中目前做了三个系列的分类(上、中、下编),这是你在作画过程中就想好的,还是整理画作时候做的分类?接下来,你还会画哪些系列?
阿乐:我在作画过程中并没有去想什么,也没有什么计划:闲暇时间还要对自己的爱好做规划感觉有点残忍,于是就由着自己的喜欢去画。其实我平时也是如此,就是去做自己能做的事,并不多去想些什么。
系列的分类是在编辑们的帮助下逐渐整理出来的,所以也确实没什么宏大目标。前两天看到打扫的师傅们在将落叶清理聚拢在一堆,再用一个大麻袋收集装车,很有趣,我很想记录一下。
在神武门城楼上平视堆秀山上的御景亭
读品:你通过画笔来体察故宫的朝朝暮暮、四季轮回,并且相看两不厌,还常常能发现新的视角。在时间的沉淀中,你对故宫的感受和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阿乐:可能我自己活得比较粗糙,并没有觉察到什么情感上的变化。但我喜欢观察自己周围、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一代的故宫人的做事态度与行为准则。他们通常不苟言笑,但是认真务实,默默无闻地努力将自己的分内事甚至分外事做好。我没从他们口中听到过他们去诉说自己对故宫有多么的喜爱,有时反而会提出一些问题。但可能对我而言,这是一种深沉的爱。我也希望我对故宫的情感能是如此。在此处也要特别感谢那些素不相识却总提供帮助的同事们,这些来自陌生人的善意时常让我内心倍感温暖。
读品:其实你不仅是在故宫画小画儿,书中大量的笔墨也关乎故宫历史的梳理。你对故宫的认识肯定也是一天天积累的,你其实也在不断地扩充你的故宫知识体系,为此你做了怎样的功课?我看到你也在书中给读者推荐了很多了解故宫的历史书籍。
阿乐:其实我并没有梳理历史,其实一切都是从兴趣爱好出发,喜欢什么就去关注什么,一切由着心。就如同喜欢吃的人就不自觉去关注袁枚的《随园食单》,喜欢养生的人就会好奇并翻看皇帝的进药底簿。大抵如此。
读品:你的画作也在杂志和公众号上做过连载。作者和读者(受众)的互动,对创作者来说其实也非常重要。和读者之间有哪些可以分享的记忆?
阿乐:一直以来都特别感谢读者们的温暖支撑,大家有时会七嘴八舌地讨论想要在这个公众号下看到的知识与内容,但并不会对我有过多要求。有点像户外爬山,虽然常有风吹雨淋,但是遵循的是:“老天爷给啥看啥”的随缘心态。对此深表感谢。
读品:故宫是一个持续火爆的IP,以一个故宫人的视角来看,你认为怎么把故宫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
阿乐:我的文化水平其实很有限,格局也不大,如果能把本职工作做好,偶尔画画小画儿,就很满足了。
站在东南城墙上俯瞰故宫宫廷部
本期人物
陈乐 昵称阿乐,故宫博物院员工。闲暇时间喜欢四处旅行、画小画儿记录生活,曾出版三本旅行绘本。于2017-2019年间为月刊《紫禁城》杂志撰写并绘制《阿乐画故宫》专栏。绘制的故宫“小确幸”笔记本于故宫各个平台销售,广受欢迎。从2017年3月至今运营微信公众号“我在故宫画小画儿”,分享手绘的故宫风景与故宫各类知识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