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呢?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叫:“思考的深度决定认知的高度。”
就是告诉我们:“想要形成独到的观点,就要学会深度思考。”
道理我们都懂,那又如何深度思考呢?
大家看过这张图没有?
一个人站在一堆梯子上被困在墙内,只能趴墙叹息。
这就像我们的思考。如果你思考的方法没用对,就只能站在这堆乱糟糟的梯子上永远翻越不了这道“思维之墙”。
只有把翻越“思维之墙”的底层方法用对,底层逻辑捋顺,你才有可能学会深度思考,到达人生新的阶层。
这本《源思维》:洞穿本质的深度思考法,就是讲的“深度思考的方法论。”给如何深度思考做出了一个详细的、可操作的解答。
这本书的作者是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二级教授何艳玲,何老师在公共管理领域深耕了30多年,用30年的经验提出了一个盘活“深度思考”的底层逻辑模型“源思维”。
源思维,就是从还原事实、辨析因果、锚定切口的深度思考模型。
听起来有点像结构化表达。但源思维,就是思考过程的结构化表达,是一种“拆解思考过程”的艺术。
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伟克,曾将思维模式分为三种:感性思维、逻辑思维和结构思维。
感性思维属于点状思维,对事件没有延伸思考,只是居于某个情绪点进行主观判断。
比如:业绩没完成,员工只会宣泄负面情绪,大加抱怨,对业绩提升毫无帮助。
逻辑思维属于线性思维,由于一个原因,推出一个结果。也可以说是“单一断定思维。”
比如:业绩没完成,是因为产品价格高或者质量不好,通过降低价格或提升质量来提升业绩。
相较点状思维,线性思维有很大提升,但思考维度过于单一。
结构思维,是一种面状思维。拥有结构思维的人,主动挖掘更多可能性,最终给出兼顾各方的最优判断。
源思维第一步:还原事实,定义核心概念。
定义核心概念,是还原事实的基础,
比如杯子是什么?
有人说杯子是容器。那罐子、瓶子也是容器,我们怎么做区分呢?
我们就需要多面的去定义杯子的核心。
杯子装液体,口径比其他容器宽。我们就可以定义:杯子通常是一种用来装液体的宽口径的容器。
这样是不是更具涵盖性,表达更精确?
第二步:辨析因果,寻找关键变量
因果分析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这是因为什么”
第二层:“这意味着什么”
第一层思考,是探寻事物的起因,找到那些影响结果产生的关键变量。
第二层思考,则是解读事物的意义,即“这意味着什么”的思索。目标是理解关键变量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找到未来行动的关键切口。
只有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为当下面临的问题找到真正的最优解。
第三步:锚定切口,制造即时激励
锚定切口的基础是制造即时激励,就跟打游戏通关奖励一样,这样我们才能锚定切口的核心:行动。
只有行动,才能产生价值
我们一定得持续进行思考劳动,才能不断地锻炼、更迭自己的思维模式。
我们要学会深度思考,就不是要学会方法,而是要学会方法论。
而基于源思维,我们得到的不只是一把砸碎旧世界锤子,而是一个创造新世界的工具箱。
愿我们所有人都能握住手中的这把“思维之锤”,勇敢、积极地敲碎陈旧、腐朽的思维之墙,来到一个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