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生锈”(Brain rot)被评为2024年牛津年度词汇,精准捕捉了社媒时代的困局:过度沉溺于碎片化的网络内容,削弱人们的精神专注力和智力活力。
在如此背景下,今年的“未来365”特别策划,邀请了文化艺术、健康长寿、能源转型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专家,从当下洞察全球趋势,展望未来一年、五年甚至十年的发展图景,为你开启一场充满智慧与灵感的未来探索之旅。
数据显示,新加坡人均预期寿命83岁,比10年前延长了0.6年,位居全球前列。但多数人最后10年病痛缠身,需要依赖他人照顾。因此,预防性治疗是卫生工作重点。2023年,新加坡开设了全球首家设于公立医院的健康长寿诊所,目标是要在10年内将国人的健康寿命延长三年。诊所通过个性化定制的健康护理计划,实施精准医疗,帮助实现延年益寿。
该诊所的袁仪婷顾问医生接受“未来365”专访时分享了长寿诊所通过关注人们的健康生活习惯,逐渐科学实现缩小“健康寿命”与寿命本身之间差距的理念。强调“活到120岁”目前并不现实,而比寿命长短本身更重要的,在于生命的健康质量。
新加坡宣布计划在2040年前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汽车,采取激励措施鼓励使用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等清洁能源汽车。目标在2030年前 ,把充电站从现有的1600个增加至2.8万个。2024年上半年新加坡销售新车中,约1/3是电动汽车,而2023年这一比率仅为18%。
蚬壳集团亚洲出行业务高级副总裁陈敏毅坦言,汽车行业未来面临的趋势是:发展与低碳的平衡。新能源汽车将是大方向,未来充电将会越来越便利,占到半壁江山的选择将会是公共充电,扭转目前家庭或工作场合充电为主的状况。他认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着能源三难困境:能源安全、可负担性和可持续性的问题。而找到这个平衡点,必须按照每个政府和公民准备好的节奏来实现。
AI时代已经到来。有媒体认为,新加坡是这一领域仅次于美中位居全球第三的领先国家。“AI Singapore”,也即“新加坡全国人工智能核心计划”自2017年启动,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国家能力,将新加坡推向世界舞台。“未来365”专访这一计划的创始执行主席、南洋理工大学校长何德华教授,畅谈现状、预测未来。
何德华说,因为人少、国小而备受掣肘的新加坡,有了AI的助力,劳动生产力将可能暴增10倍。未来AI将成为如同智能手机一样无处不在的普及的技术,它还能推进抗癌药物研发并帮助人类预测极端事件。何德华还认为,尽管目前新加坡不是AI领域的主角,但最佳配角同样不可或缺。
“未来365”系列专访各领域的领军者,邀请他们分享行业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变化,预见未来10到20年的新趋势。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Read more),看“未来365”互动新闻,一起洞悉未来。
相关阅读:
文:李佳佳
我们入驻小红书啦!
请关注《联合早报》官方账号
带给你新加坡最“红”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