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词的海洋中,
叶先生为您开启一扇窗。
让古典之美在心中绽放。
她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她是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受聘于台湾大学,哈佛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她是2015-2016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 浮和沉,名与利,都不是她追求的东西。 她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为年轻人开一扇门,将美好的吟诵传承下去。
辅仁大学学士学位照
1945年,叶嘉莹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上世纪中期,执教于台湾大学、辅仁大学、淡江大学。1969年叶嘉莹迁居加拿大温哥华,受聘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91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首位中国古典文学院士。1979年起,她每年利用假期回国讲学。2013年,因年老不能再越洋奔波,决定正式回国,定居南开。
温家宝致叶嘉莹信
她一生致力于古典诗词的教学,获得了使古典诗词于当代“再生”的赞誉。在她90岁生日时,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向她发来贺信,温家宝在信中称赞她心灵纯净、志向高尚,诗作给人以力量,“多难、真实和审美的一生将教育后人。”
2018年6月、2019年5月,叶嘉莹先生先后两次向南开大学捐款,累计捐赠3568万元用于支持传统文化传播与教育。
叶嘉莹先生的慷慨之举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有人不解,更多人是被感动、鼓舞和洗礼,下面这些网友的话可谓道出了人们的心声:
叶先生生于诗书之家,一生挚爱古诗词,虽命途多舛,流离奔波一世,但治学育人的初心始终不曾改变,她千金散尽只为后学的豪举,于普通人似乎难以理解,但于她本人而言只是水到渠成,因为她一生做事所求从来不是功利,裸捐之后,她仍然过着每天伏案读书写作的简朴清苦生活,一心所求只是让古诗词走入更多孩子和年轻人的生命,滋养提升他们的心灵品质。
事实上,这两年来,捐赠财产只是叶先生生活中的小事件,她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古诗词的教育和传播上,从精心编选书籍课程,到为每首诗录制吟诵讲解,到亲力亲为传播濒临消亡的古老吟诵技艺,她为后学和孩子们留下更多的是无形的精神财富。
开诗词吟诵课:把真正的吟诵传给后世
叶先生的一个心愿,是把濒临消亡的吟诵传下去。
为什么要学习吟诵?叶先生说,中国的好诗都是带着吟诵写出来的,吟诵中蕴含着诗词兴发感动的力量,如果我们不会吟诵,用理智来写诗,诗歌中兴发感动的力量难以找到,诗歌的生命就会被减损。
吟诵这种诗词传统如今已面临失传,但在古代却是诗人们的一项必备的才能。古人学诗非常讲究吟诵——“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采其深远之韵”(曾国藩语)——学习写诗文先要读诵古人的诗文,而读诵古人的诗文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高声朗诵”,一种是“密咏恬吟”。
高声朗诵是为了畅其气,就是把你那种感发的精神提起来;密咏恬吟是小声地静静地吟诵,这是为了得其韵,就是慢慢地体会它的韵味之所在。这是学诗的一种最基本的训练方法。
而现在的情形是,人们几乎完全脱离了吟诵而学诗,叶先生说,这样学诗是不可能学好的,真正要把中国诗词学好,一定要学会吟诵,这样才能真正得到古诗的精华,否则只是在门外徘徊。
叶先生的这种体会是来自于她自己的亲身经历,叶先生从小学诗都是伴随着吟诵的。她说,自己小的时候之所以会作诗,就是因为她从小不管是读诗还是读古文,向来都是大声地念。
那时候,许寿裳的儿子许诗英住在叶家隔壁,叶先生吟诵古诗文的稚嫩声音经常会传到许诗英家院子里,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许诗英在淡江大学任系主任,就邀请叶先生去淡江大学任教。后来许诗英先生去世,叶先生写了一首挽诗纪念许先生,其中就有“书声曾动南邻客”句,讲的就是这段因吟诵而产生的因缘。
叶先生说,吟诵好,内心不成型的感情、思想,就自然伴随着声音跑出来了,好诗往往就是这样作成的。古代最好的诗人都是吟诵好的人,像孟郊贾岛这样的诗人,一推敲就半天,肯定是吟诵不好。好的诗应该是完全自然地跑出来的。
1987年叶嘉莹在南开开设的唐宋词系列讲座
诗词吟诵现在传得非常杂乱,花样繁多,有的像唱歌一样,有的虽然唱得很好听,但跟诗歌平仄节奏却完全不配合了。
面对这种乱象,叶先生说,她希望结合最基本的格律,留下一个基本的吟诵范式,在她离开世界之前,把吟诵说明、把它传下去,不然的话,当年知道吟诵的人就没有了,但是这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比用西方文论说中国词还困难。但是能把吟诵传下去,这是她觉得自己能做的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我想在我离开世界以前,把即将失传的吟诵留给世界,留给那些真正的诗歌爱好者。”
现在,古典诗词研究学者叶嘉莹的
《叶嘉莹·给国人的诗词课》
音频专栏在三联中读上线了!
不同于简单的读诗,叶先生将系统地讲解诗词吟诵之法,精选249首唐宋古诗和86阕宋词元曲,从声韵之美的欣赏,到诗词内涵的品读,完成我们对诗歌灵魂真味的兴发感悟。
特价99元
课程亮点
课程大纲
特价99元
扫描图中二维码
特惠订阅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