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船:北洋水师里最没有存在感的军舰

百科   2024-10-15 12:01   陕西  

黄海海战期间,守卫在大东沟入海口最后一道防线的北洋水师军舰,就是“镇中”和“镇边”这两艘炮舰,一旦前边的北洋水师没有顶住日军的进攻,日军杀到大东沟这边,这两条炮舰是无法抗住日军进攻的,到那时,等待陆军的将是一场毫无悬念的屠杀。而这次在大东沟的坚守,是北洋水师的蚊子船屈指可数的“露脸”时刻。

纵观整个甲午战争,北洋水师的蚊子船存在感相当的低。

北洋水师当时装备的蚊子船一共有两级6艘,分别是“镇北”级和“镇边”级。

“镇北”级蚊子船是“策电”级蚊子船的改进型,同样由英国的米切尔造船厂建造,每条船造价15万英镑,船身采用木质船体,外边包裹钢板,但是没有防护装甲。船体长38.1米,宽8.84米,吃水2.9米,排水量430吨,动力系统采用2台燃煤锅炉、2台蒸汽机,功率450匹马力,航速10节,同样采用首尾舵,煤舱容量为60吨。

在武器装备方面,该级蚊子船装备了1门11英寸“阿尔莫里卡”式前膛炮,2门3英寸“阿尔莫里卡”炮,2座11毫米10管“格鲁森"炮。

“镇北”级回国后,原本是给南洋水师装备的。

南洋大臣沈葆桢亲自为四艘军舰命名为“镇北”、“镇南”、“镇西”、“镇东”(因而这批军舰又可以称为“镇北”级),而且还预备派出船政学堂的毕业生刘步蟾等接管,就任管带。但是让沈葆桢没有预料的是,早在订立购舰合同时,北洋大臣李鸿章就意味深长地强调4艘新军舰必须抵达天津大沽,由他自己验收交货。

为此,李鸿章还专门通过赫德,派江海关税务司赫政前往广东抢在南洋之前迎护、接收,一路监督蚊子船到达天津。1879年11月19日,李鸿章亲自前往大沽检阅4艘新舰,颇为满意。种种迹象表明,这批船到底归谁还并有一定呢!

果不其然,随后不久,李鸿章就以当年沈葆桢曾请求分拨“龙骧”、“飞霆”为由,将这4艘较早购买的蚊子船调归南洋,而新购的4艘“镇”字舰则留在北洋使用,大玩汰旧换新的手段,大为失望的沈葆桢无奈之下被迫接受了这个既成事实,但南北洋之间的矛盾也由此越积越深。

“镇边”级蚊子船,同样是向阿姆斯特朗公司订购的,该级蚊子船排水量440吨,长38.1米,宽8.84米,吃水3米,力系统采用2台蒸汽机、2台燃煤锅炉,双轴推进,功率455匹马力,航速10节,武备则和“镇北”级完全一样。

但是该级蚊子船与之前的那些船最大的区别,就是桅杆直接被安装在了炮房顶部的挡板上,并且采用了独特的结构加强射击,而不再像之前的蚊子船一样还需要加装支撑用的副桅杆,从外形上看更加简洁。

1881年8月“镇边”级蚊子船抵达大沽,该级共建造两艘,分别命名为“镇边”、“镇中”,一并划归北洋水师节制,加上之前“镇北”级的4条蚊子船,北洋水师一共装备了6艘蚊子船。

对于蚊子船,李鸿章也清楚,认为“有此巨炮小船,守口最为得力,较陆地炮台更为灵活”。

随着1879年琉球事件、中法战争中马江之战的刺激,清政府对于海军有了新的认识,之前买的蚊子船完全不适合出海作战。于是清政府开始花重金先后从英德购买先进的战舰,随着八大远的加入,中国海军开始频繁活跃在北起海参崴,南至新加坡的辽阔海域,并一度成为这片海洋上的霸主,伴随着龙旗飞舞,中国海军跃居亚洲第一。

而之前买的那些蚊子船则不再重要,为了节省经费,北洋水师的蚊子船除了维持2艘在海上执勤外,其余的全部收入旅顺、大沽等地的船坞保养封存,相关的人员则并入铁甲舰服役。

这一情况直到甲午战争的爆发。

甲午战争爆发后,北洋六镇被全部启用,担负威海、旅顺的防守任务。

大东沟海战期间,“镇边”、“镇中”作为六镇中状况比较好的蚊子船参加了掩护陆军登陆的行动,但是没有参加战斗,海战后期曾响应“靖远”舰挂出的旗号,配合北洋幸存各舰一起收队。

之后,北洋六镇参加了惨烈的威海卫保卫战,和其他军舰一起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

然而最终,随着一纸降书的签订,北洋六镇降下了龙旗,被编入日本海军。

六艘蚊子船里,“镇中”、“镇边”的情况相对较好,1900年庚子事变时作为八国联军海军的成员还被派在大沽口巡逻。

1906年开始,六艘蚊子船陆续报废,并转售。

至此,曾经煊赫一时威震东亚的北洋水师蚊子船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战史堂
推送高质量军事战史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