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中美军“空中绞杀战”的效果如何?——来自美方的观点(合订本)

百科   2024-10-14 11:59   陕西  


国庆节上映的电影。。。真是一言难尽,除了那个什么狗局,另外一个志愿军题材的也是拍的什么狗东西,不得不重发一些好文章洗洗眼睛

——raingun



【注】本文编译自美国历史学家比利·莫斯曼(Billy C. Mossman)写于1966年3月的一份供美国军方参考的手稿。莫斯曼当时在美国军史处处长办公室(现为美国陆军军事历史中心)任职,该机构会定期开展一些供参谋人员参考借鉴的项目,本手稿便是该项目的典型代表之一。手稿原件保存在“历史手稿收藏”(HMC)名下,文件号为2-3.7 AD.H,在最初发表时被归为“秘密”级别,现已解密,网络电子版有若干修改。原文无图,所配图片为译者自行添加。另外,译文对原文中若干带有贬义的词语进行了淡化处理,如指代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时原文基本用的都是“敌人”(enemy)一词,在编译时统一修改为“志愿军”“中朝军队”或“对方”等。


上图:朝鲜战争期间,正在投弹的美军B-26中型轰炸机。





对空中遮断的评估


在评价空中遮断的效果时,理想的毁伤信息来源是在打击过后对目标区域进行及时的地面侦察。通过获得客观的对敌人遭受毁伤的评估(施加的毁伤对敌人战斗力、计划和行动的影响),可以最好地知晓这种毁伤的效果。


当无法采取理想的评价方法时(例如在朝鲜战争期间),就只能在可靠性较差的尺度上评估空中遮断的有效性。毁伤信息来自空袭过后的照片判读、空中观察员的报告、空袭飞机飞行员所声称的战果、情报人员的报告以及对战俘的审讯。对所报告的毁伤效果的最佳评估来自那些能够明智地判断出空中遮断行动之前和之后对方的战斗力、对方的意图和战斗情况的人。统计错误和判断上的偏见是此类评估的固有弱点,不过,此类评估仍然是有用的,其中最有用的无疑是在所有的评估中达成的共识。


当然了,任何评估都必须从空中遮断作战的定义开始。对美国空军而言,空中遮断是指在敌人抵达战场之前利用空中力量摧毁其兵力、物资和装备,或是以其他方式阻碍敌人的后方活动,从而迟滞或阻止敌人的部队和补给抵达前线。正如美国武装力量一体化之后不久《武装部队和参谋长联席会议职能文件》中所规定的那样,对地面发起空中遮断作战的职责主要由美国空军担负,因此对空中遮断有效性的衡量都应基于美国空军的定义。


对空中遮断效果的评估还必须考虑美国空军的观点,即其所定义的“空中遮断”对地面作战的进程可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正如朝鲜战争期间一名美国远东空军指挥官奥托·韦兰德(Otto P. Weyland)将军所说的那样:“我要说,在长期战争中,战术空中力量将为地面部队以及战区指挥官的全部任务的胜利做出更大的贡献——通过周密计划的空中遮断行动,而其他任何无法达成空中优势的任务都无法做到这一点。”


其次,我们必须认识到,飞行员所宣称的毁伤战果通常是夸大的。例如,在1952年,在朝鲜的第5航空队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证明,将飞行员所声称的战果减半是合理的;而朝鲜战争的经验也证明了下调飞行员所宣称的战果的必要性。美国海军在一项针对朝鲜战争期间近距空中支援的研究中则走得更远,他们得出的结论认为,作为一项反映战斗情况的指标,飞行员所声称的战果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令人怀疑的可靠性”,应当“完全忽略”。


最后,在正确判断空中遮断作战是否产生了决定性的效果时,必须了解和考虑对方的后勤需求和后勤系统的性质及能力。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或者说如果忽略了这方面的知识,在判断遮断性毁伤是否影响了对方的后勤或影响的程度如何时,就无法给出公正的结论。


上图:二战期间的欧洲战场上,美军第9航空队在空中遮断行动中摧毁的铁路桥和火车头。


为了了解朝鲜战争期间对方的后勤需求,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为了在日常行动中让一个美国步兵师、一个中国人民志愿军师和一个朝鲜师维持全部的战斗力,其日常需求如下:


(1)一个美国步兵师下辖约1.5万人,每天需要约500吨物资。

(2)一个中国人民志愿军师下辖约1万人,每天需要约60吨物资。

(3)一个朝鲜师下辖约1.1万人,每天需要约70吨物资。


对方的补给问题显然比美军更容易解决。当然了,更重要的是将这些数字与参加作战行动的中国师与朝鲜师的数量结合起来看。最极端的估计是,朝鲜战争期间,对方在某一时间段内所能投入的最大数量的兵力是58个中国师和19个朝鲜师。假设为了满足最大需求而让所有这些师都在前线战斗,并且参考步兵师所需要的物资吨数,那么中国师每天的最大需求量为3480吨,朝鲜师每天的最大需求量为1330吨,二者每天的总需求量为4810吨。


从朝鲜半岛境内主要交通线路的运力可以判断,当前线的中朝军队不再能够获得所需数量的补给之后,可以将他们的这种后勤能力一直削弱到何种程度。就其结构来看,朝鲜半岛铁路和公路系统的主要走势为南北方向,并且在半岛中西部的汉城地区相互交叉而呈“X”形。朝鲜半岛北方的铁路系统被半岛的主要山脉分为西部和东部两部分,西部铁路网在和平时期的最大运力为每天9000吨,东部铁路网在和平时期的最大运力为每天5000吨。一般而言,朝鲜半岛北部的公路系统与铁路系统是平行分布的,尽管其在整个战区内纵横交错,而且道路质量也参差不齐。战争期间,估计北朝鲜东西两部分各有长约2000英里(约3200千米)的公路。尽管我们不知道和平时期北朝鲜的公路运力,但据道路工程师估计,战争期间这些公路的通行能力为每晚至少1500吨。


在汉城偏南一点,朝鲜半岛北部的主要交通线汇集在一起,然后铁路线再次分散展开,其中一条较小的铁路线向内陆方向延伸过去,穿过汉江河谷,然后向东南方穿过朝鲜半岛中部,进入洛东江河谷。铁路线的主干线位于西侧,向东南方向穿过半岛到达釜山,但也向半岛的西南角延伸出了一条支线。韩国境内的铁路运输能力无疑与朝鲜不相上下,甚至有可能超过北部铁路网的运力。半岛南部的公路系统也是如此,与半岛北部一样,其走向通常也是会沿着铁路线。


除了对方的后勤需求和主要交通线的运力,还必须考虑对方的补给分配系统。和美国陆军一样,对方的补给物资最终也是来自后方。中朝方面的后勤保障链进行过几次调整,但在大部分时间里,后勤物资的采办和分配工作首先由一个中朝联合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负责,该司令部直辖六个后勤分部(供给部、卫生部、军械部、运输部、军需部和财务部)的工作。物资分发系统从这些后勤司令部发出,经过一系列的仓库、下级仓库和供应点,直到前线。


在通过这套体系运送物资时,中朝方面采用了所有可用的运输方式:铁路、卡车、驮畜、牛车、手推车和人工搬运。这种运输方式的多样化既是这套物资分发体系的强项,也是其劣势所在:尽管广泛使用更原始的运输方式能够保证物资供应得上,但这也限制了对方维持进攻行动的能力。倘若不考虑联合国军的遮断活动可能给这套补给体系的流通产生的任何影响,那么,由于缺乏足够的机动运输力量,对方一次有后勤保障的进攻维持时间不超过14天。



分阶段进行的“空中绞杀战”


战争期间,在各种情况下,中朝方面的交通线路、交通线后方的部队、补给和通信装置、机动车辆、火车头和铁路机车,以及所有其他合适的目标都遭受了来自空中的打击。尽管如此,美军的空中遮断活动仍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有两个阶段可以通过主要目标的不同来划分,另一个阶段可以通过其攻击的理念来划分。


第一阶段从1950年8月持续到当年11月,主要目标是选定的铁路和公路桥梁。到1950年9月中旬为止,从朝鲜半岛西南部的(空中地图上区分开敌我阵地的)轰炸分界线一直到朝鲜与中国东北之间的界河鸭绿江,其间分布的众多桥梁几乎都是轰炸目标。美国远东空军的想法是,摧毁朝鲜的主要桥梁将切断来自北方的公路和铁路交通,同时对流经韩国的河道发动空袭将完全阻断对方的部队和物资流向战场。1950年9月和10月,在联合国军的打击下,朝鲜军队全部撤出韩国,同时联合国军越过了三八线并继续推进。美国远东空军的打击集中在桥梁上,因为对桥梁的破坏可能有助于阻止朝鲜军队有序地撤退。之后,当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下旬和11月初首次出现在朝鲜战场上时,美军遮断性空袭的重点便转向了横跨鸭绿江的国际公路和铁路桥梁。


上图:非常经典的一张照片,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在第二阶段,即从1950年12月到1951年8月,桥梁再次成为主要的空袭目标,不过重点是在指定区域内的集中攻击。美军优先考虑的是空袭那些对中朝军队的行动较为重要的区域;空袭计划要求根据既定的优先次序,一次集中兵力在某一处区域,出动大规模的空中力量发动进攻。铁路系统受到了特别关注,因为预计中朝方面会最大限度地利用铁路系统更为强大的运力。这样做导致的一个明显结果就是,中朝军队的大部分行动都从铁路线转移到了公路网上。因此,在第二阶段即将结束时,美军对区域空袭破坏计划进行了修改,以便对特定区域内的主要公路发起集中打击。从1951年6月开始,这一系列名为“空中绞杀战”的行动集中在了这样一个区域:以两军的战线为基线,向北延伸一个纬度,然后集中力量攻击这片区域内的道路。这项空袭行动持续了两个月,将美军空中遮断活动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衔接了起来。


在第三阶段,即从1951年8月到1952年6月,在为期10个月的空袭行动中,铁路系统又成了主要目标。美军先前针对铁路的空袭行动重点强调对桥梁的毁伤,而新的目标是从多处切断铁轨和路基。据判断,对中朝军队来说,修复此类破坏要比修复或更换被炸断的桥跨更为困难。在美军开展第三阶段的空袭时,他们还制定了一项总体破坏计划,在这项计划中,美军准备使用所有可用的空中力量打击武器装备、设施和人员,以便让中朝方面付出尽可能高的代价。尽管这项计划被认为可能是第四阶段的空中遮断活动,但相对于“以炸促谈”,即通过空袭迫使中国和朝鲜方面参加结束战争的停战谈判这一既定目标,空中遮断本身已被降级为次要目标。


美军空中遮断活动和总体空袭毁伤计划的三个阶段与联合国军地面行动的时间顺序相配合,如表1所示:


表1. 美军空中遮断活动和总体空袭毁伤计划的三个阶段与联合国军地面行动的时间


空袭阶段

时间

地面行动

第一阶段

1950年6月25日至1950年11月25日

朝鲜进攻韩国

釜山环形防线

仁川登陆

釜山防御圈突围

联合国军对朝鲜军队的追击

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第一次战役

联合国军向鸭绿江推进

第二阶段

1950年11月25日至1951年7月10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第二次战役

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元旦攻势

联合国军发起“屠夫行动”

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春季攻势

联合国军进抵“堪萨斯防线”和“怀俄明防线”

“空中绞杀战”

1951年6月至8月

第三阶段和总体破坏计划

1951年7月10日至1953年7月27日

停战谈判期间,双方的战线保持稳定



以下是对空中遮断行动各个阶段的评估:


第一阶段

1954年,当开始撰写朝鲜战争中美国远东空军的官方报告时,战争期间曾任美国远东空军指挥官的韦兰德将军在序言中写道:“空中力量是朝鲜战争中的决定性力量,它挫败了共产党军队最初的锐利攻势,并阻止了我们的军队从朝鲜半岛上被赶出去。”


在第一阶段,美军第8集团军的指挥官是沃尔顿·沃克(Walton H. Walker)中将。早些时候,沃克中将曾为韦兰德将军的上述声明给出过充分的理由——1950年11月,沃克将军在对美国空军评估小组的讲话中指出:“我很乐意把我的意见和盘托出,并声明,如果不是我们从第5航空队那里获得的空中支援,我们将不会有能够留在韩国的机会。”


不过,沃克将军于1950年12月因车祸身亡,他没有机会回应美国远东空军在1954年就第一阶段空中力量所发挥作用的决定性问题而得出的武断结论。根据美国远东空军的说法,“空中力量造成的破坏是击败朝鲜人民军的决定性因素。”


在关于朝鲜战争第一阶段的美国陆军官方战史上,可以找到对第一阶段空中行动的最佳评估。该评估对第一阶段美军的空中行动给出了与沃克将军相同的赞誉,但是对最终效果程度的评估要比美国远东空军所声称的要“弱”一些:


(到1950年7月上旬)联合国军对朝鲜军队的装甲部队、运输力量和徒步步兵纵队的空袭已经开始产生效果……以至于对方不再在白天将坦克、卡车和长长的行军纵队置于主要的道路上。之后,对方在白天通常在果园和建筑物中保持安静并伪装,并在夜间机动。朝鲜军队在进攻的头两个星期内还使用了偏僻的道路和小径,而且每天都会在隧道中贮存装备和补给物资。


1950年8月,远东空军在决定朝鲜战争结局方面的影响可能比任何其他月份都大。不过,虽然在1950年8月空中力量显然摧毁了对方的装备和部队,但无法准确地说明其实际造成的破坏有多大。飞行员的汇报是大多数对空袭造成的毁伤和破坏的评估的基础。经验表明,这些评估都存在多种类型的偏差。


总体而言,朝鲜人民军表现出了非凡的战斗力,尽管遭受了持续不断的空袭,但他们仍能通过漫长的交通线路维持着通往前线的运输。这一成就是早在“釜山环形防线”时期朝鲜方面就开展的战争努力的杰出成就之一。联合国军的空中努力未能阻止朝鲜方面的军事铁路运输。弹药和汽车油料优先于所有其他类型物资的供应,并且仍在持续地供应到前线,尽管数量有所减少。在9月初,仍然有相当数量的重武器补给,如坦克、大炮和迫击炮,尽管从8月中旬以来对方的炮兵力量就在持续下降。轻武器弹药的供应充足,但到8月中旬,轻武器本身的匮乏就变得很明显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还在继续恶化。在8月中旬,后方地区仅能补充前线对轻武器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到9月中旬左右完全停止了补充。新卡车几乎是不可能获得的,也没有被服方面的补给。充其量,此时实行配给制的朝鲜军人每天只能吃一到两顿饭。


以上这些评估可能是对朝鲜战争第一阶段进行的最仔细的研究,也确实为空中行动的有效性提供了相当的支持。但是,这很难让美国远东空军宣称“空中力量是击败朝鲜军队的决定性因素”。与美国远东空军的期望和主张相反,朝鲜方面迅速修复桥梁的能力,许多溪流可以涉水而过的事实,以及联合国军空中力量缺乏有效的夜间攻击能力等因素,使一些朝鲜部队得以增援并补充前线。从最大限度上来说,这一时期的空中封锁行动的确阻碍了朝鲜军队的活动,特别是重型装备和火炮的机动,并与联合国军的地面防御体系相结合,帮助后者瓦解了对方的进攻能力,进而扭转了战争的进程。


第二阶段


在评估1950年11月下旬至1951年7月停战谈判开始这段时期(包括志愿军发起的五次进攻战役)空中封锁的效果时,美国远东空军再次得出结论称“空中力量是影响战斗结果的决定性因素”。第二阶段开始时,在评论志愿军发起进攻战役并将联合国军击退时,美国远东空军指出:“自10月份以来,对这支部队(志愿军)的集结进行空袭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某些地方,轰炸边缘实际上已经触及鸭绿江一线了。由于缺乏空中封锁,联合国军感受到了来自对方军队的压力,并在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后被迫撤退。”不过,在联合国军从朝鲜境内撤出后,再次将对方的后方暴露在了空中打击之下。跟据美国远东空军的说法,在其空中封锁的努力之下,“……导致志愿军的后勤系统崩溃,并给其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从而抵消了对方的‘人海战术’。”


如果如前所述,对方的后勤力量只能维持一场不超过14天的进攻势头的话,那么以下关于对方进攻持续时间的统计数据则直接取决于美国远东空军对“空中封锁对中朝军队后勤系统影响程度”的评估,如表2所示:


表2. 中朝军队的几次攻势起止时间

第一阶段的攻势

(实际上是在空袭的第一阶段内发起的)

1950年10月25日至1950年11月6日

13天

第二阶段的攻势

1950年11月25日至1950年12月1日

7天

“新年攻势”(两次高峰)

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

9天

1951年2月11日至1951年2月18日

8天

“春季攻势”(两次高峰)

1951年4月22日至1951年4月29日

8天

1951年5月15日至1951年5月20日

6天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中国军队进攻行动的次数及其持续时间几乎不支持美国远东空军的结论,即在此阶段对方的后勤已经“崩溃”。1961年,美国陆军司令部和参谋学院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中战术空中支援的效能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但他们的研究也不支持美国远东空军的结论;相反,美国陆军得出了下面的结论,即:


“在1950年年底联合国军从朝鲜撤退期间,包括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在内的远东空中力量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了对地面部队的近距离支援上。随着1951年1月初局势变得稳定,美国远东空军指示将重点转移到遮断对手后方的交通和补给线上。到1951年6月,很明显,尽管遭受了广泛的破坏性空袭,但战场并未被遮断。对方能够在一个月之内发动两次大规模攻势,而且显然有充足的物资、部队和装备从中国运抵朝鲜前线。中国人更多地依靠夜间卡车运输来抵消铁路运力遭受的破坏。对方卡车的车辆总数从1951年1月的7300辆猛增到1951年5月的54000辆。几乎所有的车辆都在夜间行驶。对方熟练而有条理的修复工作通常与空袭造成破坏的速度不相上下。”


看上去,美国空军再次夸大了空中遮断的影响。虽然从1951年1月全面展开并一直持续到1951年5月的区域性破坏性空袭明显削弱了对方进行部队机动和补给前线的能力,但并未像所宣称的那样造成对方的崩溃。为了维持人员和物资的运输,对方对空中力量的反应是将他们的主要活动转移出当前受空袭最严重的地区。对方还使用原始的方法和动用了数量多到令人印象深刻的劳动力来重建关键路线上的桥梁(在几天之内就被建起),并将维修材料存放在一些桥梁附近,以便在受到攻击后能立刻展开修复工作。对方甚至在桥梁还没有被摧毁之前就修建了一些旁路。通过这种方式,中朝军队得以集结部队和物资以发起春季攻势。


“空中绞杀战”


与其他发起空中遮断作战的阶段不同,联合国军方面对“空中绞杀战”行动的评估结论非常一致。在“空中绞杀战”中,航空兵力被集中应用在对方道路网的狭窄地段上,三大军种的飞机炸塌了指定的路基,摧毁了桥梁,轰炸了道路,用火箭弹攻击了隧道,并在指定的遮断地点投下了“蝴蝶雷”和延时炸弹。为了阻止对方在暗夜的掩护下进行机动,联合国军方面增加了夜间的飞行架次。但是,在经过为期13天的此类“空中绞杀战”行动之后,美国空军的初步评估表明,尽管对方通过遮断地域的机动几乎已完全停止,并且由于被迫驶入备用道路而使对方面临着诸多不便,但总的来看,从北往南的车辆目视侦察数量仍然保持不变,而且送达前线区域的物资数量几乎没有可确定的变化。到1951年夏末,“空中绞杀战”行动显然已经失败了,原因很简单:在未铺筑路面上制造的弹坑无法阻止卡车通行——对方可以快速填上或绕过弹坑。


即使是损坏的公路及桥梁也没有造成什么障碍,可以修建一条简单的旁路,或在异常干燥的夏季干涸的溪流上涉水通过。此外,与铁路网相比,公路网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大的延伸面积,这让对公路网的空袭更加困难。其结果就是,“空中绞杀战”行动在1951年8月中旬被终止。最终的评估通常对“空中绞杀战”是持正面评价的,但正如美国远东空军所说,即“‘空中绞杀战’行动没有取得成功……是由于共产党军队后勤系统的灵活性”。


第三阶段和总体破坏计划


就朝鲜战争最后两年间间断性空袭造成的影响而言,美国空军的评估和其他人的评估再次出现了差异。根据美国远东空军的说法:“空中力量通过拒止对方重组北朝鲜的前线部队、补给物资和空军基地,从而向共产主义阵营证明,韩国永远不会被武力占领。同时,我们的空中攻势对朝鲜战局的全面影响给对方制造了破坏和混乱,迫使对方参加了停战谈判。”


然而,在美国军史处处长办公室的主持下,当历史学家们对中朝方面的后勤进行过全面研究之后,却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


“美军的后勤军官始终对在朝鲜对抗联合国军的共产党军队顽强地坚持作战的能力感到惊讶。这是一支在半岛上作战的军队,他们没有海上或空中优势,联合国军的军舰不断在半岛海岸范围内航行,美国及其盟军的飞机几乎每天都在袭击其补给线。但是,这支部队不仅能够维持后勤,而且实际上能够加强其兵力。”

“关于共产党军队后勤系统有效运转这一事实的雄辩性证据,莫过于1952年大部分时间以来,关于共产党军队炮兵弹药投射量稳步上升的报告……1952年6月,与一年前相比,落在联合国军阵地上的炮弹数量增加了2000%。”

“1952年,共产党军队对联合国军阵地的炮击数量急剧增加,这不仅表明对方已经能够建立起有效的弹药供应,而且大幅度增加了炮兵部队和武器的数量。1953年7月,估计共产党军队拥有270个野战炮兵营。”

“但是,共产党军队火力的增加并不仅限于火炮,其步兵部队也显示出了武器和人员力量显著增强的迹象。直到1952年年初,一些中国军队的步兵连被发现只有30%的官兵装备有个人武器——步枪、卡宾枪、手枪或冲锋枪等;而到了1953年年初,其步兵连的总兵力中有多达60%的人装备了个人武器,而且在此期间中国军队步兵连的总人数也增加了。此外,其步兵营和步兵团现在还装备了3.5英寸火箭筒、57毫米无后坐力炮、12.7毫米高射机枪、75毫米步兵炮和120毫米迫击炮。”

“直到1952年,共产党军队似乎一直在北朝鲜储存物资。到1952年10月,据估计,前沿地区的物资储备量已达到足以支持长达14天的全面进攻的水平。他们现有的运输工具是否能够将补给物资运抵前线以跟上持续进攻的节奏,这一点仍然令人怀疑。不过,尽管受到了来自联合国军的空中和海上的袭扰,但1952年年底的共产党军队的后勤体系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

“在1953年7月,半岛上的战斗行动结束时,共产党军队的后勤处于战争期间的最佳状态,他们手中的武器和弹药供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而且中国士兵每天摄取的卡路里几乎与美国人一样多,尽管前者的食物种类不像后者那么繁多。显然,在这种区域性的有限战争中,要提高对交通线路的攻击效率,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实际上,尽管在1951年8月至1952年5月间,联合国军新尝试的遮断铁路的作战体系在最初的四个月里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但到1952年1月,很明显,对方修复铁路的能力再次赶上了联合国军破坏铁路的能力。在接下来的六个月里,对方的补给和装备(哪怕是缓慢而中断地)也运送到了战地前线,因此前沿的库存足以支持当时对方在停战谈判期间开展的行动。认识到这一事实后,遮断铁路的“破坏轨道”作战体系于1952年6月终止,并由总体破坏计划所代替。


空军方面的评估


美国空军认为,其在朝鲜战争各个阶段的封锁行动都产生了广泛的有效性。在提出这一观点之后,美国远东空军对整个战争期间的封锁行动进行了较为适度的评估:


“在战术空中力量的三大经典任务中,空中遮断在朝鲜战争中的时间最为漫长。由于地面局势的紧迫性,我们的空中力量较为有限,以及远东空军司令部全力以赴地对地面战斗的直接支援,导致我们在开展遮断行动方面起步缓慢。在战争的第一年,当地面战斗有利于开展密集的空中遮断行动时,我们大部分的空中力量却集中在战场上用于对地支援。后来,地面战斗的局势有所缓解,美国远东空军可以将其大部分精力用在封锁上了。但是,到了此时,对方对后勤的需求已经足够低,以至于即使运力有限,也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由于不再被迫进行地面战争了,联合国军就只能看着对方积攒自己的补给物资,从而使大部分空中遮断作战的价值变得无效。”

“我们了解到,我们发展出来的战术、武器和飞机的性能限制了我们遮断地面后勤系统的能力,特别是在夜间或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对方出色地运用了被动防御措施和路线管理技巧,以及对防空战术的明智运用,都向我们的战术指挥官预示了在未来战争中必须准备克服的障碍。”

“尽管我们在装备和武器方面存在局限性,但是,虽然对方采取了对抗措施,以及在战争的最后两年里共产党军队对后勤的需求较低,我们密集的空中遮断行动仍然使对方在战争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毫无疑问,美国远东空军在朝鲜战争中开展的空中遮断努力对我军的总体成功,以及共产党军队最终决定终止这场统一整个朝鲜半岛的战争产生了重大影响。”


美国空军的历史学家罗伯特·富特雷尔(Robert F. Futrell)也提出了类似的认为美国空军取得了成功的说法,尽管在表述上显得很“谦虚”:


“在为期三年的朝鲜战争中,联合国军对共产党地面部队后方的空中遮断无疑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其重要性仅次于空中优势作战。然而,朝鲜的战术态势和共产党军队在后勤供应方面较为节俭的需求造成了一些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导致了在朝鲜的空中遮断行动与更早期的战争中的类似活动有所不同。朝鲜的半岛地形及其缺少优质交通公路的情况让联合国军的空中遮断行动更简单了,但从前线到鸭绿江的距离相对较短,再加上共产党军队的后勤供应需求模式阻碍了联合国军的这一努力。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样,进行空中遮断作战的最佳时机是地面局势紧张、战斗激烈且对方的后勤需求量最大时。中型和轻型轰炸机对对方后方的交通大动脉的空袭要比对前方的运输毛细血管的空袭更为有效。为了有效地开展空中遮断作战,必须进行周密的计划和持续开展行动。在开展空中遮断的过程中,美国远东空军发现了对全天候和各时段空中遮断作战的巨大需求。在韩国进行的激战中,空袭后方被证明对对方的人员和物资极具破坏力。凭借使用核武器的有效性,空中力量将有可能成为未来抵抗对方大规模地面攻击的主要和最经济的手段。”


陆军方面的评估


在其对战术性空中支援的研究中,美国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提交了以下有关朝鲜战争中空中遮断战役的概述:


“在朝鲜的空中遮断战役仅取得了部分成功。毁伤没有成功地大大限制对方的补给物资流向前线,也没有成功地遮断战场。对方给我们造成的消耗增加了三倍,这也使对手为前线提供补给的努力增加了三倍;这给对手的补给组织体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给对手造成了广泛的破坏和损失。然而,在战斗前线,没有观察到任何重要或决定性的影响。在整个战争期间,只要有发起进攻的意愿,对手似乎总有足够的力量发动进攻。对手频繁而猛烈的炮火攻击证明其没有遭受弹药短缺的困扰。被俘的对方人员称,他们有很多食品、被服、医疗用品以及供其轻武器使用的弹药。”


在朝鲜战争的最后一年里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马克·克拉克(Mark Clark)将军则对空中遮断战役作出了如下判断:


“空军和海军的航空母舰也许让我们得以避免输掉战争,但他们无法获得这样的机会,即以一种对我们有利的方式对最终结果发挥决定性的影响。我们的空中力量完全掌握了天空,为步兵提供了强大的支援,摧毁了朝鲜境内所有有价值的目标,并让对方在人员和补给方面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就像在意大利一样,我们在一个地形同样崎岖的国家里也吸取了同样惨痛的教训,我们的空中力量无法阻止对手源源不断的后勤补给和增援部队到达前线,空中力量无法孤立前线。”


海军方面的评估


美国海军的历史学家马尔科姆·卡格勒(Malcolm W. Cagle)中校和弗兰克·曼森(Frank A. Manson)中校得出了下面的结论:


“这种(断断续续)的毁伤无疑减慢了物资的运输,并迫使对方组织起了庞大的防空力量。这迫使对手调动了大量人力,并耗费了大量维修物资。饶是如此,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各空中力量绞杀对手补给线的努力……并没有孤立战场。”

“必须勉强承认,在朝鲜战争中,无法孤立战场的关键原因之一是共产党军队在维持铁路和公路网正常运转时所表现出来的令人惊讶的坚韧、决心和独创性。尽管昼间的空袭和夜间的骚扰不断,尽管只能在夜间工作,而且使用的是老旧的设备,尽管有漫长的、暴露在空中力量打击之下的和脆弱的补给线,但中国军队还是能够维持甚至增加其向前线的补给量。”

“除了耐心和决心以外,共产党军队还拥有维护和修复其公路和铁路网的手段和组织体系。”

“由于隧道、桥梁、路基和铁轨的破坏,再加上共产党军队的后勤活动仅限于在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因此保守估计,共产党军队每天可以通过朝鲜西部地区的铁路网向战区运送约500至1500吨物资;而朝鲜东部地区铁路网的运力则要下降到每天不足500吨……”

“因此,即使在联合国军的空中力量对朝鲜的铁路网发起最猛烈的空袭期间,共产党的军队也通过动员大量劳动力来修复桥梁和被炸断的交通线。通过修复炸断的铁路实现通车,以及仅在晚上或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使用该运输体系,对方每天仍可利用朝鲜的整个东、西铁路系统运送1000至2000吨物资。换句话说,尽管美国海军、美国空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以及联合国军其他的空中力量全力以赴,但共产党军队仅靠铁路就能满足他们大约一半的需求。”

“在战争进程中,联合国军从海上或空中发起的遮断努力都没能成功地果断拒止对方的补给物资从中国东北运往前线。……实际上,从每一项指标来看,共产党军队都能够稳定地增加向前线的物资供应。……对方从来没有被拒止获得其所需要的补给物资。除了某些区域性的或临时的情况外,对方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因为后勤补给方面的顾虑而限制开展战斗活动。


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一名指挥官克拉克(J. J. Clark)海军中将则给出了以下评估:


“空中遮断计划失败了,它没有阻止共产党军队获得补给物资。就对方所打的那种类型的战争而言,他们不仅保持了向自己战线的物资供应,而且还保留了足够的冗余,以致在战争末期他们甚至可以发起进攻。”


对手的评估


尽管共产党方面的媒体和广播电台没有给出确切的报道,但来自对手那里的两个说法也许值得我们考虑,因为这两个说法是战后才出现的。1955年4月6日,即在朝鲜停战将近两年之后,在北京方面的电台播出的广播节目中,中国方面表示,联合国军“动用了2000多架军用飞机,但仍未能切断通往朝鲜的补给线”。


上图:朝鲜战场上正在投弹的美军B-29轰炸机群。


1959年,朝鲜政府出版了其官方的朝鲜战争战史,该出版物中包含了以下有关联合国军空中遮断活动的概述:


“美帝国主义‘空中绞杀战’的狂轰滥炸既没有摧毁我们的前线运输能力,也没有削弱我们的前线运输能力。我们的军事运输人员、火车和汽车驾驶员在敌人连续不断的轰炸和扫射的威胁下,在黑暗和彻底的灯火管制的掩护下,将补给物资运输到了前线,创造了一项伟大的战争历史纪录。”

“因此,由于朝鲜人民的英勇斗争,美帝国主义的‘制空权’最终一无所获。”


总结


综合以上各种评估的“共识”,可以支持以下结论:


第一,在朝鲜战争期间,空中遮断战役为联合国军所获得的战果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在战争初期,这对协助地面部队抵挡朝鲜军队碾压式的进攻特别有帮助。在整个战争期间,这是对对手的一种有效而代价不菲的袭扰。

第二,空中遮断战役不是决定战争进程的决定性因素,因为空中遮断无法给对方的交通线路和运输工具造成足够大的破坏,以阻止对方的人员和物资运输到前线,甚至连让对方的这种人员和物资运输低于最低限度的要求都做不到。造成空中遮断结果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是:


(1)对手后勤系统的灵活性,以及对手为保持交通线的畅通而进行的有组织努力的程度。

(2)联合国军的空中力量没有足够的夜间和全天候攻击能力。


(全文完……)







友情提示:由于微信公众号改变推送规则,建议设置星标或进行互动,避免无法接收更新内容。




(关注我们 接收最新的二战军事考证信息)




战史堂
推送高质量军事战史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