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制后,由村集体将土地分给了各家各户承包经营,由于地块肥力不同,每家都要种植多个地块。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土地细碎化种植的弊端就显现出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因此提出“如何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
“我们村最多一户人家有18块地,基本靠天吃饭种地效益不高。”辽宁省人大代表、阜新县于寺镇官营子村党总支书记张庆年告诉记者,官营子村从2018年开始探索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是农村农业的一件大事,关乎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
土地是农民的天,土地是农村的本。官营子村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土地流转创新平台,创新提出“按等定价、集中连片、共同受益”的土地整合模式,旨在满足村民集中连片耕种的需求,打破因土地碎片化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解决简单的土地流转并不能使村民和种养大户都满意的利益分配难题,推动土地流转逐步走向市场化。
平台综合地力肥瘦、上一年玉米均价及产量等因素来确定下一年土地价格。村民想继续种地的,以对应的地价取回相对集中连片的土地耕种;没有人耕种的土地,由家庭农场统一保底耕种,保证土地整合共享平台的可持续性。
经过几年的摸索、完善,逐步形成了现在的“土地整合共享平台”,从“流转”到“整合”,这是一个从 “单方得利”到“共同受益” 的提升过程。土地整合共享平台有效地解决了土地细碎化问题,让小块土地集中连片。
“搞好土地长远规划,连片整治实现规模化经营。”张庆年说他们以土地整合解决细碎化问题为基础,通过农业数智规划,将全村23100亩、平均每小块50亩的土地进一步整合划分为12片区、61块,平均每片区约 2000 亩、每块约400亩。
在现有硬化路的基础上规划建设田间作业路、水路、电路、网路和树路(防风林带),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改造项目,来实现 “一地带五路”,取消了原本零碎地块中多余的作业路、水井、线杆、磨牛地以及沟沟坎坎,能够节约出10%的可耕种土地。最终形成“路路相通、水水相连、事事相融、快速共同发展”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新态势,实现规模化经营,为农民增收致富,壮大村集体经济奠定坚实基础。
土地整合后,可按土地地力设定粮食产量,精确管控地块内水肥以及微量元素的投入和技术管理,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提高粮食产量,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通过设备采集、人工收集相关数字结合农业专家提供的科学技术以及官营子村气候、土壤等实际情况,整理出合理实用的数据,输入数智指挥平台,经由平台分析后输出相应指令,设定地块产量,实现全过程现代机械化、智能化田间管理。
“官营子村的好经验要与他人分享”,张庆年在辽宁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建议,将“连片整治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官营子模式”进行复制推广,党建引领让农民心里有底,村里以党支部牵头建立“土地整合共享平台”,土地经营根据情况可由经营主体兜底或村集体兜底。这样在保证村民与经营者利益的同时,也能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于险峰 张仁军
重要通知:
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关于开展2025年度 “聚力强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军带头人培育计划学员招募的通知
征订期刊 咨询热线:
010-59197732(杨老师)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