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慈善:慈善行业的未来和方向

文摘   2024-08-27 05:23   美国  


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概念?



“灵性慈善(Spiritual Philanthropy)”这个概念是今年夏天突然出现在我的头脑中的,我不知道这个想法来自何处,但一下就击中了我。于是,开始搜索中英文关键词,居然真的找到了一些相关的文章。我想这应该是中文世界第一次出现这个概念。在中文学术领域,有一些宗教慈善相关的学者有过对“灵性资本”与社会公益相关的讨论,但是我对于灵性的理解是超越宗教范畴的。我自己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思考和探索,才能够与这个概念及其背后的信息和能量产生连接。我一直在纠结要不要现在把这个概念提出来,因为我知道它已经脱离主流学术话语体系,太过超前,肯定会引来很多的质疑。


但是,这次回国,当我真正地身处国家和民族集体意识之中时,我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压抑、迷茫和沉重。而在公益行业,诸多陈旧的概念、模式和叙事已经没有办法凝聚行业的共识,也不能激起年轻人的热情与动力。虽然公益行业的低迷受到整体大环境的影响,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公益行业自身的问题。当一个个公益丑闻不断刷新底线,公益行业的沉疴固疾已经很难用现有的制度框架和叙事逻辑进行理解,也无法依托这些旧范式找到解决的办法。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即使从当前全球范围来看,公益行业都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很多传统的理念已经失去了新鲜感。一方面,传统的道德观为基础的慈善,已经无法吸引新新人类的兴趣;另一方面,科学公益、有效公益的模式又陷入了追求增长、标准化、规模化的脉络,这种制度化的慈善最终进入官僚主义的怪圈——本来以实现公平正义为使命的公益行业,却在自己内部产生了新的不平等。


很多人意识到了时代已变,公益行业和公益组织需要寻找新的出路。顾源源在《时代已变,公益组织的出路到底在何方》这篇文章中指出了公益慈善领域到了一个需要根本性变革的时代。但是,我认为他所指出“数字化+公益”这个方向并不根本、不够究竟。我认为,公益慈善行业的未来是“灵性慈善”。如果缺少了灵性的维度,数字化、人工智能等这些理性主导的变革依旧会陷入旧有的模式,只不过是叠加了一层科技的外衣。“科技”与“灵性”从不对立,相反,“科技是灵性的高级表达,是集体意识的显化。(这个说法来自莫提之地主理人金金)”但是,科技终究只是一种工具,是灵性的表达。找回公益慈善的“灵性”,或者说“灵魂”,才能够真正回到本源,连接其不竭能量与动力。



什么是灵性慈善?



下面一些关于“灵性慈善”的介绍,主要参考了Alt Bret 的这篇文章 Spiritual Philanthropy Awakens: Sacred Commerce and a Holographic Economy ,同时增加了一些我个人的提炼和理解。


1. 灵性慈善的三个底层信念


第一,相信“灵性慈善”的人,往往会认为我们的世界是一个“无限游戏”。认为我们每个人有无限的礼物和资源,可以无条件地与彼此和世界分享——爱、智慧、时间、能量、激情、知识、联系、金钱、艺术。因此,我们可以同等地、同时地“给予”和“接受”。这就超越了传统的慈善观中更多偏向于“付出和给予”的限制信念。在“灵性慈善”的视角下,“给与受”二者是同时存在的,就是阴与阳,互根互生,互相转化。以此为基础,就可以避免公益慈善行动中的权力不对等和依赖等诸多问题。


第二,一位“灵性慈善家”能够理解和感受到“合一”,自我与他人、与万物是一体的。所有的“分离”和“区别”只是一种主观感知,是满足一种生存模式。而真实的情况是,所有的存在都是全息的,每个个体都反映出整体实在,而整体也反映出个体的状态。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携带着普遍意识(Universal Consciousness)的火花,这火花就是“道”,就是“爱”。


第三,服务他人等同于服务自己,服务自己等同于服务他人。这是“黄金法则”的实践方式。灵性慈善家往往都具有这样的视角,尽管他们具体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但是他们都通过这种普遍的意识视角,热情地生活着。慈善的根源就是“爱”。在英文中,Philanthropy 就是“爱人类”的意思(Philanthropy  is the love of humanity ),而在中文中,“慈善”、“慈悲”也是“大爱”“爱众生”的意思。而“灵性慈善”就是对“爱”的“爱”,是一种统一意识(unified consciousness)的行为。


2. “灵性慈善”的本质:合于“道”,显化“爱”


公益慈善行业最核心的价值就是传递爱,显化爱,爱是最有灵性、最有能量的东西,而所谓的公益慈善的专业化和制度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牺牲了或削弱了慈善这种内在的核心动力。太多组织和个人忙着追求效率、追求规模、追求影响力,却忘记了回到爱,遵循道。


“Out beyond ideas of wrongdoing and rightdoing, there is a field. I’ll meet you there. When the soul lies down in that grass, the world is too full to talk about. Ideas, language, even the phrase ‘each other’ doesn’t make any sense.” Rumi (“在错误与正义的观念之外,有一个领域。我会在那里等你。当灵魂躺在那片草地上,世界太丰富,无法言说。观念、语言,甚至‘彼此’这个词都没有任何意义。” 鲁米)


我邀请志同道合的人进入灵性慈善的领域……将他们的天赋投入到这个世界。这是鲁米的领域,我们在这里相聚、玩耍和共同创造。当我们在爱中、在统一意识中共同投入时,细节和结构自然而然地显现。当我们信任生活时,解决方案自然、轻松地出现。当我们的灵魂处于统一意识的“这片草地”上时,“世界太丰富,无法谈论”,而金钱、商业、控制、恐惧、仇恨,“毫无意义”。


我邀请的参与是进入爱本身;在这里,投资的财务回报演变为其最高频率的表达—ROI*。文明进化的最前沿是灵性慈善超越并包容所有当前的商业、投资、经济和慈善模型。因为这是一个整体的、协同的过程,我们可以保留我们世界中最好的部分,并安息于那永不改变的东西……统一意识……爱!


让我们庆祝真正的生活和呼吸,我们希望在世界上看到的变化的到来。让我们颠覆我们已经接受为自然的过程,比如从外部创建结构(注:其实所有的一切都来自于心灵的构建)。让我们颠覆还原主义的男性视角,即部分主导整体(注:女性视角将引领新时代的觉醒,即强调整体、系统、合作、孕育、滋养、关系、沟通。我们不再需要建造“事物”。让我们从统一意识的基础开始——在这里我们爱、滋养和支持,并在这种表达中关注和培养我们的统一。统一意识和爱的基础是每个世界真正开始的地方。


3. 从证明到共鸣:灵性慈善追求同频共振


Syntony 共鸣一词由埃里克·扬奇(Eric Jantsch)在他的书《进化设计》(Design for Evolution)中创造的,描述了获取意识进化的一种方式。宇宙设计与个体之间的关系通过某种形式的共鸣或共振而加深。共鸣感觉像是指引、直觉或直接的领悟。我们不需要去思考该做什么。我们知道。我们以自发的正确行动来表现。主观体验的内在世界与客观现实的外在世界融合为一。我们与“外部世界”在一个更大的智慧领域中相互联系。历史上神秘主义者所经历的伟大觉醒闪现得到了加强和正常化。我们每个人都变得更加敏感于更深层的模式;直觉与智力融合。神秘状态在精神驱动的社会行动中扎根并显现。 ——巴巴拉·马克斯·哈伯德(Barbara Marx Hubbard)的《意识进化》(Conscious Evolution)第 173 页(2015 年版)


也就是说,灵性慈善的行动者往往是能够觉察到某种内心的召唤,并且会越来越有意识的追随这种直觉来行动,而不是陷入到追求外界认可和向资助方证明的模式。从证明模式到共鸣模式的转换会极大的激发行动者的内在能量,并且他们会自然找到正确的行动路径。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这样的意识觉醒,他们寻求的是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同频共振,不再费力去说服和证明,而是自然的吸引,意识频率不匹配的人和组织就自然的分离,进入不同的平行现实。


4. 整体财富/健康:识别和认可灵性慈善创造的价值


整体财富——Villagelab 的定义——“‘财富’一词源于‘幸福’和‘健康’。它是所有带给财富管理者或持有者幸福和健康的事物的总和,包括身体、情感、心理、伦理、宗教和精神价值。财富远不止于金钱,甚至超越金钱所能购买的东西。财富包括清洁的空气和水、健康的食物、健康的生态系统、健康的土壤、美、艺术、身体、情感和心理健康、诚信、声誉、知识、经验、进化能力、智慧和爱。我们认识到财富的多个层次——可交易或可交换的财富只是一个物质层面的层次,超越并包含在更高的进化财富层次之中。整体财富(有时称为整体系统健康)是所有其他类型财富的总和,包括货币财富。


当整体财富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灵性慈善创造的无形价值就会被识别出来。那些灵性慈善行动的先锋们会被重新理解和认可。在这样的整体财富观念引领下,个体、组织、社区和国家会用新的视角和体系来衡量价值,重新定义目标,重塑发展路径。这是超越无意义竞争(内卷)和重新回到人的发展的必然路径。在这样的发展路径下,公益慈善组织其实大有可为,广阔的空间去创造,去构建新的意识观念,去真正赋能个体回归内在能量。


传统的公益机构、公益性项目和公益人大多是在有形的物质层面去做工作,去遵循一套专业化的路径(当然,很多尚未达到专业化的程度),将金钱这种有形资源作为载体,然而,这种有形物质层面的转化会有很多的耗损,包括各种不同行动主体之间的沟通障碍、视角差异、理念差异、行动逻辑和专业能力的差异等,都会构成障碍。因此,很多公益领域都无法真正实现共同愿景,而是陷入资源匮乏的怪圈,从业者和受助人都无法真正享受公益的快乐。进入灵性能量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公益图景。灵性慈善是一种用个人和集体共同意识,去构建一个美好的共同愿景的过程。而这种显化的过程,显化美好、显化共同愿景的过程,最需要的不是资金、不是专业、也不是科技,最重要的是意识能量和频率的共振。当所有人的集体意识形成一种巨大的能量体,就能够穿越物质现实,真正显化出一个远超我们人为设计的美好图景。


5. 从ROI (Return on investment)到 ROI (Realization of Inspiration…)*


灵性慈善意味着将我们整个自我投入生活,并渴望实现投资回报率的巨大升级——从ROI(Return on investment)到ROI*(Realization to the power and degree of Inspiration, Intention, Imagination and Integral Investment. )的转变。ROI*是一个用于衡量灵感、意愿、想象和整体性投资实现程度的指标。它并不排除财务上的追求,最终鼓励上述各种财富、丰盈和繁荣。灵性慈善超越并包含当前的三重底线思维模式( triple bottom line mind-set ),进入一个更整体的共同创造表达阶段;灵性慈善与全息经济(holographic economy)的心灵一致,在这里,扩张和收缩只是赠予与接受的永恒脉动。从三重底线发展到统一底线(A Unified Bottom Line.)。灵性慈善是一股清新的空气,是与统一意识(unified consciousness)的共鸣因此,灵性慈善与那些真正能够激发我们热情的东西保持一致,包括民众、社区、项目等。


也就是说,灵性慈善是引领商业和经济发展的力量,而不是像工业时代一样是商业的附属。灵性慈善最有价值的行动方向是激发人们真正的热情和想象力,去真诚的分享和赠予,去自然的接受和收获,财富和金钱的流动是与统一意识合一的,是生生不息的,因此不再需要用分裂的指标来评价商业活动的可持续性。


越来越多的高层商人开始以这些新的整体商业理念思考。然而,这种新现象才刚刚诞生于世界。人们现在才意识到,具有整体视角的企业可以比以贪婪驱动的企业更成功。这种从自私自利到服务社区的视角转变正在为商业本身带来全新的范式。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们第一次开始思考商业的真正目的。商业不再被视为目的本身,而是被看作创造一个更好、更可持续世界的手段。通过与其他高频率的企业建立网络,我们的世界有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


当这些所谓的文化创造者开始合作,协调他们的能量和资源时,他们打开了全新的视野,可能会改变我们整个星球。当足够多有抱负的人克服个人的恐惧和竞争时,他们将为全球经济创造一种深远而持久的平衡。抱负背后的真正驱动力是寻求更高的和谐,而在物质世界中,这意味着将资金从过剩的地方转移到不足的地方。这就是灵性慈善引领的方向和未来。



灵性慈善与现有公益慈善体系的融合



其实“灵性”这个概念并不玄虚,也不神秘。灵性慈善所描述的愿景并不遥远,我们当下的公益行动中也有很多人在践行这样的理念,只不过没有被一个统一的概念所表述。比较典型的代表是一些推动系统变革的行动,当大家深入系统变革的实践中,就必然会面临新的关系构建和新的模式形成。这个过程就自然地产生了对于新理念和新路径的探索。例如,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上发表的推动系统性变革,关键靠“关系”?》这篇文章所描述的深度关系的建立,其实就是在用一种灵性慈善的模式推动系统变革。


“真正推动系统变革的关键点在于要建立起让参与方能够产生真正同理心与共情力的联系方式,从而使不同的参与者可以实现真正的连接。“


“我们的很多工作不是计划出来的,而是跟随一种内心的连接感,这些连接为新的可能性带来能量”。


“这些更革新和关系化的工作方式通常具有五个要点:深度关系工作、疗愈空间、引入神圣感、由内而外的变革及权力动态转变。”


这些方式对领导者有诸多要求和挑战,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去探索新的难题。我们能为人们建立深入、真实的关系做些什么?如何为脆弱性创造安全的空间?如何设计深刻的疗愈体验?如何才能拥抱新事物,并培养作为领导者的能力,以能够跟上出现的新能量、创造力和创新?我们认为这是系统变革的下一个前沿领域。只有当我们开始探索这些难题的答案时,我们才能开始推动个人和集体意识的转变,这种转变足够强大,可以改变系统。”


图片来源:推动系统性变革,关键靠“关系”?》


我们看到在这个系统变革的路径中,关系,尤其是深度关系的建立其本质就是灵性意识的觉醒,在建立这种深度关系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种机缘与神圣性。这里的神圣性就是参与其中的个体感受到彼此之间的共同意识,统一意识,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内在合一的感觉。当然如文章所言可以借助心理学、社会工作、艺术、冥想等各个领域的工具,但是最核心的还是需要带领者自身的意识频率和能量频率能够引领团体的意识。灵性慈善的观念可以将这些实践中的理念和做法整合起来,让更多人意识到自身工作的神圣性和价值。


灵性慈善是公益慈善行业的未来



公益其实是一个最接近灵性的领域,公益慈善行业非常强调概念就是“赋能”,公益领域有各种各样的赋能项目。但是到底什么是赋能?到底怎样的赋能模式是正确的?从灵性的角度来看“自我赋能”才是真正的赋能。很多的所谓赋能项目还是用一种外部权威来替代自身的主体性和能量。或者是主体自身幻化出来的一个外部的工具,是一种意识许可。怎么让受助人主体找到自己的内在能量,和自己的内在相连,才是赋能的终极目标。公益慈善其实是一种给每一个人提供的连接世俗与灵性生活的最便捷的通道,是一种最快速地显化自身意念和善愿的行动。公益行业要意识到自己的这一职能,从灵性慈善的视角去设计和调整整个行业的定位和自身组织、个人的定位。


新时代公益慈善行业需要新的观念来指引方向和凝聚共识。我并无意成为什么精神领袖或意见引领者,这不符合我个人的人生追求。我只是被“灵性慈善”这个观念深深吸引和打动,真切的希望这个观念能够被更多人知道和了解,或许能够为迷茫无力的行动者带来新的力量和希望。作为一个“显化者”,我能够做的就是去告知,不论是否有人理解,我需要用这样的表达来显化我看到的世界。


Nan的炼心坊
让不可见的价值被认可,让有意义的行动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