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支架何时来复查?具体复查项目有哪些?这是冠状动脉支架手术患者最关心、最想知道的问题。不少患者在术后辗转前往医院,费尽周折挂号复查,结果发现就是抽个血,大夫咨询几分钟完事,整个过程多花钱,还费时费力。
为了解决患者们的疑惑,我们今天邀请到了天津航医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主任医师李斌,来为大家科普,做完支架手术后应何时复查以及应该做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通常情况下,若支架手术进展顺利,成功解决了心脏主要血管的狭窄问题,实现了完全的血运重建,并且患者术后未再出现之前的心肌缺血症状,这往往意味着支架有效地缓解了血管狭窄,手术取得了成功。在这种情况下,频繁的复查可能并非必需。
然而,支架术后仍需警惕支架血栓、支架再狭窄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特别是术后第一年至关重要。若患者未出现可疑的心肌缺血症状,可以参考以下建议进行复查安排。值得注意的是,支架后的常规检查在多数基层医院和设施完备的社区医院均可完成,无需非得前往大城市或大医院,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和费用,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遵循就近复查的原则,更为便捷高效。
医生提示:
复查很重要
切莫忽视
天津航医心血管病医院
为大家几款专项复查套餐
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随访指南
支架术后1个月
冠心病患者常伴随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等危险因素,支架植入后需进行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双抗治疗)及强化降脂治疗。术后1个月需进行以下检查:
血常规:评估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是否引起隐匿性上消化道出血,以及抗血小板药物对血小板或白细胞数量的影响。(便常规+潜血可根据病人问诊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复查。)
凝血功能:监测凝血状态,确保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生化检查(血糖、血脂、肾功能、肌酸激酶):重点观察血脂水平(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评估他汀类药物对血脂的调控效果,同时监测肝功能和肌酸激酶,以防药物性肝损伤和肌肉损伤。
心电图:评估心脏电生理状况。
心脏超声(心肌梗死患者):评估心功能及心脏结构变化。
特别提示:关于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如ADP、AA及血栓弹力图等),目前临床证据不足,不常规推荐。
支架术后3个月
患者整体状态趋于稳定,药物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减少。若无不适症状,仍需就近复查以下项目:
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检查(同上):监测药物副作用及血脂水平,特别是LDL-C。(便常规+潜血可根据病人问诊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复查。)
心脏超声(心肌梗死患者):评估心功能恢复情况。
问诊:了解患者是否再现心肌缺血症状,并询问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支架术后6个月
血管内皮已完全覆盖支架,血管内膜修复完成。需复查以下项目:
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检查(同上):持续监测药物效果和副作用。(便常规+潜血可根据病人问诊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复查。)
心脏超声(心肌梗死患者):评估心功能及心脏结构稳定性。
自我观察:注意是否再现心肌缺血症状及活动耐力变化。
支架术后1年
术后1年是药物调整的关键时期,需到医院面诊,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或减量药物,如停用氯吡格雷和抗心肌缺血药物,减少药物种类和剂量。复查项目包括:
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检查(同上):全面评估药物效果和副作用。(便常规+潜血可根据病人问诊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复查。)
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梗死患者):评估心脏电生理和心功能状态。
-药物调整: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冠脉造影或冠脉CT复查建议
复查指征:若再现支架前的胸痛、胸闷、气短等心肌缺血症状,建议随时复查冠脉造影。症状不明确时,可考虑运动平板心电图评估。
复查频率:无特殊症状者,无需常规复查冠脉造影或冠脉CT。根据医生建议和个体情况决定复查时机。
通过定期随访和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支架术后的潜在问题,确保患者康复顺利。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
(详见医生出诊表)
硕士研究生 中共党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第一届公共健康服务分会委员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第一届心与代谢共病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专科会员
天津市心内科质量控制中心委员
天津市互联网医学科普协会周围血管病学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
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曾先后于北京安贞医院、天津胸科医院、武警医院、三中心医院进修学习。擅长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病、心律失常、血脂异常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独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曾在《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End-
文章来源:天津航医心血管病医院
图片来源:网络综合
版权归原作者,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