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糖尿病日:辟谣!这5大糖尿病谣言不能信!

健康   2024-11-11 19:31   天津  



说起糖尿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引起心脑血管病、肾衰竭、视网膜病变……而这些慢性并发症也逐渐成为糖尿病人死亡的主因。2024年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为糖尿病病人和家庭建立支持环境





“联合国糖尿病日”简介

"联合国糖尿病日"的前身是"世界糖尿病日",它的设立旨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人们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重视。在1991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年的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2006年底联合国通过决议,从2007年开始,"世界糖尿病日"正式更名为"联合国糖尿病日",目的是促使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对糖尿病的控制,减少糖尿病的危害[1]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的高血糖会对人体的各个系统,尤其是眼、肾、心脏、血管和神经造成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尽管糖尿病可能在身体不出现明显症状的情况下悄然发展,但它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

糖尿病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等不同类型[2]

  • 1型糖尿病:多发于青少年,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

  • 2型糖尿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有必要时口服降糖药物、注射胰岛素等方法来控制血糖水平。

  •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需要进行干预和血糖监测,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



如何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1型糖尿病目前尚不清楚病因以及预防方法[2]。2型糖尿病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预防或延缓发作。以下这些习惯,可以帮助预防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 合理饮食:均衡摄入,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

  •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避免久坐。

  •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体重,定期监测,避免肥胖。

  • 健康习惯:戒烟限酒,保持良好作息,确保充足睡眠。

  • 定期体检:定期检测血糖、血压、血脂,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关于糖尿病的常见误区






1. 少吃糖一定不得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通常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导致的。它与饮食、运动等多种生活方式有关,但单纯的少吃糖并不能保证不得糖尿病。





2. 只吃素不吃荤就可以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需要均衡饮食,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如果只吃素食,可能会缺乏必需的脂肪和蛋白质,从而影响身体的正常运转。






3. 糖尿病患者要少吃或不吃主食

糖尿病患者需要均衡饮食,控制总热量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但主食是提供能量的主要来源,不能完全避免或减少。

正确的做法是选择低GI值(血糖指数)的主食,如燕麦、荞麦、玉米等,并适当控制摄入量。





4. 胖的人才会得糖尿病

虽然肥胖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较高,但并不是只有胖子才会得糖尿病。瘦的人也可能因为基因、生活习惯等因素而患上糖尿病。





5. 没症状就不是糖尿病

很多人知道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吃、多饮、多尿,但是体重减少。但是具体到个人,症状就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只有其中一两个表现,或者完全没有症状。因此,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需要定期筛查血糖,有助于及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


特别提醒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含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可免费参与4次空腹血糖测量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5]有需要的居民可前往社区门诊中心进行咨询。


参考文献:


[1]http://www.nhc.gov.cn/tnbr/jrjj/common.shtml

[2]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diabetes

[3]http://www.nbphsp.org.cn/jbgw/mxb/



-End-

内容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利州疾控服务平台

图片来源:网络综合

版权归原作者,侵权请联系我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