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当你起床、后仰倒床或者在床上向某一方向翻身时,突然感觉天旋地转,眼前一片黑,恶心想吐?这可能不是你想象中的低血压或者贫血。
这很有可能是常见的内耳平衡障碍——耳石症。那么,耳石症是怎么引起的?它有哪些危害?它又该如何治疗和预防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耳石症 SHENMESHIERSHIZHENG 耳石症,又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由头位变动引起的,伴有特征性眼震的短暂的发作性眩晕,常具有自限性,而被称为“良性眩晕”;40岁以后高发,男女比例为1:1.5-1:2。
![]()
该病的临床特点为三字要诀:“短、动、床”。 ①短:眩晕发作时间短暂,一般持续数秒或数十秒,极少超过1分钟;②动:眩晕发作与头位变动有关;比如躺下左转、右转、起床、躺下、抬头或低头时发作。平躺不动或坐立不动时不发作。③床:大部分患者眩晕发作一般与床有关,在床上起床、躺下、或左右翻身转时发作。
耳石症的发作很有特点,是临床中常见的引起眩晕的疾病,但大多数患者第一感觉是我是不是得了颈椎病?很少有人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耳石症,可见大家对该病的知晓率并不高。
什么是耳石 耳石是一种碳酸钙结晶,是内耳中的一种物质,是天然形成的正常成分,从外面看不见也摸不着,却是影响人体平衡的重要物质之一。当人体头部运动时,半规管依靠内淋巴液的流动推动毛细胞,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参与感知头部的变速运动。
耳石症发作原理
正常的情况下耳石是附着在耳石膜上的,在特定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可以导致耳石脱落。当人体头位变化时,沉伏在半规管内的耳石就会随着体位变化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眩晕,持续时间不长,可反复发作。
![]()
影响耳石脱落的因素 ①年龄:通常40岁以后发作频率增加,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呈上升趋势,可能与耳石退化加速、吸收能力下降及耳石的稳定性降低有关。
②性别: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1.5~2倍,与绝经、缺钙有关。
③导致小血管供血障碍的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等。
④其他耳部疾病诱发: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前庭神经炎,耳部外伤,中耳或内耳的感染等。
⑤骨外科手术:全身麻醉进行气管插管时头部过度后仰,便于耳石进入到后半规管。
⑥偏头痛:偏头痛发作可对内耳造成反复损伤,可能是耳石症的易感因素。
⑦生活习惯和情绪:劳累、熬夜、精神压力大,紧张和焦虑。
⑧意想不到的潜在诱因:耳朵受到震动(如洗牙),美容美发、长期固定的睡觉姿势(重力因素导致脱落)。
![]()
如何治疗
部分患者可自行恢复,如症状明显,反复发作,可通过复位(手法复位或者仪器复位)治疗。
如何预防 找到发生耳石症的原因是预防的关键,日常注意劳逸结合,健康饮食,适量运动,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同时耳石症患者复位后可加强前庭功能康复训练,对降低复发率有一定帮助。
-End-
文章来源:健康南宁、生命时报
图片来源:网络综合
版权归原作者,侵权请联系我们
耳石症,又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由头位变动引起的,伴有特征性眼震的短暂的发作性眩晕,常具有自限性,而被称为“良性眩晕”;40岁以后高发,男女比例为1:1.5-1:2。
耳石是一种碳酸钙结晶,是内耳中的一种物质,是天然形成的正常成分,从外面看不见也摸不着,却是影响人体平衡的重要物质之一。当人体头部运动时,半规管依靠内淋巴液的流动推动毛细胞,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参与感知头部的变速运动。
正常的情况下耳石是附着在耳石膜上的,在特定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可以导致耳石脱落。当人体头位变化时,沉伏在半规管内的耳石就会随着体位变化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眩晕,持续时间不长,可反复发作。
①年龄:通常40岁以后发作频率增加,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呈上升趋势,可能与耳石退化加速、吸收能力下降及耳石的稳定性降低有关。
②性别: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1.5~2倍,与绝经、缺钙有关。
③导致小血管供血障碍的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等。
④其他耳部疾病诱发: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前庭神经炎,耳部外伤,中耳或内耳的感染等。
⑤骨外科手术:全身麻醉进行气管插管时头部过度后仰,便于耳石进入到后半规管。
⑥偏头痛:偏头痛发作可对内耳造成反复损伤,可能是耳石症的易感因素。
⑦生活习惯和情绪:劳累、熬夜、精神压力大,紧张和焦虑。
⑧意想不到的潜在诱因:耳朵受到震动(如洗牙),美容美发、长期固定的睡觉姿势(重力因素导致脱落)。
找到发生耳石症的原因是预防的关键,日常注意劳逸结合,健康饮食,适量运动,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同时耳石症患者复位后可加强前庭功能康复训练,对降低复发率有一定帮助。
-End-
文章来源:健康南宁、生命时报
图片来源:网络综合
版权归原作者,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