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企业怎么用GenAI的问题,最大的矛盾在于,很多人接受的信息仍然来自于有关ChatGPT等的故事,而中国企业能使用的GenAI资源与ChatGPT等完全不相关。
首先要说明的是,即使在美国,大多数企业对于应用GenAI仍然处于概念验证和小规模试用测试的阶段,大规模部署GenAI并将GenAI整合进广泛业务流程的企业的比例不到10%。
应该说,美国企业使用GenAI还是非常谨慎的,毕竟美国GenAI企业里收入最高的OpenAI的收入才刚刚突破每月3亿美元,IT巨头们来自GenAI的收入还远远低于OpenAI。
中国企业在应用GenAI时,则应该要比美国企业更谨慎一点,因为企业要考虑的特殊问题更多:
第一,基础模型与算力。
中国企业没有ChatGPT与Claude可用,那么如何选择一个能长期保持稳定发展的基础模型,作为企业GenAI发展的基础,这本身就是一个风险巨大的问题。
中国企业如果不用英伟达,那么算力问题怎么解决、怎么保护投资,这是一个风险更为巨大的选择问题。
第二,精调、提示词工程、RAG、Agent、安全围栏等。
除了ChatGPT与Claude之外,其它基础大模型本身是没有用处的,基础大模型需要叠加精调、提示词工程、RAG、Agent、安全围栏等,基础模型才能支撑起GenAI应用。
很多中国企业不使用公有云服务,无法直接使用大厂云服务来转移风险,那么中国企业如何可持续地解决精调、提示词工程、RAG、Agent、安全围栏等问题。这又是一个风险巨大的问题。
第三,GenAI用例问题。
中国企业的GenAI用例到底是什么?中国企业对这个问题普遍非常随意,大部分企业都是完全没有想清楚就开始动手。
要知道GenAI不是一个普通的应用软件,GenAI的底层是成本巨大的基础模型、算力、精调、提示词工程、RAG、Agent、安全围栏等,没有完全考虑清楚GenAI用例、GenAI性能、GenAI成本三者的匹配关系,GenAI建设不可能有结果。
第四,外购还是自建。
由于端到端GenAI系统已经极为复杂,对于大部分中国企业来说,外购是唯一选择。但是,在中国市场上,企业外购GenAI产品陷阱重重,大部分GenAI都是ppt而已,大部分“GenAI产品”从来没有真正落地过。
因此,中国企业在选择GenAI厂商时,请GenAI厂商来介绍ppt都是浪费时间,直接请GenAI厂商带着参观已经在别的企业落地的GenAI成功案例即可。
外购陷阱重重,那么自建是否可行?
绝大部分情况下GenAI自建是不可能的。逻辑很简单,请企业评估一下要自建的GenAI的推广价值,假如企业自有的研发能力已经能够自建这样的GenAI系统了,那么这个企业的原有业务最好关掉,这个企业利用足以自建GenAI的超强研发能力去AI创业会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