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民大会堂仅用了10个月建成,而联合国大厦的建成花费了6年左右的时间,悉尼歌剧院则是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所以人民大会堂可以说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在建设过程中,我国的建设者遇到无数的困难,但都被一一化解,更重要的是,此次建设并没有使用国外的建设材料,更没有邀请国外的建筑师参与。因此,人民大会堂不仅是国家的象征,也代表着中国人民敢于挑战,顽强不屈的精神。
但是,在建造时为人民大会堂取得名字,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而是另外一个。
那么,人民大会堂原本的名字是什么?为什么要改名字?在建造人民大会堂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事情?
修建大会堂是全国人民的愿望
1945年,毛泽东与其他领导人在延安杨家岭举行中共七大会议,看着连灯泡都没有的简陋会场,坐在木头长椅上的毛泽东说道:“等将来咱们的革命胜利了,一定要建一个能容纳一万人的大会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各部门都集中在中南海办公。由于中南海的房子有限,各个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再加上警卫部队都挤在几个小房间里。
特别是195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后,常委会的领导干部没有独立的办公楼,而是政府的众多办公机构挤在中南海的几间房子内,这也就导致工作上的诸多不方便。
在1958年3月,成都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在会议上,毛泽东在谈到北京这座城市的改建问题时,明确提出了要在北京建设万人大会堂的想法。
同年7月份,北京规划局特意派人去往苏联莫斯科进行考察,准备建造一座能够容纳上万人的大会堂。
在随后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决定实现这个想法。同时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北京建造一批重大建筑工程,来展现新中国这10年来的建设成就。
这些建筑完全是由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自行设计和施工。在众多建筑工程中,万人大会堂的建设被放在首位。
随后,周恩来建议把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建筑设计师调到北京来参加此项工程的设计,他还特别提到了梁思成、杨延宝和张开济等人的名字,邀请他们参加万人大会堂的设计。
并且周恩来还特别考虑到了天安门广场上大会堂的位置,他从天安门广场整体格局,中国传统建筑的讲究以及方便中央工作等角度进行考虑,提出大会堂要建在天安门广场西侧的要求。
周恩来的这个建议,得到了参与建设工作的设计师们的一致赞同。
并且周恩来还要求整个工程要少而精,不仅要美观实用,还要讲究艺术性,要凸显出民族风格和特色。
全国各地的建筑专家在接到邀请后,立马动身前往北京。在9月15日时,专家组拿出了第一套的建设方案。
由于时间紧迫,许多建造专家在解放之后确实做过不少的建筑设计工作,但是他们从没有设计过规模如此宏大的建筑物,导致方案设计的进程缓慢。
同时,各个经验丰富的建筑专家不好提意见,导致后续工作无法进行。
周恩来在得知这个情况后,指示负责建筑工作的人员可以将群众的范围扩大一些,让一些年轻人也参加到方案设计中来。
年轻人有着自己的特点,他们虽然对于业务还不太熟练,但干劲十足,思想也更加解放。
年轻设计者和老专家们各有所长,经过交换意见后,大家各自展现出自己的本领,仅仅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完成了第四稿方案,并且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为了方便选择,专家组又设计出了五套不同的建设方案。
到了10月16日,这些建设方案很快便被送到了周恩来面前,让他来决定使用哪套方案。
周恩来在认真听取完工作人员的汇报后,又逐个仔细看了看各个方案。他认为北京市设计的建设方案比较好。
并且,周恩来特别指出大会堂的观众席要有三层,中间的大灯要以国旗上的红色五角星为参照物,让散发出的光芒像花瓣一样,形成繁星满天供月效果。
随后,专家组又连续设计出了几套建造方案。
最终,周恩来决定使用北京市的建造设计方案。至此,大会堂整体的设计方案基本确定。随即,设计师便对天安门广场的规划布局展开讨论,他们一致认为大会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之间的位置关系是重点。
并且他们觉得如果大会堂和博物馆的大门正对着纪念碑,从远处望去,正中间的纪念碑,在整个宽阔的视野中显得格格不入。
因此,设计师们让大会堂南边的盲墙和革命历史博物馆南边的石阙,与已经建成的纪念碑形成一条次轴线。
这样可以使广场的东西两边的围合面向北边延伸,空间也变得更加宽阔。
大会堂开始建造
1958年10月26日,在确定后设计方案后,大会堂的建造工作正式开工。在开工之前,工作人员就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难题:群众的拆迁工作。
大会堂的位置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西侧,当时这里居住着不少群众,并且他们都将这个地方称为‘皇城根’,有些群众祖辈都是生活在这里。
这让负责拆迁的工作人员头疼不已,他们先准备去群众家中做思想工作。可没想到,工作人员到来时,群众们都已经将自己的行囊都收拾后,准备搬离。
工作人员看着他们满脸惊讶,可群众们却笑着说道:“国家要建大会堂,这可是好事,我们可不敢耽误。”
“就是,你们可别觉得我们是思想落后的人,有些事,咱们都知道该怎么做,国家就放心好了。”
群众们拿着行囊有说有笑的,脸上完全看不到难过和伤心。看着他们的笑容,工作人员顿时红了眼眶,朝着他们深深鞠了一躬表示感谢。
随后,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国家会为他们补助金,之后也会为他们安排新的住所。
在解决完群众的拆迁问题后,工人们便投入到了大会堂的建设工作中。
全国各地的工人们都感到北京参加这项伟大的建造工作,有些工人因为没能进入大会堂的建设工程而伤心流泪。
天刚亮,工人们便迅速支起手摇钻。当时没有先进且高效的挖土机,更没有进口的大吊车,全都是靠着工人们手中的大铁球和十字镐等工具。
上百辆的汽车和拖拉机不断向外运出基地里挖出的石头和瓦片,再从全国各地挑选出最好的木材和石材等建筑材料拉进工地里。
天暗下来之后,工地挑起一盏盏煤油灯,对着昏暗的灯光,工人们埋头苦干,干劲丝毫没有减弱。
实在是困得不行了,就随便找个屋檐倒头就睡。等到第二天再继续接着干。
正是凭借着这股干劲,工人们在1959年9月3日,完成了大会堂全部工程,前后的建造时间仅仅只有10个月。
大会堂是属于人民的大会堂
大会堂竣工之后,毛泽东在负责大会堂建造工作的万里和齐燕铭等人的陪同下来到大会堂视察。
在这期间,毛泽东向负责人万里详细地询问了工程的概况和施工时的具体情况。
万里向毛泽东说道:“主席您看,大会堂的总建筑面积比故宫还要多但是故宫的修建费时费力,整整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而我们的大会堂只用了10个月的时间。”
毛泽东听完后,欣慰的说道:“联合国大厦用了将近7年的时间,而中国的大会堂只用了10个月,这就是中国人民创造出来的奇迹。”
随后,毛泽东又打趣万里,说道:“你叫万里,大会堂的建造也是日行万里啊。”
万里也笑着说道:“主席,您可别打趣我了,这大会堂是靠两万多名工人废寝忘食,日夜奋战以及全国各地群众们大力支持的结果。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大会堂。”说完,万里的眼眶也红了。
毛泽东看到万里红了眼眶,心中也是诸多感慨,他知道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由无数劳动工人的汗水组成的。
“起名字了没有?”毛泽东指了指身后的大会堂问道。
万里回答道:“还没起,周总理说了等完工之后,等您来给起个名字。”
“你们现在都怎么称呼大礼堂?”毛泽东问。
“有群众叫‘万人大会堂’,干部领导们都喜欢叫‘人大会堂’,不过也有叫‘人民宫’的。”万里答道。
听到万里的回答,毛泽东沉默了一会,随后说道:“‘人民宫’这个名字不好,有些封建陈旧了,还是叫‘人民大会堂’好些。因为它是由中国人民建造的,是属于人民的。”
至此,‘人民大会堂’这个响亮的名字诞生了。它是属于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对于人民,毛泽东有着特殊的情感。在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就看到了人民的力量。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也多次提出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要把人民放在第一位。
正是因为毛泽东对人民有着特殊的情怀,因此才会将大会堂命名为‘人民大会堂’。
人民大会堂建成之后,得到中外一致的赞赏。它不仅方便使用,而且还彰显出中国的大国威仪,成为难得建筑佳作。
人民大会堂投入使用
在人民大会堂落成之前,中国重要的政治会议通常是在中南海的怀仁堂举行。
自1959年建成,我国的重要政治会议在这里举行,人民大会堂也成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利,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
直到1960年,全国人大会议的召开地点才定在了人民大会堂。
1969年4月1日,人民大会堂成为党代表大会的主会场。自中共九大开始,历届党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两会期间,各个地区的代表委员也在人民大会堂积极发言献策。两会闭幕式,政府工作汇报以及总理回答记者问题等等,更是让它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就香港问题进行会谈。
会谈中,邓小平表示中国的国土一寸都不能少,甚至说出了他的那句名言“如果不收回香港的主权,那么也就意味着中国政府就是当年的清政府,中国现在的领导人就是李鸿章。”
随后两年内,中英双方经过22轮谈判,最终在人民大会堂签订了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同时,在1987年的4月13日,中葡两国就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也在人民大会堂的西大厅正式签署。
在人民大会堂的三楼,有着“大会堂第一厅”美誉的金色大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举行中国最高规格的新闻发布会的地方。
自1993年起,金色大厅成为了全国两会期间的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常用厅,这也使得其成为了中外记者关注的焦点。
人民大会堂仅用了10个月便修建完成,这不仅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更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它是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象征,是国家和人民的骄傲。
正如毛主席所说的,大会堂,是属于全体中国人民的大会堂。它代表着中国人民无惧挑战,不屈不挠的精神。
人民大会堂会见证中国的发展,无论在何时,它都会与中国人民同在。
文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恩作者的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