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灯引路 共话成长”亲子沟通系列一:手机沟通小贴士——省常中家长学校(第六十三期)·云课堂

教育   2024-09-30 22:08   江苏  

每逢假期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

对手机越来越沉迷

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这让很多家长都感到头疼和担忧


但是面对青春期的孩子

说少了没效果

说多了孩子又会觉得烦

家长有心引导孩子

但效果总是不太明显

正值国庆假期来临之际

小编也为各位家长准备了

一些手机使用的亲子沟通小贴士~

供大家参考


首先,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孩子为什么会对手机成瘾。在当今社会,手机几乎成了青少年不可或缺的伴侣,它以其丰富的娱乐内容和便捷的社交功能,深深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手机的世界五彩缤纷,充满了无限可能,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新天地。




一、即时满足感的追求

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探索欲强烈的阶段,手机以其无限的信息量、即时的反馈机制,满足了他们追求新鲜感和即时满足的心理需求。无论是短视频的滑动、社交媒体的点赞,还是游戏的即时奖励,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多巴胺陷阱”,难以自拔。




二、社交需求的满足与逃避

在虚拟世界里,孩子可以更容易地找到归属感,通过社交媒体展示自我、结交朋友,获得认可与关注。同时,对于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压力和挑战,手机成为了一种逃避的工具,让孩子在虚拟的避风港中暂时忘却烦恼。




三、家庭与学校环境的影响

家庭氛围的缺失、父母陪伴的减少以及教育方式的单一,都可能促使孩子转向手机寻找慰藉。此外,学校教育对信息技术教育日渐重视,一方面提高了孩子的数字素养,但同时也潜在地增加了他们对手机的依赖的风险。

因此

作为家长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

倾听他们的声音

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

更多的乐趣和意义


以此

我们能帮助孩子

逐步摆脱对手机的过度依赖

让他们在现实世界中

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心态平和,共商约定

“还有十分钟就到约定时间了。”

“你玩手机已经有一个小时了,是不是该休息了呢?”


与其“堵”,不如“通”,用协商的语气与孩子交流,孩子会感到家长的尊重和关心,也更容易接受建议。沟通的基础打好了,家长和孩子召开家庭会议,一起制定手机使用规则,约定好手机使用的用途、内容、时间、约束条款等。


读懂需求,精准关爱

家长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使用手机的原因,倾听他们的需求,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心理研究发现,青少年玩手机的心理需求可以归纳为4个方面:信息、认知需求;放松、娱乐需求;个性、时尚需求;沟通、归属、情感需求。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喜欢用手机听音乐、看网剧、玩游戏,可能孩子想要满足的是放松、娱乐需求。为此,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进行替代活动,将孩子从手机的世界中“拉”出来。

例如:

●跟孩子一起做做饭,下下棋,整理整理房间

●带孩子去一个想去的地方游历

●带孩子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

●和孩子一起参加户外体育运动等

如果孩子喜欢上网聊天、刷微博、发朋友圈求关注等,TA有可能对沟通、归属、情感的需求比较强烈。这时,需要家长给予孩子积极地关注与陪伴等。同伴认同对孩子也十分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尊重孩子对于同伴认同的渴望,鼓励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参加同龄人的社交活动,让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获得归属感、认同感和成就感。


适时赞美,允许反复

遇到以下情况,可以对孩子及时肯定或赞扬,以更好地巩固和强化孩子的进步,如:

●孩子提前了几分钟结束玩手机

●孩子用手机搜索学习信息

在执行手机使用规则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出现破坏规则的现象,此时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如果确有困难就慢慢来,给孩子留足不断调整的时间和空间。


以身作则,身教为先

身教胜于言传。当孩子总看见父母对手机“爱不释手”,而自己手上却“空无一物”时,孩子的心里会如何想?因此,作为家长,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生活中,尽量避免当着孩子的面长时间玩手机,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为孩子树立榜样。


最终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努力

不仅让孩子们远离手机成瘾

更让他们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成为有责任感、有创造力、

有同情心的新一代

这不仅是我们作为家长的期望

也是我们对孩子们未来的美好愿景


我们要相信

每一次耐心的引导和不懈的努力

都将为孩子的成长之路

铺下坚实的基石

让我们携手同行

以爱为引,以耐心为伴

共同见证孩子们

绽放出属于他们自己的

  独特光芒!

供稿 | 亢健  陈俊霖

审核 | 张立  史金花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学校信息推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