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每周六一次的合心镇大集如期举办,来自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合心镇及周边的商户和居民纷至沓来。大集上,有一个摊位格外热闹,这是由合心镇“两所一庭一中心”(即长春市公安局绿园区分局合心派出所、绿园区合心司法所、绿园区人民法院合心人民法庭、合心镇综治中心)合力打造的“合心法务进大集”普法宣传摊位。
在这次活动上,合心司法所联合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单位开展了“送法入大集、贴近百姓解民忧”活动,现场解答群众涉法纠纷15人次,发放宣传资料80余份。 近年来,合心镇“两所一庭一中心”积极协同联动,成功打造了“法治大集”普法新名片,以一项项“小切口”、精准化的服务举措,切实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实现了法律服务“多渠道”、服务群众“零距离”。 “每周六我们都会在大集上摆好摊位,向在场群众普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通过答疑解惑,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积极引导群众依法办事、合理表达诉求,养成法治思维方式。”合心司法所所长刘立广说。
据合心派出所所长唐武介绍,为强化合心镇大集的安全保障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合心派出所向长春市公安局绿园区分局申请派驻警务流动车。警务流动车也同时成了流动的法律服务站。 据了解,今年以来,合心镇已组织开展“法治大集”活动20余次,发放普法宣传资料10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200余人次,利用警务流动车现场调解矛盾纠纷3起,防止民转刑案件2起,服务群众3万余人。 “我们已经有9年没收到租金了,能帮帮我们吗?”今年3月22日,三间村村民苗某来到合心司法所,向刘立广寻求帮助。
原来,苗某的父亲将自己承包的土地流转给村民张某,双方签订了协议。近年来,苗某的父亲一直没有收到张某给付的租金。之后,苗某的父亲去世,而张某一直处于“失联”状态,土地也无人耕种。 刘立广依托“警地融合”工作机制,在合心派出所的帮助下联系到了张某的女儿,得知张某已去世5年。刘立广向张某的女儿说明了合同事宜,讲解了相关法律。最终,张某的妻女同意放弃合同约定中的地上物所有权,由苗某自行处理。至此,一起持续多年的纠纷得以化解。 “在‘两所一庭一中心’协同联动工作机制下,我们充分运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专业化调解等方式,积极化解矛盾纠纷,总结提炼出‘一查、二引、三研、四调、五访’化解邻里纠纷“五步工作法”,为基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提供了经验。”刘立广说。 合心人民法庭有关负责人介绍,合心人民法庭与合心司法所在诉前调解方面实现了充分联动,针对相关案件,由司法所、派出所联络各村村委会或人民调解委员会先行开展调解工作。合心人民法庭诉前调解成功率由2022年的15.2%上升至目前的50.3%,极大地缓解了法庭的工作压力,也提高了结案效率。
2023年至今,合心镇各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99件,合心司法所调解各类纠纷104件,挽回群众经济损失80余万元,减少集体资产流失50余万元,为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
为进一步强化合心镇综治中心功能,助力“两所一庭一中心”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提档升级,绿园区法学会在合心人民法庭设立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联络点。
据介绍,今年5月,绿园区法学会开始在全区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进驻基层法律服务站点试点工作,优选2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进驻“一社区一法庭”(即普阳街道信阳社区、合心人民法庭)。试点工作主要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团队)面向所在区域群众开展“面对面”法律咨询为主,结合实际适时辅以法治宣讲、普法宣传。 “起初,城区法律咨询工作每周五开展一次,农村法律咨询工作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开展频次可根据区域内群众参加程度及需求适当增加。”绿园区法学会有关负责人介绍。 绿园区法学会高度重视“首席”进驻基层法律服务站点试点工作,择优选配人员,科学调配服务站点,在此基础上,还专门为两个服务站点制作了统一台账,旨在通过活动的开展,不断满足和提高城乡居民对法律的需求及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力求通过一城一乡的示范引领,取得以点带面、全区铺开的效果。 截至今年10月底,“首席”进驻基层法律服务站点试点工作已步入正轨。其中,城区信阳社区法律服务站点已开展法律咨询活动18次,接待群众97人次,参与矛盾纠纷化解2件,出具法律意见书1份;合心人民法庭法律服务站开展法律咨询活动10次,参与矛盾纠纷化解3件。来源:长春市绿园区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