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姚明做了一件大事

文摘   2024-08-28 07:50   北京  

不断寻找需求、资源和公共价值的交集点


2015年,姚明来到白市二校进行支教。

姚明,中国篮球协会主席,第一位入选NBA名人堂的中国球员,中国体育的一个传奇。他的故事已经为大众所熟知。

从把篮球带到乡村学校开始,姚明的体育事业延展到了公益领域。“实事求是地讲,篮球打得好,未必可以帮你找到下一份工作,但你如果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可以在球场上寻找到,就可以寻找到更好的生活。”姚明曾经这样说。

包括他和夫人叶莉在内的公益团队,希望通过体育公益给乡村的孩子带来更多发展的可能。从2008年开始启动的姚基金,如今已经走到第十六个年头。

这也是中国体育公益持续探索发展的16年。


一个体育公益基金的诞生

中国的很多民间公益机构的诞生,都从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开始,姚基金也不例外。

那一年,地震发生后,姚明先后向汶川捐出1600万元,在团队的协助下,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下设立了专项基金“姚明爱心基金”,用于资助灾后重建——这便是最初的“姚基金”。

彼时姚明还在美国,随其效力的NBA球队休斯顿火箭征战新赛季。美国的慈善传统延续已久,在体育界也不例外,支持社区青少年、女性、残障人士等参与体育运动类的项目从20世纪末期就开始出现,职业运动员和俱乐部也历来都有强烈的参与公益的意识。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最成功的商业联赛之一,NBA也有自己的公益品牌——NBA关怀行动(NBA Cares)。其中下设多个项目:既包括面向现役和退伍军人的交流帮扶项目、减少碳排放的环保项目,也包括向小型企业提供资助的专项基金、每月奖励社区公益做得最好的球员的“帮扶社区奖金”。最有创意的一项,是将捐助额挂钩赛场表现,常规赛中每出现一次助攻,NBA和美国州立农业保险公司(State Farm)就会捐赠5美元,用以助力美国青少年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课程的学习。

受这种氛围的感染,姚明也意识到了慈善的重要性。在NBA打球期间,他萌生了做一个自己的慈善基金的想法,还曾多次向火箭队的前队友、在家乡长期做慈善的穆托姆博请教。

2007年,姚明和好友、NBA当红球星史蒂夫·纳什发起了“姚纳慈善赛”。活动还附带一场慈善晚宴与拍卖会,纳什、姚明、乔丹、霍华德、詹姆斯等球星的签名球衣,球王贝利及拳击名将阿里的签名物件,北京奥运、NBA联赛豪华之旅礼包等拍品均在列,阵容之豪华,在当时的体育界堪称罕见。依靠中美球星们的强大号召力,这场慈善活动共筹得了1700万元善款,全部捐赠支持中国西部希望小学的建设、资助贫困孩子们读书及开展体育活动。

汶川地震后的那年中秋节,姚基金在四川广元资助重建了一所希望小学。姚明前往广元、北川灾区一线探访,还和在安置点的孩子们吃了饭。灾区的惨烈景象、孩子们在伤痛过后仍然保有的好奇和天真,给了他极大的震撼。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发起一个慈善基金。他也知道这里面存在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赌上自己的名誉,但那时的姚明顾不得这些了。

2019年姚基金慈善赛上,鹈鹕球员海耶斯帮助小队员完成扣篮。

从2008年到2012年,姚基金仅在四川就援建了四所希望小学。随后,姚明和团队也逐渐发现,捐钱捐物可以救急,但恐怕难以根本性地改变乡村地区孩子们的教育质量。他们也发现了一个痛点:大多数学校都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也无法保障孩子们有条件开展体育活动。

他们决定将项目重心逐渐转移到青少年体育上。2012年,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姚基金携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正式发起了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项目。

篮球季项目的内容,不只停留在捐赠器械和场地这样单次的公益模式上。彼时姚明的经纪人、现在的姚基金副理事长、有三十年体育从业经验的陆浩,在项目最初规划时,就提出将志愿者系统与体育大学、师范院校体育专业实习对接。一方面,这些学生在大三大四时对实习机会有很大需求,但很多时候并没有合适的单位接收他们;另一方面,乡村地区几乎没有体育老师,因体育课强技能要求的性质,广泛存在无人会教、无人敢教的情况。陆浩认为,如果能够动用大学生资源,既能给他们提供实践机会、完成实习任务,同时又能够让他们服务社会、学以致用,刚好是各取所需。之后,再着手搭建从乡镇到县、市、省级的篮球比赛,为孩子们提供展示平台。

截至2023年底,姚基金已为4000多所乡村地区学校的近532万人次青少年提供了学习篮球的机会,派出6512人次支教志愿者、培训1239名乡村专兼职体育教师。

在发起篮球季项目的时候,国家对于体育教育、青少年体育及体育产业的规划也来到一个新阶段。2009年,国家第一次对1995年发布的《体育法》做了少量修订;2011年年初,在第一阶段计划的基础上,发布《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提出到2015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其中特别提到,在青少年体育方面,要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纳入学校教育考核主要指标;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篮球季的诞生,也正好顺应了当时政策推进的方向。


体育改变命运


在姚基金秘书长叶大伟看来,对体育的深刻理解是团队的核心优势。“姚明在NBA有过将近10年的职业生涯,他本人也从小在体校的体系中成长,所以他也在不断地观察学习国内外优秀的青少年体育教育的相关内容。他对体育的理解是非常深的。他多年来反复强调,体育对于青少年来讲是重要的教育组成部分,既是手段,也是内容。”

“手段”,指的是篮球训练和篮球赛作为孩子们课堂的载体;“内容”,则是体育所带来的健康价值与社会化训练功用。

“体育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对改变一种精神贫困会起到巨大的作用。”姚基金理事白岩松曾说,“如果这种精神贫困被改变了,敢于胜利的气质被建立了,贫困才可能真正被改变。”

体育为何重要?体育究竟能给乡村的孩子带来什么?这是每一个发起体育教育公益项目的人,都曾经深度思考过的问题。

能比五机是大凉山的一个女孩,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几乎没有什么稳定的收入来源,只能靠爷爷放羊养活她和哥哥。二年级的时候,能比五机就辍学了。

有一天,校长阿说木加突然来家访,表示希望她能回去上学、打篮球。2012年开始,这位彝族校长自掏腰包陆续买了几百个篮球,让孩子们人手一只,希望以此吸引孩子们回去上学。能比五机当时就回学校了,并且开始跟着一群男孩子打篮球、拼对抗。

不过,那时没有人告诉这群孩子篮球究竟该怎么打。他们不懂最基础的规则,也没有看过一场正规的篮球比赛,但他们知道把球投进篮筐便是胜利。

情况在2015年有了改变。姚基金的希望小学篮球季项目铺到了能比五机所在的学校。项目的志愿者体育老师组织了一支篮球队,准备训练参加比赛。那个时候,能比五机身高只有1米4,但她跑得快、力量足、弹跳也好,防守男生毫不逊色。“苦苦哀求下,他招我入队了。”她说。

广西龙州,姚基金的支教志愿者在带队员们早训。

能比五机在队里担任了得分后卫的位置。也是从这时起,她才知道,一支篮球队想要运作起来,每个人都必须明白自己的位置所承担的责任。训练了两个月后,她打上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场篮球比赛——姚基金篮球季县级比赛。第一次上场,能比五机紧张得乱了阵脚,竟然一分都没拿到。

“我下来之后,校长他们全都跟我开玩笑,说我得了个鸡蛋。我性格也比较强势,就说下午我一定要得分。”下午的第二场比赛,能比五机找回状态,成功得分上双。

在这届比赛中,能比五机所在的校队打到县级第二名、自治州第三名,并成功获得去往成都参与省级比赛的机会。

那是她第一次坐大巴、坐火车,走出大凉山。省赛的体验对她来说“除了震惊,还是震惊”。她发现,城市里有很多比她高、壮的女孩子,且她们所在的训练有素的队伍,打球时和山里孩子的理解根本不在一条水平线上。

“有一场球,因为我前半场得分比较多,对面就派了一个女生专门盯防我,防得死死的,我根本拿不到球。后来我累了,索性跑到场边一坐,结果她还跟着我等,场上两边就剩下八个人打球了。后来教练把我叫回去,告诉我不能这样打球。”现在回忆起来,能比五机还忍俊不禁。

因为能比五机在赛场上表现亮眼,姚基金又邀请她去参加了当年在上海举行的慈善赛。基金在全国七十多支队伍中选择了16名小球员,参与慈善赛的第三节,与中美球星同场竞技。

能比五机上场时,人都是蒙的:“没有概念,场上的球星我也一个都不认识。”但那场在CCTV转播的“大比赛”,让全村人都聚到了爷爷家的电视机前,爷爷高兴地杀了一头猪来庆祝。等到能比五机回家,爷爷突然告诉她,决心要供她读书,“女孩子要走出去!”

再后来,能比五机被西昌航天学校(初中)以体育特招生资格选中;初二时打完省运会篮球项目,又被宜宾二中看中。她转学至宜宾,并顺利直通升入三中(二中对应的高中部),进入女篮校队。宜宾市的女篮校队建设,在整个四川都处于前列。靠着高中开始的专业化训练,能比五机成功通过体考,进入了湖北师范大学,就读运动训练专业。

体育就这样彻底改变了一个山村女孩的命运,也改变了她对于世界的认知。能比五机告诉《中国慈善家》,自己老家的同龄人基本都已结婚生子,到周围县镇打打工,很难真正走出大凉山,遑论读大学了。“说实话,没有篮球的话,就真的没有现在的我。小时候我放羊、养猪,从来没有想过外面是什么样子。打篮球让我遇到了很多教练和朋友,他们都是我的贵人。”她说,毕业后想以教练的身份再回到凉山,把凉山女篮带出来。

像能比五机这样因体育而发生变化的孩子,在姚基金的项目中还有很多。有的孩子是留守儿童,因从小缺少陪伴,性格暴躁、很难与同伴相处。但开始打篮球之后,苦闷找到发泄的出口、化为练习的动力,每天的训练来得最早、走得最晚,也因为与队友和教练的相处,逐渐懂得了合作。

还有的孩子因为头皮患病,常年戴着帽子遮盖光头,因外形上的自卑,在学校几乎没有朋友。但在姚基金“美丽乡村足球季”项目志愿者组织足球队后,他担任门将,因为出色发挥,成了孩子中间高人气的“光头门神”。

还有的孩子,通过篮球训练,像能比五机一样,成功进入了曾经难以触及的学校,并在未来有机会以体育老师或教练的身份反哺更多乡村青少年。

姚基金支教志愿者在给孩子们上体育课。


“常赛”之路


讨论体育公益,很多时候会停留在老师进校园、孩子参与训练的阶段。但在叶大伟看来,比赛才是搭建一个完整的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公益系统最关键、也最困难的部分。

“如果不做赛事的话,对我们来讲是最省心的。每年比赛过程中都有人受伤,每次办赛都要胆战心惊的,保险医疗都要做好配套,赛季期间我们压力非常大,很熬人。”他告诉《中国慈善家》,“但是,不能因为压力大就不做。孩子们最缺的是比赛,比赛是展示的平台,是走出来的机会。”

搭建比赛平台,要求能够调动学校、政府、体育产业、媒体等各方资源,还需要一定的办赛经验作为支撑。2022年,贵州的“村BA”走红,高关注度带来商业资源支持,进而把这个民间地方体育赛事逐渐拓展成了全国系列赛。但在那之前,办一个串联起乡镇、县、市、省级学校的全国性比赛,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姚基金持续在这方面进行探索。但仅凭一家机构的力量,仍然很难保证每一处“毛细血管”尽头都有比赛落地。2021年开始,姚基金要求所有希望参与项目的县,必须签署办赛承诺书,自行出资并组织县一级的比赛。

“组织青少年比赛,本身就是县教育部门的常态化工作之一,但是过去多年来整个教育评价机制向唯成绩倾斜,导致了很多县级运动会之类的比赛都没了,乡村地区的孩子就更没有比赛的机会了。”叶大伟说,“所以我们就提出上面的条件。我们制定了标准,下发手册和球服、篮球、篮架等硬件给县里,但他们需要自行承担裁判劳务费、场地租金等。省级办赛则由我们来资助、拨款,全国赛也由我们来组织。这样一来,能尽量保证各个层级上的比赛都能办齐。”

比赛体系搭建完整后,县级的队伍就有机会拿到市、省甚至全国级别的荣誉,成为回馈地方青少年体育建设的成果。如此一来,地方政府更有动力继续办赛,继而形成良性循环。

姚基金的办赛经验,也为后来的政策发布提供了一定参考。国际篮联(FIBA)已持续多年在国际上推广“MINI篮球”运动,以保证5至12岁的儿童在打篮球时用上更合适、安全的器材。姚基金也自2012年希望小学篮球季项目开始以来,致力于普及“小篮球”,包括使用更小规格的5号篮球、符合儿童身高的更低的篮架等。2017年,姚明出任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后,开始着力在国内推行“小篮球”改革,推动篮协发布了《小篮球发展计划》,并正式启动青少年小篮球联赛。

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大的平台和更多的曝光机会,姚基金在自己的另一个重要赛事——由2007年那场“姚纳合作”延续下来的姚基金慈善赛基础上,拿出了第三节的时间,让地区代表孩子们上场和球星们同场竞技,即那个通过电视转播的、为能比五机带来改变的关键时刻。

包括2024年这届,慈善赛迄今已经举办了十二届,配套内容也逐渐成熟,除了核心的篮球赛、慈善拍卖晚宴,还添加了球员学校探访、体育公益论坛、高尔夫慈善赛等。

叶大伟坦言,每年邀请球星都是相当头疼的事情。尽管姚明亲自打电话邀请,但成功率并不算高:“NBA是一个强品牌的IP,对于球员在休赛期出席比赛有严格的规定,我们能举办有现役球员参加的五人制比赛,也是经过特批的。球员们夏天的休赛时间是归自己的,商业活动、度假旅游等都提前安排好了。有时打十个电话,能邀请到两三个人就非常不错了。”

后来,姚基金与耐克等体育品牌合作,通过品牌邀请他们的签约运动员,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难题。

2017年姚基金慈善赛全体球员大合影。


耐心和定力


2018年初,姚基金迈出了重大的一步:从曾经挂靠青基会的专项基金,变为一家独立的非公募基金会。前中国女篮运动员、姚明的妻子叶莉出任理事长,姚明改任副理事长。

这不是一个轻易做出的决定。“坦率讲,我觉得姚明他们的风格一直是比较稳健的,不管是行事还是做人的风格。做出选择的时候,其实也是经过再三的讨论,也犹豫过,但是最后还是下定了决心要独立组织和运营。”叶大伟告诉《中国慈善家》。

拥有独立身份的姚基金,首要的课题是专业性的保障。从组织建设与管理的角度来讲,基金会吸纳了体育专业和公益相关背景的人才,组成了一支10人的全职团队。基金会也借力中国篮协等行业协会,以及各类体育高校、专业组成的人才培养系统,保障项目的专业性。

2021年,姚基金开始在项目中推动“共同投入”的机制,基金会对单个学校投入的资金降低40%,但因为县级政府和学校积极申请并主动共同投入资金,项目所覆盖的学校反而从前一年的450所一下子扩大到了1500所。

“这是因为大家看到了项目的价值,有广泛的社会需求,于是都愿意来申请、共同投入。姚基金在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也因为单校的成本降低,能够进一步扩大范围。我觉得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叶大伟说。

由于公益品牌口碑良好,基金会项目也吸引来不少企业和商业品牌。但这又带来了另一个难题:很多时候,品牌希望联合姚基金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体育公益项目。这些项目如何与姚基金的拳头项目做结合?如何在扩展规模的同时保证项目质量?姚基金究竟应当成为一个需求导向的基金会,还是资源导向?

回答这些问题,还需要姚基金持续进行探索。但无论如何,不断寻找需求、资源和公共价值的交集点,是基金会持续努力的方向。

2022年,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和姚基金共同打造了“美丽乡村足球季”项目。截至2023年8月第一轮试点结束,项目已选派100人次的足球专项支教志愿者,在全国4个省份的100所学校开展体育支教、足球培训、联赛等活动,同时提供硬件支持,近8.6万人次的乡村地区青少年从中获益。2024年7月,足球季的第一届邀请赛也已在北京举行。

“我们很清楚,篮球它是载体,目标还是以体育人。如果能够有资源支持乡村地区的孩子去学习体验其他有价值的运动项目,我们就应该把握住机会。借助姚基金的模式,相信它们都会发挥相应的作用。”叶大伟说。

从姚明的影响力出发,专业化运营16年,姚基金为中国体育公益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但仅靠一家姚基金,支撑不起一个良好的体育公益生态。基金会中心网在2018年发布过一份体育公益研究报告,其中提到,无论是在公众还是在媒体层面,体育公益的关注度始终偏低,名人效应影响力发挥并不充足,学界中相关的研究也相当缺乏。报告认为,“我国体育公益领域仍然缺乏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公益组织”。

姚基金理事长叶莉在接受《中国慈善家》采访时表示,期待更多同仁加入体育公益的队伍。“对于想涉足体育公益领域的人和机构,我建议要保持初心和热情,深入了解受助群体的真正需求。体育事业本来就是一个‘慢工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每个冠军也不是生来就是强者。对于体育公益事业,应该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定力。” 

作者:龚怡洁

图片来源:受访者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万小军


点击上图,一键下单

《中国慈善家》2024年第4期

2024年8月12日上市


往期 · 推荐

项目都说好,名气却很小?是该响响了!

世界蚊子日 | 给蚊子做绝育的人

我在加沙当医生,救助流产的妇女和被性侵的孩子

小慈邀你“在看”一下

中国慈善家杂志
以慈善的角度看中国。中国新闻社主管,中国新闻周刊主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