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莉:​ 体育事业是一个“慢工程”

文摘   2024-08-28 07:50   北京  

体育事业本来就是一个‘慢工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每个冠军也不是生来就是强者。对于体育公益事业,也应该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定力


姚基金理事长叶莉。

2018年,姚基金注册成为独立的基金会。在这个节点上,姚基金的发起人、机构的灵魂人物姚明,把基金会掌舵者的重任交到了妻子叶莉手中。

叶莉是中国女篮前队员,司职中锋,曾随国家队征战2004年女篮亚锦赛、雅典奥运会等大赛。女篮队员叶莉球风硬朗,而场外的她也要强、独立。姚明曾回忆说,“有一次在训练课上,她丢了一个罚球,球迷想给她壮胆,就喊:‘叶莉,别紧张,还有姚明!’她撇撇嘴道,‘谁靠谁呀?我们女篮成绩比男篮强多了!’……她很自尊,不愿意靠我出名,这是我爱她的重要理由。”

转换身份后的叶莉,将曾经属于球场的意气风发叠好收起,以低调和稳健的姿态带领姚基金持续深耕体育公益领域。叶莉告诉《中国慈善家》,成为公益人,对自己和家人来说“是一种幸运”。

《中国慈善家》:能否给我们回忆一下,自己最初参与姚基金的经过?当时是什么心情,又有什么期待?

叶莉:在姚基金成立之初,我就加入了基金管委会的工作。在支援汶川地震灾后学校重建的过程中,我和同事们慢慢发现,震区包括偏远山区的孩子,不光缺乏硬件更好的校舍,软件上的、特别是音体美在内的素质教育,同样也极度匮乏。

作为体育人,我们认为,如果体育没能很好地介入孩子的小学阶段,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会有不利影响。

所以我们2012年开始转型,开启了“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项目。除捐赠硬件以外,更重要的是从体育支教和篮球训练、比赛这些方面深入地开展工作,去弥补乡村青少年在体育教育软件方面的不足。

我们想给乡村孩子提供更好的体育教育,坚持“以体育人”的理念,希望更多的乡村青少年的精彩人生也可以从体育开始。我们还确立了“专注、阳光、突破、友善”的价值观,支持每个乡村青少年都能接受可及的体育教育,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这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也是我们坚持的目标。

《中国慈善家》:2018年,姚基金成为一家独立的基金会,你也接过基金会理事长的担子。当时给自己定了什么目标?回望这六年,主要收获是什么?

叶莉:我的目标是继续做好“以体育人”的事业,不断扩大姚基金的影响力,让更多乡村地区的孩子受益于体育。

回望这六年,收获是多方面的:首先,我们看到孩子们通过参与姚基金的项目,变得更加自信、健康和快乐,这是最让人感到满足的。其次,我们在公益路上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在与爱心单位的合作中,大家齐心协力为“以体育人”的事业贡献力量,令我感动。而且,姚基金经过这些年的探索,摸索出了一套可以复制的体育公益模式。我们从篮球开始,但也确立了“不止于篮球”的新阶段目标,这也是一种收获。

《中国慈善家》:姚基金是国内体育公益的先行者,这也意味着很多时候,下判断、找模式,都需要自己去试错和摸索,这个过程中有没有比较困惑的时候?

叶莉:我们的工作的确常常面临不确定性,需要不断摸索和尝试。希望小学篮球季经历过很多细节调整,一开始设立了县市省和全国四级联赛,但是多层级的比赛设置致使办赛成本高昂、覆盖面较小,给赛事组织者带来的压力也比较大。因此,后续优化成以县级和全国赛事为主体,省级联赛为辅助,既确保所有的项目学校都能参与到正规的青少年篮球比赛,又确保搭建“全国赛”这一个最大的舞台,给表现优异的球队提供展示他们球技和自信的机会。

2021年,我们调整了项目的运营投入机制,采取“品牌授权+资源供给”的方式,将县一级联赛的组织运营工作和办赛所需成本,交给参与的县自行承担,姚基金则提供硬件设施、办赛标准流程和相应工具包。正是因为这种运营机制的改革,我们才能实现快速规模化的目标。

今年我们的省赛再次升级,力争将省级联赛打造为“联赛+训练+室内课”全场景模式,因为当项目学校接近2000所时,每年只有五六十所学校有机会打进全国赛,这个比例越来越低,因此我们邀请知名文体明星加入省级赛事,提高赛事影响力。

此外,我们在项目设计之初也对青少年的比赛有些特别的设计。让孩子们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身心都获得成长,这是姚基金篮球季希望传递的理念。因而,姚基金篮球季也在推广“小篮球”运动,用更符合青少年的装备和设施,激发热爱体育运动的兴趣;不设总冠军,以“去锦标化”的模式组织联赛,让小球员感受成功的喜悦;设计激励女生参与的规则,鼓励更多女生参与。

2017年8月19日,南京,2017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全国表演赛,叶莉与全场队员合影自拍。

《中国慈善家》:你曾在采访中提到过筹备慈善赛很不容易,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难题?

叶莉:姚基金慈善赛实际上是早于姚基金成立的。2007年,姚明和另一位NBA球员纳什共同在北京发起创办了“姚明纳什慈善赛”,后面才创办了姚基金,再后来更名为姚基金慈善赛。

这个比赛很特殊,是在全球范围内为数不多的允许NBA现役球员在非赛季可以上场的五人制公开比赛,同时也涉及国内球员的组织、邀请,这里涉及很多、很复杂的审批、报备流程,加之休赛期很多球员都会安排自己的一些行程安排,所以每一年邀请球员就变成了最重要、最复杂的一件事情。

同时,很多球员在确认之后还会出一些特殊的状况,比如训练受伤、护照丢失、家人去世、孩子出生等各种不可预测的情况,导致临时无法到中国参与比赛和系列活动,这个时候就可能会带来一些质疑和舆论压力。好在我们向合作举办城市政府、球迷解释之后,大部分都能理解,因为大家都明白,这些球员是为了公益慈善事业而飞行了半个地球来这里比赛的,属于志愿行为,面对临时的意外状况确实没有办法。

《中国慈善家》:在推动姚基金项目的过程中,你看到孩子的哪些变化?有哪些事情会让你感到触动?

叶莉: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看到孩子们从内向变得开朗,从缺乏自信变得充满活力,也敢于在更大的舞台上表现自己,这些变化让我很感动。

比如在今年足球季,有个孩子因为生病受到外形带来的影响,他在学校里很少与别人交流,不参加集体活动,对学习也不上心。姚基金志愿者来到他的学校支教后,发现这个孩子对足球有兴趣,便鼓励他参与。在志愿者的引导下,他慢慢开始与外界交流,还参与各种集体活动。最近,我们举办了第一届姚基金美丽乡村足球季全国赛,他作为球队代表来到北京参赛,还作为表演赛小球员登场。我们很希望看到更多这样被体育改变的孩子。

还有四川省宜宾市珙县乡村女孩先思蕊,参加了我们的篮球季。经过长时间的刻苦训练,她的球技大幅提升,逐渐在学校中有了不小的名气,信心提高了,学习起来也更有劲儿了。在2022-2023第十二届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全国赛上,她第一次走出四川,来到江苏南通。作为队长,她带领球队一路强势晋级,最终力克群雄斩获全国冠军。后来我们还邀请她到杭州参加WCBA现场观赛,她作为中场垫场赛小球员也有非常亮眼的表现。同样作为女篮球员,我很高兴见到在姚基金赛场上绽放光芒的女生。

除了受益人,篮球季有一个重要的参与群体,就是支教志愿者,他们是来自师范、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专业就是学习如何把体育的知识、技能教授给青少年,而乡村学校,恰恰缺少的就像他们这样学体育、懂体育、有热情的人。很多志愿者在支教结束后,明确了自己想当乡村体育老师的职业目标,并且真正扎根到乡村地区。这些年轻人也让我很感动。

《中国慈善家》:公益这份事业,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其中的成就和挑战分别是什么?

叶莉:公益对我个人而言,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担任一家公益组织的理事长,则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通过姚基金,我看到了乡村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渴望,也更加坚定了专注于以体育人事业的决心。

关于成就,我能够切实地改变一些乡村地区体育教育的现状,为乡村地区孩子们的未来带来更多可能。

挑战则在于,随着公益项目的规模在扩大,资金、人力、评估等问题随之复杂起来,我们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持续加大在各方面的投入,在逐步扩大覆盖范围的同时保证项目质量。

今年我们也提出了“以体育人·扩优体质”的年度目标,2024年姚基金将持续推进“公益2.0”进程,加强项目精细化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监测,确保每一项投入都能够产生最大的社会价值。除日常体育支教外,姚基金将探索为乡村青少年提供课后、课外享受的包括篮球在内的体育服务的可能性,希望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

2020年10月4日,湖北武汉,2020姚基金慈善赛前夕,叶莉、姚明和篮球明星探访武汉奥林小学。

《中国慈善家》:姚基金成立16年了,你和家人在这个平台上做了很多公益。这些年,你们对公益的认知有了哪些变化?

叶莉:我觉得我们很幸运。一是我们认准了体育公益这个议题,并且能够坚持12年。二是我们有非常优秀的团队和外部协同伙伴,有理事会成员出谋划策、亲力亲为,有秘书处的小伙伴认真负责落实工作,同时也有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合作方16年如一日陪伴和扶助。三是我们的同行者越来越多,包括捐赠人、地方运营机构、支教高校,以及每年近2000名的大学生志愿者。

在项目的维度上,我们的认知也有变化。项目是从最初单纯援建学校、提供物质帮助,到除捐建“硬件”之外也补充“软件”,再到现在的“硬件+支教+集训+联赛”模式的,为的是进一步缓解乡村小学体育师资不足、体育课程和活动缺失的问题。

这些年,我们从埋头“做好自己的公益项目”,到开始和更多合作伙伴一起同行。我们做了很多探索,和国内、国际大型赛事——FIBA、CBA、WCBA、上海马拉松、成都马拉松、慈善高尔夫赛,以及和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这样的官办体育基金会合作,举办大型赛事和活动。赛事为乡村地区青少年提供了近距离接触顶级球员的机会,孩子们能够亲身感受榜样的力量、激发自己对体育的热爱。项目与赛事结合,能吸引更多企业和个人关注参与,拓宽了善款筹集的渠道,也让公益理念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目前,我们也在做“体育价值传播倡导”的工作。去年12月在杭州,我们联合了七家机构联合发起“体育益未来”的体育公益行业共建活动。未来,期待体育公益行业共建将围绕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健康中国2030的战略目标,协助建立包括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研究机构、媒体在内的更加广泛多元的支持参与网络。

《中国慈善家》:中国的体育公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你对目前想涉足这个公益领域的人和机构有什么建议或者呼吁?

叶莉:对于想涉足体育公益领域的人和机构,我建议要保持初心和热情,深入了解受助群体的真正需求。体育事业本来就是一个“慢工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每个冠军也不是生来就是强者。对于体育公益事业,也应该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定力。

希望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支持体育公益,让乡村青少年也能享受到优质的体育教育服务。期待更多同仁加入我们的队伍,为儿童青少年提供可及的体育服务,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当然,我们也期待除了学校这个青少年体育运动的“主阵地”外,家庭、社区及社会力量也承担起责任,共同营造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良好氛围。

作者:龚怡洁

图片来源:受访者、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万小军


点击上图,一键下单

《中国慈善家》2024年第4期

2024年8月12日上市


往期 · 推荐

项目都说好,名气却很小?是该响响了!

世界蚊子日 | 给蚊子做绝育的人

我在加沙当医生,救助流产的妇女和被性侵的孩子

小慈邀你“在看”一下

中国慈善家杂志
以慈善的角度看中国。中国新闻社主管,中国新闻周刊主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