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蜡烛5888元!疗愈市场为何“疯”了?

文摘   2024-10-28 06:59   中国香港  

关注星标公众号“藏金洞”,这样才不会失联哦!


洞主江湖说我说的可能都是错的,但值得你去探索和反思。




亲爱的藏金洞友们:

三亚某酒店的训练营现场,人群席地而坐,闭目冥想,气氛庄严静谧。主讲老师身穿飘逸白衣,讲解着“心灵净化”的奥义,要求学员三天内不进食,以求达到所谓的“轻断食”效果。

但私下,早有不少人忍不住点了外卖。三天时间,一万元学费,主办方短短几日便进账数百万。这类号称“疗愈身心”的课程为何如此吸引人?

不仅是因为社会内卷加剧、情绪需求爆发,更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精神疗愈”买单——哪怕代价是花费不菲的智商税。这背后,到底是一场心灵的安抚,还是“收割韭菜”的盛宴?


疗愈经济背后的逻辑:财富增长后的“精神缺口”



疗愈产业的崛起并非偶然,它其实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在美国,早在1980年代人均GDP达到1.4万美元,物质满足带来空前的精神需求,冥想和心理咨询开始进入大众生活,成为一种追求“内在安宁”的风潮。

时至今日,4500万美国人练习冥想,而以冥想、艺术疗愈等为主的心理健康公司也在资本市场频频掀起高潮,2021至2023年,美国VC投给心理赛道的总金额超100亿美元,成就了5家心理健康企业上市的光辉时刻。

而在中国,2023年人均GDP达1.27万美元,人们不再满足于“如何生存”,而是开始追求“如何幸福”。据数据显示,我国抑郁症人群高达9500万,焦虑症检出率也超过15%。从抖音直播心理咨询到寺庙门口排长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走上“疗愈”之路,这份急切的情绪价值需求,促使中国疗愈市场在当下的内卷和焦虑中快速壮大。


疗愈行业为何暴利?红利喷涌,供不应求



无论是短期疗愈营,还是动辄几万元的疗愈课程,这一市场的价格惊人又不乏追随者。以三亚一家疗愈训练营为例,三天花费一万元,每位学员还需在不含餐食的条件下自费参加。短短几日,主办团队赚得盆满钵满。这些疗愈产品价格之高,表面是“净化心灵”的必要手段,实则依托于情绪需求的爆发式增长。

心理咨询师们也因直播间的催泪问答而“身价倍增”。例如雨老师,这位英国心理学硕士,通过每天抖音一小时的连麦咨询,年收入达到千万级别。传统线下心理咨询室的收入难以匹敌,而这种线上“网红化”模式让他只用一部手机就实现了财富积累,甚至头部咨询师已逐步“变现成老板”,一步步成为“超级个体”。供不应求的市场需求让这场产业红利几乎没有天花板。


疗愈无处不在:从心理学到“玄学”,概念层出不穷



“万物皆可疗愈”成为这个时代的标语。从冥想、颂钵音疗到“魔法蜡烛”,只要能满足“精神需求”,就可以打上疗愈标签并溢价几倍。以颂钵音疗为例,客单价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不少消费者愿意花高价购买这种“灵性治疗”。而各种新奇疗愈形式更是层出不穷,比如芳香疗愈、塔罗疗愈、水晶阵疗愈等,种类繁多,定价随意。

“魔法蜡烛”更是将这一逻辑推向极端:卖5888元的蜡烛,不寄给买家,而是由疗愈师点燃代为祈愿,附带“魔法阵”,甚至还有“古萨满三位一体蜡烛”高达8888元。而这类“天价疗愈品”不仅吸引了无数消费者,更让不少人在盲目信任的驱使下掉入了“消费陷阱”。这些灵性产品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条简单的逻辑:让你相信只要花钱,就能获得能量与安全感。


疗愈产业的乱象:从智商税到精神“PUA”



心理咨询、艺术疗愈等相对规范的产品只是疗愈产业的一角,更大的产业是无形的“智商税”。一边是推崇消费主义的“贵妇疗愈”,另一边则是所谓的“能量等级说”,声称“钱越花越多,能量越高”,从而让学员走向负债的窘境。

某个“霍格沃茨凡学贵妇分校”的疗愈社群就是典型代表。该社群号召学员“钱要流动起来”,他们每天的任务就是无所顾忌地花钱:五星级酒店、豪华餐厅、名牌包包成了日常标配。某位学员甚至因为“追求能量”每月住在高级套房,花费近10万元。这类高消费和“能量层级”挂钩的精神PUA,不仅是心理暗示的利用,更是在通过消费主义进一步放大情绪需求的满足,变相“掏空”消费者的钱包。

这种通过心理暗示影响人消费的套路,让不少人步入负债的深渊。为此,公安部门也开始着手整治,不久前,《人民公安报》便发文强调严打“灵修”相关的违法活动,“魔法蜡烛”等模式逐步迎来法律的高压打击。


疗愈的未来:风气乱,但市场前景广阔



尽管乱象横生,但疗愈行业的市场前景依旧可观。正如美国一样,这一领域很难被巨头垄断,多数还是中小企业在摸索发展。心理咨询、情绪疗愈等个性化服务增多,尽管市场高度离散,但这是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决定的。随着需求的增加,这一市场未来将进一步扩大,而高质量供给的入场将促进产业规范。

监管的逐步介入和准入门槛的提升也意味着,这个行业会逐渐由乱入治,最终实现有序发展。未来的疗愈市场可能更加注重规范化和科学化,只有真正具备心理疏导、情绪疗愈能力的服务方,才能在这个市场中立足并长远发展。


洞主有话说



疗愈市场为何“疯”了?

究其本质,疗愈经济其实是社会焦虑的外在表现。当物质丰盈时,人们对内在平静的需求便水涨船高,而疗愈行业无疑瞄准了这个心理空缺。

不过,疗愈行业带来的并非都是“心灵之水”,其中不乏“智商税”与“精神PUA”。

洞主建议,面对疗愈产品的高价标签,我们需要理性消费、科学判断,不要轻易被花哨的疗愈概念迷惑双眼。真正的疗愈绝不是靠物品堆砌,而是通过科学、规范的心理疏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实现内在的平衡。愿洞友们不被“心灵治愈”的商业化浪潮冲昏头脑,回归本心,找到真正的安宁之道。


洞主的AI精灵还更懂疗愈,不信扫码体验一下。

END


洞主江湖说:我说的可能都是错的,但值得你去探索和反思。

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高见。

藏金洞主是谁?

经济金融专业背景及EMBA学位;
15年头部券商总部跨部门从业经验,全业务牌照资格;
曾任集团品牌公关负责人和新闻发言人;
中国第一代互联网人、互联网跨界创业10年;AI应用和Martch创新者。

Q

藏金洞主可以为你提供什么服务?

藏金洞是洞主携AI助理们打造的商业财经平台。
提供:企业战略规划和业务转型服务;
          企业品牌营销、数字化运营服务;
          企业商业模式优化、投融资、投后管理服务。



扫码加洞主企微聊聊呗!(内有福利😁)


关注星标公众号“藏金洞”,这样才不会失联哦!
           喜欢此文,欢迎点赞、转发和点在看支持

藏金洞
\x26quot;藏金洞\x26quot;是一个由金融跨界人士设立的商业智慧战略平台,以探索商业智慧为核心,涵盖投资、科技、创新等多个主题,在这里,你不仅可以获得最新资讯、跨界创新的思维、商业智慧的洞察,还可以对接更多优质资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