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访谈】陈晓龙:警惕 霉变食物可诱发肝癌 健康生活从你我做起

健康   健康   2025-01-06 18:02   河南  

前言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利于提高肝癌患者的整体生存率。但是肝脏是一个不善言辞的器官,它的痛觉神经不敏感,所以早期并无特异性症状,极其容易被忽略。那么,如何尽早发现肝癌呢?又应该如何有效预防肝癌?

对此,本期节目我们特别邀请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陈晓龙做客演播室,给我们讲一讲关于肝癌的那些事儿。

本期文章脉络精彩如下!精彩内容请点击视频

问题一:在节目的最开始,您先和我们大家讲讲导致肝癌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导致肝癌发生的因素有很多,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 :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过度饮酒、肝脂肪变性或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肝病、饮食中黄曲霉毒素B1的暴露、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年 龄 >40 岁的男性。
问题二:在我国,肝炎病毒导致肝癌的特点有哪些?
肝炎病毒感染人群后,部分人群不能清除体内病毒,导致个人发生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经过漫长时间可发展为肝纤维化,从而,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最后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出现肝癌,这是一个缓慢地过程。肝炎病毒导致肝癌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病毒整合:乙型肝炎病毒(HBV)可能会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这种整合可以激活或抑制细胞生长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细胞恶变。
2.X基因的反向激活:HBV可能导致某些与细胞生长相关的基因的异常表达,特别是X基因,这可能与肝癌的发展有关。
3.癌基因或生长因子异常:HBV感染可能导致癌基因或生长因子的异常表达,这些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4.慢性肝炎病毒感染:长期的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会导致肝脏长期炎症,这种慢性炎症是肝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5.肝硬化:长期的肝炎感染常常导致肝硬化,而肝硬化是肝癌发生的一个主要前提。
这些特点说明了肝炎病毒与肝癌之间的复杂关系,也强调了预防和控制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性,以降低肝癌的风险。
问题三:我们都知道霉变食物极易诱发肝癌,我国还存在霉变食物导致肝癌吗?
我国还存在霉变食物导致的肝癌,因为部分人群饮食不注意卫生,部分老人发现霉变食物不舍得丢弃,同时霉变食物污染餐具后不易被清除,即使是在高温下也不会分解。霉变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毒素,这是一种强致癌物质,长期食用霉变食物可能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黄曲霉毒素可以损害肝脏细胞,导致肝细胞坏死、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病变,进而增加患肝癌的风险。因此,为了避免肝癌的发生,建议避免食用霉变食物。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也是预防肝癌的重要措施。
问题四:酒文化在我国也是非常常见的,饮酒导致肝癌的特点有哪些?
饮酒导致肝癌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肝脏损伤:长期大量饮酒会干扰肝脏正常的代谢功能,导致肝脏组织损伤。酒精在体内代谢产生毒性物质,如乙醛,这些物质会破坏肝细胞,影响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和修复能力。
2.肝硬化:肝脏受到长期的持续损伤后,开始出现肝硬化现象。这种情况下,肝组织会发生明显的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肝功能减弱。肝硬化是肝癌的重要前期病变,长期饮酒会增加肝癌的发病率。
3.肝癌的发展:随着肝硬化的进展,肝癌的风险增加。肝硬化患者如果合并有肝炎(如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肝癌的发病率可能更高。肝癌的早期症状不太明显,往往被忽视,因此患上肝癌的人数往往较高。
4.协同作用:如果饮酒者还同时暴露于其他肝脏疾病的因素(如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暴露等),会加重病情,特别是对于患有肝病的人,应该减少饮酒,以免加重病情和加速肝脏的损伤。
总之,饮酒通过导致肝脏损伤、肝硬化等方式,增加了患肝癌的风险。因此,建议适量饮酒或戒酒,以保护肝脏健康。
问题五:导致肝癌的各因素间相互协同作用的特点是什么?
肝癌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肝炎病毒、黄曲霉毒素、饮用水污染、饮酒、遗传因素等。以下是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协同作用的主要特点:
1.肝炎病毒与肝硬化:肝炎病毒(如HBV和HCV)感染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因素。病毒持续感染会导致肝脏炎症、坏死和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本身增加了肝癌的风险,因为肝硬化组织中的肝细胞经历多次细胞分裂,增加了基因突变的可能性。
2.黄曲霉毒素与肝炎病毒: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致癌物质,特别是黄曲霉毒素B1(AFB1),它与肝炎病毒(尤其是HBV)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AFB1可以与HBV的抗原反应,影响病毒的免疫逃逸机制,从而增加病毒的致癌性。
3.饮酒与肝炎病毒:酒精滥用能够加重肝脏的损害,特别是当肝脏已经存在肝炎病毒感染时。酒精通过促进肝脏脂肪堆积和炎症,降低肝脏对病毒和其他致癌物质的防御能力,从而增加肝癌的风险。
4.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肝癌的发生也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某些人群由于遗传因素可能对肝癌的敏感性更高。环境因素(如上述的肝炎病毒、黄曲霉毒素、饮用水污染和饮酒)与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这部分人群肝癌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总之,肝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肝癌的发展。了解这些协同作用机制对于肝癌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问题六:都说预防有三级。肝癌的三级预防分别是什么?
肝癌的三级预防分别是:
一级预防:也称为病因预防,主要是通过消除或减少肝癌的危险因素来预防肝癌的发生。具体措施包括接种乙肝疫苗、乙肝母婴阻断、保持健康体重、戒烟戒酒、避免食用发霉的食物等。
二级预防:也称为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预防”,主要包括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慢性肝病患者,如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者、长期酗酒者等,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测和肝癌筛查,如血清甲胎蛋白检测、肝功能评估、腹部B超检查等,以实现肝癌的早期发现和干预。
三级预防:也称为临床预防,主要涉及对已确诊肝癌的患者采取适当的治疗和管理措施,以防止病情恶化并促使生理功能恢复。措施包括实施及时的抗病毒治疗、肝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等根治性治疗,以及进行甲胎蛋白、腹部超声、肝脏增强CT、肝脏多参数MRI等根治后复发的监测。
这些预防措施旨在从根本上改善肝癌的防控形势,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问题七:确诊之后大家都非常关心治疗的问题,肝癌的治疗有哪些方面?
肝癌治疗的特点是多学科参与、多种治疗方法共存,其常见治疗方法包括肝切除术、肝移植术、消融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放射治疗、系统性抗肿瘤治疗、中医药治疗等多种手段,各种治疗手段均存在其特有的优势和局限性,且适应证互有重叠。
肝癌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手术治疗:
肝部分切除:适用于早期肝癌,肿瘤较小且未侵犯重要血管或胆管的情况。
肝移植:适用于符合条件的早期肝癌患者,尤其是那些没有肝外转移和血管侵犯的患者。
局部消融治疗:如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适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小肝癌。
2.介入治疗: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通过堵塞肿瘤的血管来抑制肿瘤生长,适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
3.放射治疗:
使用高能射线杀死肿瘤细胞,适用于不适合手术或消融治疗的患者。
4.靶向治疗:
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进行治疗,适用于不适合手术的中晚期肝癌患者。
5.免疫治疗: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适用于多种阶段的肝癌治疗。
6.中医传统方药治疗:
在病证辨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体系指导下,针对肝癌早期、中晚期、终末期等不同阶段,采取病证结合临床诊疗模式,以肝癌的核心病机“癌毒盛衰”为着眼点,综合运用中国医药学方药、现代中药制剂以及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与现代医学技术互补协作,形成系统规范方案,以期达到协同抗癌、提高治疗耐受性、减少术后并发症、预防复发转移、减轻不良反应及延长生存期的作用。
这些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肝功能状况以及个人意愿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问题八:咱们小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是什么:
对于小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肝移植、肝切除术、射频消融术。
1.肝移植:理论上,肝移植是小肝癌的最佳治疗方式,可以根治癌组织和高危肝硬化,减少局部复发风险,并可逆转肝衰竭。然而,由于器官供体严重短缺,许多患者在等待移植物的过程中,肿瘤进一步发展,导致错过肝移植最佳治疗机会。
2.肝切除术:肝切除术被认为是可切除小肝癌、达到治愈性治疗的标准方法,适用于肝功能良好或不适合肝移植的轻度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研究表明,小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高达80.6%。
3.射频消融术:是小肝癌非手术治疗的最常用方法,利用射频电流或微波产生的巨大热量使肿瘤组织受热凝固坏死,取得与外科手术相同的临床疗效。研究显示,小肝癌的射频消融治疗和手术治疗疗效相似,但局部复发率较高。
综上所述,小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包括肿瘤的大小、位置、数量以及患者的肝功能等因素。建议患者与医生充分沟通,讨论各治疗选项的利弊,以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策。

健康大河
健康大河南-中原医界新媒体领航品牌,医生短视频运营标杆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