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名家在网上讲述了自己当医生的儿子的事情,引起了医生们的强烈共鸣,以下为原文截图:
这名家长在文章中表示:“谁能救救?我儿子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毕业后在市人民医院ICU上班。正常情况下每五天就要上一次夜班,要从下午5点半上到第二天中午12点,除了6、7月份有一段时间能准时下班外,一年大部分时间都要延迟下班,加班也是经常的事。”
“因为病人多、医生少,他经常下班回来后很累很累,无精打采,根本不像一个30岁人该有的样子,我很担心他会撑不住倒下去。这个月更累,每隔三天就上一个夜班,昨天下午5点30到今天下午3点30还没有下班回家。我虽然不是医生,不懂医疗,但我能感觉出来他已经累到了极点。亲爱的朋友们,爱子心切,莫过如此,我甚至后悔当初让他学医了,有什么好的办法能让一线医生稍微轻松一点?”
这名家长还表示:“长时间不让我儿子休息,我甚至都想去医院讨要个说法……”
这个文章被梅斯医学等媒体报道了出来,引发了很多家长的关注和共鸣,以下为众多网友留言精选:
网友“天马行空的蜗牛”深情呼吁:愿更多家长能如梦初醒,不再逆来顺受。我们所目睹的医生生活状态,实属非正常、消耗性的存在,亟需我们共同提出并致力于改变。
网友“Mr.Surgeon”则言辞犀利地指出:将极限超额工作美化为锻炼,实属荒谬。高年资医生或许曾风光一时,但如今却试图以奉献之名,掩盖对年轻医生物质需求的忽视。这种言论,实则是对医疗体系深层次问题的回避,亟需重新审视与规培。
网友“小啊小”一语中的:全国大部分医院的一线医生,或许都正经历着同样的困境。医院领导在人力成本上的吝啬,无疑加剧了医生的负担。这种“熬不死就往死里熬”的局面,亟需全国医疗体系的共同反思与改变。
网友“木木”则倾诉了临床一线医生的辛酸:在患者、行政等多重压力下,他们几乎从未有过正常下班的时光。节假日、周末的加班,早已成为家常便饭。忙碌的工作,甚至让他们连一口水都无暇顾及。
网友“流泉飞月”则以过来人的身份,表达了对学医的深深悔意。他奉劝更多考生家长,在报考前务必充分考虑,以免重蹈覆辙。
网友“失眠小狗”则分享了自己初三内科值班的亲身经历:从早上七点半到此刻,他独自一人在偌大的病区忙碌,几乎未曾休息。上级半夜还收治病人,让他深感疲惫不堪,甚至觉得自己的状态比病人还差。
网友“一世纪 刘”则以沉痛的语气,讲述了医生职业的艰辛:这个职业仿佛就是牛马,让人看不到解脱的希望。他提及去年除夕早上,一位80后的医生因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在家中,让人深感惋惜。这位医生的离世,或许正是对医生职业压力的一种无声抗议。
网友“胖子”则以自身的经历,揭示了夜班对普通人身体的摧残:虽然夜班看似平常,但长期连续工作却会让人身心俱疲。他年轻时曾经历过连续多日的夜班,导致身体垮掉,至今一身疾病。这种无人关心的境遇,让他深感无奈与绝望。他呼吁社会能更加关注医生的身心健康,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与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