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7课 《开国大典》
【上课教师简介】
王婧茜,女,中共党员,云南省曲靖市第二小学教师,曾获得第二届“ 南北名师” 全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第六届全国“ 教育艺术杯”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四次获得云南省小学语文⻘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参与四个省级课题 、 两个国 家 级 课 题 , 已结题 。六年级上册第7课 《开国大典》
【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重温革命岁月 ”主题,编排了《七律-⻓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我 的战友邱 少云》五篇文章。《开国大典》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篇课文生动地展现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让学生领略到 那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体会中国人⺠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
课文结构清晰,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依次展开,从会场布置、群众人场,到典礼开始 、毛主席宣布中华人⺠共和国中央人⺠政府成立,再到升国旗 、 宣读公告,接着是阅兵式,最后是群众游行。条理分明,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 。课文场面描写宏大 ,作者对开国大典的各个场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如描写会场时,突出了其雄伟壮丽;描写阅兵式时,展现了人⺠军队的威武雄壮。这些场面描写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开国大典的庄严、隆重和热烈。课文写作手法独特,通过大开合、全场景、多视⻆的场面描写,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变化。如 “点” “ 面”分述表现心情,“ 点” “面”交替展现盛况,“点”“ 面”交融营造氛围。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和 “ 尝试运用 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 ,《开国大典 》多处运用点面结合 写场面的方法,是落实语文要素的重要 载体。课后的三道练习题分别 指向课 文内容理解、点 面写法学习、重点语句品读,将语言学习与情感体会融 为一体,体现了第五届水学⻘半救师酒文我学展示与理坐活边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线编排。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文本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写作方法的妙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其爱国情感。
【教学目标】
(一)梳理课文写了哪些场面,概括开国大典的流程;
(二)进一步了解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并感受其效果;
(三)聚焦关键语句,感受大典热烈、庄严的气氛和群众自豪、激动的心情。
【教学重点】
(一)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体会其作用。
(二)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严的气氛。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梳理课文写了哪些场面,概括开国大典的流程;
(二)了解“举行典礼” 的部分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并感受其效果;
(三)聚焦“典礼前”的关键语句,感受大典热烈、庄严的气氛和群众自豪、
激动的心情。
(一)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导入:今天,让我们回望历史,去看一看开国大典。(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理解词义。
与环境相关的:一根电动旗杆八盏大红宫灯八面红旗迎风招展与人民群众相关的:瞻仰擎着红旗提着红灯脱帽肃立抬头瞻仰排山倒海的掌声雷鸣般的掌声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二)提取信息,理清开国大典过程
1.提炼场面,理清开国大典的过程。
2.出示预习单,在预习单的基础上完善流程图。
总结方法:段落起始句往往提示了这段的主要意思,能帮助我们快速提取信息,把握内容;具体的时间点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流程。
2.串联场面,概括大典。
(1)明确要求:借助过程图说清楚、有条理。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按照大典前、大典中、大典后的时间顺序,将各个场面串联起来简要说说大典的过程。
小结: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记叙了群众入场、宣布成立、升旗鸣炮、宣读公告、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这几个重要场面。
3.交流初读印象:初步感受开国大典场面盛大庄严,情感热烈的特点。
(三)走进“典礼前”,感受庄严、热烈
1、自由读第1-3自然段,勾画出文中关于群众入场这一场面的关键信息,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数、参加人员、会场布置等,同桌相互讨论。
2、自由读1-4自然段,感受字里行间传达出来的热烈、庄严的氛围。汇报交流,从文中的语句体会群众对开国大典的期待和兴奋之情,感受场面的宏大和热闹。
(1)出示: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指名读,齐读,想象画面,感受场景的庄严。
(2)出示: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借助比喻,想象画面。
(四)聚焦“典礼时”,体会点面交织的写法
1、读“举行大典”部分(5-10自然段),画出写毛主席的句子。在上一课中,我们学习了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这篇文章中同样运用了这样的写法。
2、学生汇报交流并补充。
(1)思考:在三十万人中,有人民群众,也有众多的国家领导人,作者为 什么只重点突出了毛主席?
预设:毛主席是开国大典中最主要的人物。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 胜利。
(2)师生合作朗读描写毛主席和群众的部分,抓住群众的反应,读出群众 对毛主席的敬爱之情。
(3)小结:毛主席就是这三十万人中的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点”。看来,
选“点”要聚焦典型。像这样抓住活动中重要人物或重要环节的描写就是“点” 的描写。
(4)群众的描写多处运用“反复”的表现手法,四处“掌声”、五个“一 齐”,两次“这庄严的宜告,这雄伟的声音”。设置语境,反复朗读,感受人民 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
3.小组讨论:从毛主席出场、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中任选一个场面, 说说“点”和“面”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补充背景资料,升华感情
旧中国的历史是一段屈辱的历史,近百年来中华人民饱受欺凌,鸦片战争中 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抗日战争中 南京大屠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危难之际,是毛主席,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 奋起反抗,无数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百年夙愿,一朝圆梦,人民怎能不激 动、自豪?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对比学习“阅兵式”的部分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二)试着用点面结合的方式描述一个场面。
【教学过程】
(一)走进“阅兵式”,学习多点罗列的写法
1.默读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用“ ”画出“点”,“~~~”画出“面”。 学生汇报,交流并补充找到的“点”和“面”。
2.引导: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阅兵式的庄严?圈一圈关键词。
重点分析“点”的描写,如各军种部队的服饰颜色、行进步伐、队形排列等, 体会这些描写的作用。关注“面”的描写,如群众的欢呼、鼓掌等反复句式,感 受人们的精神状态和内心情感。课文通过写群体,包括各军种部队和群众的表现, 来展现阅兵式的壮观场面。
3.学生汇报,完成表格。
4.朗读指导:通过抓关键词读出“阅兵式”恢宏庄严的场面。
(1)指名读。
(2)多种形式合作分别读“点”和“面”的描写。
5.播放电影《开国大典》阅兵式片段,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庆典盛况,有感情 地朗读这部分内容。
(二)对比“一点一面”与“多点罗列”,发现写法
1.默读举行典礼部分和阅兵式部分,对比“点”“面”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并板书。
预设1:前三个场面中“点”的描写分散,阅兵式中“点”的描写很集中。
预设2:前三个场面是一点一面,阅兵式是一次性罗列多个点。
3.联系《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自然段,加深对“多点罗列”写法的印象。
4.小结:点面结合中,不仅“点”的选择要有代表性,点面的组合方式也可 以富有变化。
(三)自学“群众游行”中的点面结合,体会含义
1.默读14、15自然段,把最能表现人民群众强烈情感的语句画下来。 2.群众游行的场面是怎样的?学生汇报体会。
出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小结:从“面”上感受天安门广场的喜庆氛围和人民群众的喜悦之情,与“点” 上毛主席的表现构成整体,渲染出热烈、欢腾的活动气氛。
3.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
(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
1.回顾课文,总结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和作用。
2.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类似场面,如运动会、文艺演出等,尝试运用点 面结合的方法进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