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教师简介】
宋可耕,男,1985年3月生,重庆两江新区人民小学副校长。重庆市小学 语文骨干教师,曾获全国小学语文汉语拼音与识字教学优秀录像课评比一等奖,重庆市第九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第一名,重庆市辅导员大赛特等奖,重庆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主持、主研多项市区级重点课题。
【教材分析】
(一)把握学情起点,找准“从观察到记录”的学习需求
在生活中,三年级的学生常被要求“听话”,他们的想法容易被忽略。其实,在他们的脑海中有很多有价值的想法,但往往因为表达能力不足而不被重视。如果他们能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改进建议和解决办法,就能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本单元习作的语文要素是“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它包含了三项基本能力要素:一是观察能力,指留心生活;二是思维能力,指理清想法;三是表达能力,指记录清楚。观察是想法的来源和基础,梳理是让想法清晰的必要过程,表达是为了达成有效交流。观察能力的训练与提高是三年级习作教学的核心内容。课程标准中28次提及“观察”,统编教材在语文要素、课后习题中39次出现“观察”,从仔细观察画面,到观察记录生活,再到连续观察,学生的观察意识、观察习惯,观察方法,观察能力得以系统培养与进阶。
(如图1)本单元的观察,主要定位为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并记录。
“记录想法”是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习作能力要素。但这种带有“议论”性 质的习作训练,学生在二年级的“小练笔”和“语文园地”中均有涉及。例如,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写话“心中的问号”和第七单元的写话“我想养小动物”等等,为这次的习作训练奠定了基础。如图2所示,在本单元习作后,教材四次 出现了要求学生表达个人想法的写作任务,对这一能力的培养逐步加深。通过纵 向的对比分析,可以明确地看出,本次写作练习旨在对“记录想法”这一能力进 行基础训练,其目标设定相对较低,仅要求学生能够“有想法,写清楚”。
依据学情,“从观察到记录”是三年级学生学习的真实需求,也是“关注需
要改进的问题,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的重要基础。
(二)立足单元整体,实现“从思维到能力”的表达进阶
1.“发现”在进阶——留心观察,发现问题本单元,在《大自然的声音》中,学生从习以为常的声音中发现大自然的丰富与鲜活;在《父亲、树林和鸟》中,学生透过父亲对大自然真切的了解发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美;在《读不完的大书》中,学生在自然这本大书中发现无穷的奥秘和乐趣;在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以及本次习作《有一个想法》中,学生将视角转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留心观察,不断发现值得改进的问题。
2.“思维”在进阶——理性思考,理清思路
人的核心素养往往不是单项技能的相加,而是具体情境下知识技能的灵活迁
移和运用。因此,课标秉承素养本位的统整性课程观,将以往的“口语交际”“写话”“习作”整合为“表达与交流”。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与习作紧密相联。口语交际要求学生交流对身边小事的看法,这样的看法往往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反映了学生个人的价值判断。本次习作更侧重于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发现生活中需要改进的问题,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改进建议和解决办法,把问题和想法写清楚。
3.“能力”在进阶——先说后写,清楚表达
本次习作引导学生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在能力上更进一步。教材为
学生展示了两个范例并提出要求——“要把问题和想法写清楚”“如果有改进建
议和解决办法,也可以写下来”,写好以后“读给同学听”,征询同学是否明白
你的想法及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第一则例文片段先提出爱玩手机的人特别多,接着以具体事例强调了为什么改,然后提出怎么改——不应该总是玩手机。第二则例文片段先以问句提出建立班级植物角的想法,接着写了怎么建立植物角,以及建立之后会有怎样的好处。通过对教材例子的剖析,引导学生梳理将想法写清楚的思路。从说想法到写清楚,学生习得清楚表达的方法,并乐于分享。
(三)链接真实情境,坚持“从课堂到生活”的育人导向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物物相连,事事相关,
人、事、物在生活的“附近”相互交织,建立起紧密联系。社会河流里的个体 像一条条鱼,河的水质,关系到每条鱼的生活质量、生命安全。所以,关心水质是每条鱼应该做的事。一些成年人总热衷于谈论热搜话题、国际大事,却习惯性地忽略身边需要改进的小事,孩子们又觉得他们年纪太小,大人们也不太能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想法。但生活的水质和我们每个人的想法和努力息息相关。今天的儿童,就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应该主动发现、感受、理解周遭世界并积极提出改进建议,提升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努力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学生带着在生活中的观察和发现走进课堂,在课堂上又学习了如何清楚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将这样的能力带回到生活中去,就能够更好地和别人交流想法,从而改变生活的水质,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教学目标】
(一)能关注生活中值得改进的问题,产生真实想法。
(二)能理清想法,把问题和自己的想法写清楚。
(三)能主动用书面的方式与别人交流想法,让生活更美好。
【教学准备】
(一)完成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的学习。
(二)完成《预学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能关注生活中值得改进的问题,产生真实想法。
(二)能理清想法,把问题和自己的想法写清楚。
(三)能主动用书面的方式与别人交流想法,让生活更美好。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师生交流,感知“想法”的价值。(一)我来想一想
1.互动交流,展示初稿。
链接口语交际,关注:你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这个想法可以说给谁听?肯
定想法的价值。
2.同桌互读,简评初稿。
互评标准:
(1)读了同桌的想法,你明不明白他想改进什么问题?
(2)你觉得同桌关注的这个问题,如果改进之后会不会更好?
3.汇总统计,互相启发。
了解同学关注的问题场景,相互启发,学习从家庭、学校、社区等不同场景中去发现值得改进的问题。
小结:基于对生活的观察,能关注到不同场景中可以改进的问题,产生自己想表达的想法。
【设计意图:链接口语交际,让学生在预学单上尝试初次表达,通过交流摸清学生表达的起点和需求。引导学生感受想法的价值,学习从家庭、学校、社区等不同场景去发现值得改进的问题。】(二)我来学一学
借助教材,学习如何清楚地表达想法。
1.学习范例,明白可以“写什么”学习例子,围绕想要改进的问题,可以选择从“改什么、为什么改、怎么改、改了会怎样”等不同方面把想法表达清楚。
2.交流发现,学习可以“怎么写”交流发现,可以把你想表达的方面多写几句,还可以用上“我发现”“可以……还可以……”等句式把想法表达清楚。3.聚焦“想法”,练习表达用学到的方法实践运用,练习如何清楚表达。
小结:要把想法写清楚,除了写清“改什么”,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一个或
几个方面进行补充,用上学到的方法多写几句。
【设计意图:为了帮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充分运用教材,让学生
在交流中,建构起书面表达想法的路径 “写什么”和“怎么写”,尝试运用,
在实践中习得方法。】
(三)我来改一改
1.根据要求,完成习作可以在课前已有想法的基础上继续修改完善,也可以把在课堂上新产生的想法写清楚。
2.依据标准,同桌互评
分享交流,把想法读给同桌听。依据评价标准进行互评,问他是否明白自己
的想法,再问问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3.修改完善,展示交流
根据同桌的看法,再次修改完善习作,让“想法”表达得更清楚。
集体交流分享,为他人的想法点赞。
小结:同学们用上刚刚学到的方法,把自己的想法一步步表达得更加清楚,
进步很大!这样一来,你的想法就有了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可能。
4.延展话题,引发思考
关注真实事例,思考小想法带来的大价值,愿意主动发现问题,积极表达想法,让生活更美好。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的方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流分享中进一步修改完善,借助评价标准开展互评,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用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引发思考,推动学生积极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努力做一个有想法、会表达的小公民。】
总结:生活中永远有值得改进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是抱怨、忽视,还是 善于发现、善于表达、积极面对,这就是我们每个人不同的生活态度。态度不同、选择不同,生活就会变得不同。希望我们的想法,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板书设计: